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实的人:马克思人性论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马克思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人性理论进行分析。马克思认为,人首先是现实生活中有生命的个人生命体,在满足生命需要的实践活动中具有了社会属性,需要的满足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人逐渐走向人,获得人的属性。因此,马克思的人性论是人的类特性的总和,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需要紧密相连;是人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摆脱动物性,走向不断丰富、完善的人性。  相似文献   

2.
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化发展的文化维度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资本至上的西方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反映在三个方面。从理论逻辑来看,唯物史观是人的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是在人与自然关系、社会关系、自身关系以及世界历史进程中审视的,精神世界的全面丰富是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尝试,而体现在历史现实之中的对人的现代性转型的理论自觉与实践探索;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以中国面临的古今中外的复杂矛盾为实践起点,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实践目标,以坚定中国道路、坚持全面发展、人民至上、守正创新、胸怀大局为实践遵循。  相似文献   

3.
现实的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起点),是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它是自然存在物,也是实践存在物,更是社会存在物。马克思通过研究现实的人,以关注现实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人的现实的时代遭遇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科技,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等方面。在当下,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为破解人的时代遭遇指明了现实归途:构建生态文明、倡导人文关怀、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4.
人的肯定是人的生命过程的目的和核心,人的本质是人的肯定中的根本内容。但是,在人的本质肯定的问题上却存在着诸多难以克服的矛盾。表现在:第一,人的肯定与人的食色之性的矛盾,带来自然环境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恶化;第二,人的肯定与人的身份差别的矛盾,人在肯定自身的同时,带来各种社会异己力量,反而走向了对自身的否定;第三,人的肯定与人的实践本质之间的矛盾,实践是人的类本质的体现,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人的肯定的评价标准和机制超过一定的度,最后走向人的肯定的反面。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既是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也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成果。因此,人是科学技术的主体,科学技术离不开人。科学技术与人的这种内在联系,决定了科学技术与人的发展在本质上的一致性。科学技术与人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必须创造科学技术与人协调发展的机制。科学技术作为一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与社会大系统中其他子系统、以及与社会大系统本身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人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物,而是基于自身生命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在所从事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生成的历史存在物。人正是由于在自身需要的驱使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里和所从事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获得人之为人的真正本质,成为具体的、历史的人。这样,马克思就从具体人性的视角规定了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探讨“现实的人”与实践的关系、“实践的人”在整个实践唯物主义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阐明了实践唯物主义从“现实的人”出发,首先应从“实践的人”出发  相似文献   

8.
提高公民人文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最为抽象的层面上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对自身本质的充分占有.人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改造自身.  相似文献   

9.
实践方法论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是以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为根本特征的方法论,是立足于实践的本性和规律,从实践理解、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关系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实践方法论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它是从实践理解思维和存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对立统一的方法论;第二,它是从实践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对立统一的方法论。实践方法论从实践理解,肯定了人对自然改造、人对社会、自身改造的“有所作为”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实践方法论是从整体的实践理解,人在改造环境中改造自身,在改造自身中改造环境。对认识、把握和塑造实践方法论的深入探讨,将有助于增进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浅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要求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内在必然要求。阐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人的异化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从"感性活动"这一新的视角来理解人,把人看做是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并深入到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中,从生产力、交往形式和分工等方面,考察了人的异化的各种表现,揭示出人的异化之根源以及扬弃异化之途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实践人本学思想从多个角度阐释了人的存在。在马克思看来,人是人与世界三重基本关系的存在,但在现实性上,表现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实践的主体,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人的本质就在于物质生产实践和社会交往实践;人还是未完成的存在,注定要在历史中实现自身的自由本性。实践人本学对人存在的科学揭示,为马克思的哲学变革,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人与动物的区别,最终表现为实践的自由及其生成的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也就是说,是自由自觉的劳动使得人脱离了动物界成为能够审美的人,审美的人越来越离开动物界,成为真正的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从这个根本点上来看,马克思与恩格斯在人与动物界定问题上的区别不是本质性的。这种区别并不影响实践美学以实践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所作的美学建构及其体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是依据西方实践哲学传统,在当代语境下对马克思经典文本的重新解读.既往心理学对人的研究可以分为心理、行为、环境及交互作用四个维度.这些维度各执一端,没有从实践出发来考察人的本质,导致了心理学中人的形象支离破碎.当代的心理学研究应当借鉴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思维方式,将哲学的实践概念心理学化,站在实践的基础上来关照整个心理学研究,从而构筑心理学中人的全面形象,促进"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实践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为了改善生存和发展环境,作为实践的主体,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加深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完善观念预演,控制和消除实践偏差,以减少对客观世界的消极影响或破坏。在这个过程中,正是实践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了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完成了马克思所说的"自然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6.
人的问题是古今中外哲学研究的重要命题之一.毛泽东对此问题也有自己的阐释和研究.毛泽东在其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关注人的能动性和人在社会实践、历史活动、社会变革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毛泽东哲学中,真正达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的合流.  相似文献   

17.
温州人在实践中不断地对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进行系统的反思,继承永嘉学派事功哲学,弘扬温州人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温州实践,逐步形成了温州人哲学。温州实践的观点是温州人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温州人的本质是温州人哲学的重要内容,温州人的商业哲学、经营哲学和经商哲学是温州人哲学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它确证着人的本质及其属性,是完整的人形成的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以实践的视角阐释人,不仅使关于人的学说达到科学的形态,而且对于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新人的塑造也具有重要的哲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交往作为社会性行为普遍存在于人类的一切活动中。交往不同于实践但又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特殊形式,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在交往中实现的。交往的显著特点在于它的社会性,它是人的社会本质的突出表现。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交往史,交往活动推动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并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两种基本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改造自然界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它关乎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与存在,规定着人类在宇宙中的合理位置。正是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才展开了人与人关系以及人类历史的画卷。人与人的关系关乎社会秩序,它探究如何以合理的组织形式实现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维系社会秩序的合理性与正当性。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虽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它们也有各自的话语权和各自适用范围。然而近现代以来,人与自然关系的话语权被人与人关系所剥夺,认为没有人与人的关系就没有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发生了人与人关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殖民化。这种殖民化的后果是人与自然的本真关系被遮蔽,生态危机则是这种殖民化的逻辑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