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朱元璋的重典治交思想是其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明初而且对明朝中后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拟从重典治吏重点、经验与教训等方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重典治吏的重点重点在于惩治官吏赃罪和好党罪。历代封建王朝不同程度上都很重视禁贪养廉,特别是当一个新的王朝刚刚从动乱中建立起来,尚未站稳或刚站稳脚根时尤其如此。这是因为,统治阶段内部的“官吏赃罪”行为同广大人民的反封建统治的斗争一样,都严重地威胁着封建上层建筑的核心——皇权,也不断动摇着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封建国家所有制和封建地主阶级私有制。朱元…  相似文献   

2.
量才授职,考核官吏,是提高统治效能、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对官吏的考核都十分重视。西周时,《尚书·尧典》已有“周制,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之说。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官僚制度的确立,正式建立起“上计”考绩制度:年终,官吏向国君汇报工作,国君以赋税的征办为主要内容,考核官吏的勤惰政绩。此后,历代都有一套考核官吏的制度。秦、汉发展了  相似文献   

3.
一六四四年,统治中国二百七十六年的明王朝,被李自成领导的伟大的农民起义推翻了。接着,满洲贵族在汉族大地主的勾结和配合下,在共同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建立了清王朝。广大农民反对封建剥削,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还在激烈地进行着;城市各阶层人民反对薙(音替)髪、反对民族奴役的斗争也在蓬蓬勃勃地展开。一部分效忠于明王朝的官吏和地主,也在不断组织“南明”政权,妄图东山再起,与清军进行了将近二十年的争夺。  相似文献   

4.
从唐六赃到明六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唐律疏议》提出“六赃”后至明清一千余年中,我国封建法典普遍采用这一立法成果,并不断加以改革发展。它作为同经济犯罪——“赃”斗争的武器,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确保地主阶级私有经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唐六赃到明六赃的发展过程基本上就是唐以降我国封建王朝关于赃罪的立法过程,它反映了封建法同盗窃罪的斗争(主要是镇压贫苦农民)和同官吏赃罪的斗争。对六赃立法,清末著名律学家薛允升、沈家本作过考证比较,可惜颇多错失。一九三五年陈顾远著的《中国法制史》说及六赃,其中“官吏犯赃”仅寥寥六百余字。近年来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接连出了几部通史,但对六赃问题仍未予足够的重视,有的甚至没有提及。一九七七年台湾林咏荣著《中国法制史》出到第六版,有关“六赃”也一笔带过。  相似文献   

5.
《双城记》的情景以法国革命作为历史背景 ,描述了受剥削和受压迫的人民起来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的必然性。《双城记》故事情节生动紧凑 ,环环相扣。  相似文献   

6.
孙祚民同志在《试论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以下简称试论)一文中,判定太平天国在天京建立的政权已经是“新的封建政权”.其理由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政权的构成形式“基本上是沿袭封建专制主义政权的”;二、从中央政权到地方政权“都是封建地主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占着统治地位的”;三、建都天京以后“始终是保护地主土地所有制,支持地主收租的.”因此,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就“走完了向封建转化的道路”,“农民英雄们在南京建立的天国,已经是新的封建王朝了”.这些论断很值得商榷.笔者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西汉关于渎职罪的立法与执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封建政治结构中,各级政府官吏既是封建国家借以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又是封建国家机器的神经中枢,因此,如何督促各级官吏勤勉职事,恪尽职守,有效发挥各级政府职能是历朝所关心的。在我国封建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西汉时期,政府已开始用法律手段来制裁各级官吏的渎职行为,并对后世的吏制建设、官吏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文献典籍中的一人一事坐罪例出发,对西汉政府关于惩治官吏渎职行为的立法与执法情况进行考察,希望得到学界同仁的指教。  相似文献   

8.
土司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进行统治的一种政治行政制度,是封建统治的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拉祜族地区土司制度的基本特点表现为从属性、分散性,交融性。“改土归流”是封建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变革,拉祜族地区的“改土归流”对其社会产生的影响和变化:一是促进了其经济形态的变革;二是引发了其政治制度的变革;三是引起了其社会基础制度的变革。从发展的眼光看,“改土归流”是一种历史进步;但同时也伴随着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的政治压迫、经济剥削和民族歧视  相似文献   

9.
(一) 每一个封建王朝的兴起和衰落,都是有其主客观的许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但在古代,人们没有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不可能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解释这一切。像司马迁、魏征、司马光这些杰出的史学家在他们的论著中作了一些精辟的分析,但也免不了有他们的局限性。另一方面,由于长时期封建迷信的毒害,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利用人民群众知识的贫乏,也会有意识地编造出种种离奇怪诞的神话,从而证明自己的统治是受命于天的最正统的统治,以此麻痹群众,欺骗群众,要他们俯首贴耳地接受统治、剥削和压迫。这一种有意识地编造出来的神话,也可以说是一种人为的政治舆论。就其内容而言,大抵有三个方面:第一是自然界的观象,诸如凤鸣歧山作为周代兴起的祥瑞征兆,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古代惩治贪污罪的历史源远流长。历代封建君臣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对于贪官污吏重惩不贷的律令和案例,可谓史不绝书。从我国封建法制史上看,贪污犯罪主要是指官吏利用职权侵吞、盗窃、骗取、挪用、毁损、浪费国家财物以及收受贿赂、强索他人财物的行为。所谓“乃以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便是这种犯罪本质特征的生动概括,它表明,我国古代的贪污罪是官吏利用职权非法取得财物各种行为的总称,即指官吏贪“货财之利”的犯罪。西晋律学家张斐注《泰始律》说:“货财之利,谓之赃。”因此,我国古代一般又称贪污犯罪为官吏“犯赃”或官吏“贪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惩治贪污罪的历史源远流长。历代封建君臣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对于贪官污吏重惩不贷的律令和案例,可谓史不绝书。从我国封建法制史上看,贪污犯罪主要是指官吏利用职权侵吞、盗窃、骗取、挪用、毁损、浪费国家财物以及收受贿赂、强索地人财物的行为。所谓“乃以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便是这种犯罪本质特征的生动概括,它表明,我国古代的贪污罪是官吏利用职权非法取得财物各种行为的总称即指官吏贪“货财之利”的犯罪。西晋律学家张斐注《秦始律》说:“货财之利,谓之赃。”因此,我国古代一般又称贪污犯罪为官吏“犯赃”或官吏“贪赃”。  相似文献   

12.
<双城记>的情景以法国革命作为历史背景,描述了受剥削和受压迫的人民起来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的必然性.<双城记>故事情节生动紧凑,环环相扣.  相似文献   

13.
1773—1775年普加乔夫起义是俄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武装起义。这场旨在反对封建压迫、农奴制剥削,乃至整个封建农奴制度的起义,历时二载、声势浩大、威震全国。它有力地打击了封建贵族的统治,震撼了俄国封建农奴制的基础。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在俄国人民反抗封建农奴制的斗争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官僚政治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政体的基本特点,也是中国君主专制统治的支柱。历代封建君主在通过各级官僚机构来实现其对全国人民统治的同时,为了防止官僚机构的腐败,又建立了监察制度以保证官僚机器的正常运转。因此,官僚政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监察制度的监控作用。本文旨在论述,元代是一个以蒙古贵族为政权核心的封建王朝,其强烈的民族统治和依赖胥吏实施统治权的特点,不但削弱了监察制度对于官僚政治的自我调节功能,而且引起监督机制本身的紊乱,从而导致了官僚政治的败坏。  相似文献   

15.
手翻《水浒》,心燃怒火。宋江是名垂青史的“农民起义军英雄”吗?否!宋江是出卖农民起义军的千古罪人,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凶恶刽子手。北宋末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以及外族的入侵,广大劳动人民在水深火热中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他们“斩木揭竿”,纷纷起义。农民革命斗争的烽火燃遍全国,使北宋王朝惶惶不可终日。就在这革命大好形势下,混进梁山泊农民队伍中的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宋江,为了维护、挽救日趋没落的北宋封建王朝,为了实现他个人“官爵升迁”、“光耀祖宗”、“封妻荫  相似文献   

16.
新疆历来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西汉开始就正式纳入我国版图。隶属于中央封建王朝的直接统治,并且在新疆设置了一整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管理机构。虽然老沙皇多次伸出贪婪的魔爪勾结国内民族败类妄图分裂新疆,但都没有得逞。两千多年来,内地劳动人民不断迁移到新疆,同当地各族人民共同建设和保卫祖国边疆。开拓出片片绿州,挖浚了条条水渠,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一些具有尊法反儒思想的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的发展,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社会。在封建专制统治的漫长岁月里,中国历代的农民受着封建的经济剥削和封建的政治压迫,“过着贫穷困苦的奴隶式的生活。农民被束缚于封建制度之下,没有人身的自由。地主对农民有随意打骂甚至处死之权,农民是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的”。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封建主义的压迫之外,又加上了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见的”。旧中国的农民,实际上还是农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上的法律是“王法”,体现的是皇帝的权威,民众是经过官吏的中介得以知晓“王法”的,因此,社会权威的确立,都是“以吏为师”的,一切政令教化都从官吏那里开始布达于社会民众,不论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还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都是由官吏来执行的,而官吏们能不能首先据德守法,就成了“王法”能否贯彻执行的关键,所以说,依法治吏是执法治民的起点。中国历史上出于这个思想,把官吏比之为“民之父母”,作为地方长官应以“民之所好好为,民之所恶恶之”。同时,代表王权的法律对于不能辅佐王权…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选用什么样的官吏和怎样选用官吏,对于政权治理的实现和延续具有重大作用。尽管古代统治者为此建立起了规制严格的选用官吏制度,但为了维护封建皇权专制家天下的统治目的,从本质上注定了封建选官制度设计功能的必然失效。在人民民主制度下科学地总结历史上选官制度更替的规律,并批判地吸取各种选官体制中的有益因素,对于公务员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执政为民治国理念的充分实现,具有重要的史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君主对国家进行专制统治,拥有至高无上、超越一切法律和制度的权力,这是人治。这种人治在我国封建社会一直占据主要地位,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到清朝灭亡,并无多少改变。但是在实行人治的同时,历代王朝也逐步建立了各项具体的法律制度,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封建法制体系。虽然它和皇权相比一直处于从属地位,但是为了约束官吏、统治人民,它也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封建法制体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法制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西汉法制思想的演变,可分为三个时期.一、西汉初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