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应注意的几个环节韩宝生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全党全社会都要十分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家庭、社会要密切配合,为他们的健...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品行修养以及家庭的环境氛围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家庭伦理道德是个体道德化的摇篮.为了把青少年培养成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必须进一步深化家庭伦理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家庭的道德文明水平.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高科技的发展,审美教育越来越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美育与精神文明关系,全面阐述了美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之一,也是提高国民素质,最主要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可忽视的重要措施和途径。同时提出对广大青少年实施美育,不仅学校有责、家庭有责,社会各界特别是理论界、文化艺术界都应负有责任。  相似文献   

4.
『母职之爱』与家庭道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家庭道德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人的幼年和青少年时期,主要的生活空间是家庭,每个人都是从家庭走进学校、走上社会的。人成年以后,又各组家庭,承担起对子女进行初步道德教育的义务。家庭给了我们最初始、最基本、最经常因而也是最持久的道德教育和影响。从道德养成的阶段性上看,青少年时期是个人道德形成的重要时期,越是基本的、核心的道德品质,越要从小就开始养成。家庭道德教育在整个道德建设体系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家庭又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每个人都是家庭的成员,由这些家庭成员再组成学校…  相似文献   

5.
家庭道德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规范、调节、约束家庭生活、家庭关系和家庭成员行为的道德准则。社会化了的家庭道德既是家庭生活质量的保障,又是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根基。因此,家庭道德社会化是家庭道德建设和社会道德建设两大领域的交叉课题。它所要解决的是关于家庭道德与社会道德如何接轨的问题。本文拟对家庭道德社会化的若干理论略陈管见,以期抛砖引玉。家庭道德社会化的过程是社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及其价值观念凝结为家庭文化观念和自觉行动的过程。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家庭成员熟知社会对他们的道德期待,并努力…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奠基工程,其中德育教育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精神文明建设最终要落实到德育教育上来。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凝聚起来的体现民族习惯、民族。动理、民族精神的道德规范的总和.用似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加强对青少年传统美德教育是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要求。其一,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我国传统道德产生于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是它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一方面,农村经济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与封建经济有着本质的区…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特别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能力,将成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地位的关键因素。而国民素质的提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开发,主要靠教育,因此,大力提高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对关系国家的兴衰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教育改革与发展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这是一个大的原则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国家和…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国民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不断加强。邓小平同志指出:“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不忘精神文明建设。”可见,强化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至关重要。应当看到,我国的公共道德教育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社会公共道德的水平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并未成正比,这是我国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奠基工程。现实的国与国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下个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分析和研究青少年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0.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生做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正>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特别要把提高青少年素质作为工作重点。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21 世纪。因此,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应以历史的责任感、现实的紧迫感和崇高的使命感,把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搞上去。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崇尚德育教育。纵观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传统的优秀文化闻名于世,形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为世界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建国初期,我国就确定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始终把德  相似文献   

12.
严伟琼 《南方论刊》2011,(Z1):71-72,93
世界各国之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关键在于青少年的培养。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再三阐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是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的生力军,他们的心理素质健康与否,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更关系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20余年,社会处于转型期,一些大学生远没有树立健康的道德人格意识,发生了的触目惊心的事件,引起了家庭、学校、社会的重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要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而,我们必须对这个问题加以重视,必须通过大学生自身的道德自律和外部社会环境的整治和优化,加强对社会转型期中的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  相似文献   

14.
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是人的现代化。在人的现代化诸多要素中,现代人格是至关重要的。而培养人的现代人格的第一环境是家庭——具备现代家庭道德的家庭。不仅如此,进行家庭道德建设还可以通过维系作为社会有机体构成细胞的家庭的和谐稳定,进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并推动社会的有序发展。同时,家庭道德建设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 一、进行家庭道德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时代发展呼唤现代人格。家庭是培养人格的重要场所,具备现代家庭道德的家庭。才有可能造就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具有现代人格的人才来,而要使我国的家庭具备现代家庭道德,就必须有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道德养成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道德养成的首要环节 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的摇篮、人生的起步,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的结构和文明程度、家庭的环境和氛围、家庭成员的素质和彼此之间的关系等,都会对青少年道德形成产生深远影响.青少年作为特殊的群体,身心发展尚不完善、可塑性较强,早期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习近平...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犯罪的传统文化审视──对云南省青少年犯罪的调查吴剑林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是各条战线的主力军和后备军。能否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的大事。然而,近几年...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素质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素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当代中国的国民素质建设应当定位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促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上 ,包括塑造国民精神、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基本内容 ,这主要要通过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种途径来进行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诚信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和道德支撑,诚信缺失的现象在当前青少年中普遍存在,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来看,社会环境的影响造成青少年人生价值取向偏离正确的轨道;学校教育的模式造成了青少年道德素质水平欠缺;家庭教育有悖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造成了青少年诚信意识淡薄,这些是青少年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青少年诚信建设可以采取净化社会环境,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转变学校教育模式,加强青少年的道德素质教育;改善家庭氛围,注重青少年诚信意识的培养等途径。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国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不动摇,关键就是要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的不动摇。因此,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较稳定的道德理想、道德情感、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20.
孙念超 《船山学刊》2008,(3):198-200
历史上很多有识之士认识到改造国民性的重要。由国民劣根性所产生的种种文化心理与现代化的要求存在着冲突。阻碍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从而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时改造国民性和提高国民素质非常关注。我们应该按照“四有”标准,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