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妍  江丹 《决策与信息》2009,(8):186-186
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已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然而很难直接计算大股东对小股东的侵害程度,实证研究主要用间接地方法进行测量,本文浅析了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的定义及侵占的度量方法。  相似文献   

2.
全球流域水资源的使用处于危机的状态,而作为公共池塘的流域资源所具有的非排他性以及竞争性的组合特性,是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负外部性的根本原因,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其产生的真正原因是政府权力产权不明晰。  相似文献   

3.
4.
徐浩  张萃 《决策与信息》2009,(12):165-166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在为人类提供方便、舒适、快捷的交通工具的同对,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即环境污染。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城市问题之一。本文从分析外部性出发,在对汽车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负外部性探讨的同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具有负的双边网络外部性的媒体市场竞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具有负外部性的双边市场模型,以考察由消费者和广告资助的媒体企业之间的双寡头垄断竞争.研究表明,媒体企业的替代性越强,则对消费者收取的价格越低,到媒体访问的消费者越多,广告水平和广告价格也越高,然而这种行为却减少了媒体的利润.媒体竞争的增加导致媒体企业的收入来源从消费者向广告商的转移,而主要由广告资助的媒体企业拥有较多的消费者.应用该模型分析了媒体与广告商组建垂直联盟的激励问题,结果表明,当媒体差异化程度较大时,媒体都组建垂直联盟是最佳选择.然而,如果媒体是密切的替代品,都保持独立达到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6.
经典并购理论认为,并购者以追求协同效应为目的。我国证券市场民企收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一些并购案例却显示出相反的情形——并购者利用其控制性地位获取巨额的控制权私人收益直至掏空上市公司,并购的异化由此形成。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文章以发行管制、股权分置、并购监管不力和会计准则存在漏洞为制度背景,构建了一个以预期控制权私人净收益函数为核心内容,能够解释我国证券市场并购异化现象的民企收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理性决策模型,随后对民企收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理性决策模型的众多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并就此引伸出了治理并购异化的若干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7.
需求外部性与供应商组合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磊  梁梁  余玉刚 《管理科学》2005,18(1):45-50
零售需求外部性是指当顾客被外部力量(通常是声誉高的品牌)吸引到一个特定的零售店时,其他品牌的需求被推动的情形.基于需求外部性的理论,探讨了经营不同声誉品牌商品的零售商如何针对不同声誉品牌的外部性来选择自己供应商的组合,以最大化自己的总利润,最后给出了判定定理.  相似文献   

8.
姚梅洁  宋增基  张宗益 《管理世界》2019,35(11):158-173
与现有文献不同,本文将替代制度视为市场主体为应对不完善正式制度导致的市场负外部性而形成的一套行为机制。通过对替代制度与正式制度间关系的分析,归纳并阐释了正式制度治理与替代制度治理的4种拟合状态,即,完全拟合、实质拟合、表面拟合与完全背离。在实证检验部分,本文将中国上市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股权视为一种替代制度,此种替代制度与相关正式制度处于表面拟合状态,在该拟合状态下,含有国有股权于融资、行业准入方面均为民营企业带来了替代制度红利。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本文认为应从正式制度环境这一源头认识替代制度问题,对替代制度进行识别和管理,将具有积极意义的替代制度纳入可用的政策工具范畴,而对产生负外部性的正式制度则应进行清除或改进,这对建立我国政府与民众的制度责任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企业集群的负外部性及规避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集群的负外部性问题尚未引起重视.实际上,企业集群的发展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在企业空间聚集的过程中,正外部性更具直接性,突显较早,是一种显性效应;负外部性是在中小企业空间聚集过程中逐渐积聚的,具有隐性特征,在长期内往往被正外部性所覆盖.但如果对集群所造成的消极效应不进行控制和规避,结果会使企业集群无法维持可持续发展,甚至造成整个集群衰退.  相似文献   

10.
股东参与治理的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股东参与治理所带来的私人收益、特定股权结构的社会收益以及股权集中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分析的结果表明,当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的利益冲突水平较高、其它治理机制的作用较弱时,股权集中(股东参与治理的积极性较高)可以创造大量的社会收益;反之,股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股东参与治理的积极性较低)对社会收益的影响不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我国股东参与治理及股权结构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背景下,对代表不同利益一致性的控制权私利的定性与作用进行了理论阐释,并以1998 ~2006年的数据为样本对代表不同利益一致性的控制权私利作用及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我国的上市公司当中,存在超额控制权私利和合理控制权私利.(2)超额控制权私利具有侵害性质,会对公司产生负面影...  相似文献   

12.
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企业定价策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胥莉  陈宏民 《管理科学》2006,9(6):23-3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经济中普遍采用的单一定价策略采用者正在逐渐减少,尤其在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产业中,更多地采用歧视定价策略.针对具有网络外部性的产业中双寡头垄断厂商的定价策略选择行为,将传统Hotelling模型中外生的定价策略作为内生变量,分析了厂商对单一定价和歧视定价的战略选择.模型的子博弈精炼Nash均衡表明:当网络效应不存在时,厂商或者同时采用单一定价,或者同时采用歧视定价;当网络效应存在时,由于网络效应的影响,厂商选择歧视定价的均衡条件放宽,导致厂商采用歧视定价比单一定价更具有成本优势,从而增强了厂商选择歧视定价的趋向.另一方面,若消费者对产品特征的敏感程度加强,也促使厂商选择歧视定价.  相似文献   

13.
徐细雄  刘星 《管理学报》2012,(3):459-465
通过在职消费、过度投资、自由现金流和现金股利支付4个变量间接测度管理者攫取的控制权私有收益,并运用中国A股市场数据实证检验权益、债务和可转债3种不同融资方式下(横向比较)以及可转债发行前后(纵向比较)企业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可转债发行将导致在职消费和自由现金流的降低以及现金股利支付的增加;但在抑制管理者过度投资中可转债并未发挥积极作用。研究结果为优化我国企业融资结构,完善内部公司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将为促进我国资本市场金融创新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网络外部性与规模经济性的替代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网络外部性与规模经济性共同存在的情况下市场的变化.分析了网络外部性与规模经济性的替代关系与强度、规模效应导致的市场完全覆盖以及完全覆盖后的影响力变化等问题.研究表明:(1)网络外部性与规模经济性对于市场价格和产量的确定,存在明显的替代效应,从而可以用“综合规模效应指数”来刻画两者的综合效果;(2)网络外部性与规模经济性的增强会增加消费者剩余,却可能减少企业利润;(3)“综合规模效应指数”可以唯一地确定市场的完全覆盖,另外在市场完全覆盖前后,综合规模效应对企业利润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所有权安排对大股东控制权私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尽管所有权安排将通过所有权的性质、控制方式和结构比例等主要特征影响大股东控制权私利的攫取行为,但在不同国别和公共治理模式下却存在着利益目标抉择和诉求的相对差异。本文结合分级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制度背景下,中央和地方国资委分别掌握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的基本特征,着重从所有权的控制方式和结构比例两方面阐释了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攫取控制权私利的动机、能力和实际效果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将为股权分置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中配套法规的建立提供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当家族利益与上市企业利益相分离时,家族有动机攫取控制权私人收益。采用控股股权转让与非控股股权转让的溢价差来度量控制权私人收益的方法,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家族上市企业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水平达到30.56%;控制权私人收益水平与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与企业规模显著负相关,与控股股权转让比例存在不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与股权离散度和大股东制衡不相关。研究结果说明我国家族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存在着结构形式完整,控制权配置不合理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基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星  窦炜 《中国管理科学》2009,17(5):156-165
大、小股东委托代理冲突问题反映在企业的投资决策上就是,大股东为追求控制权私有收益而产生的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两种非效率投资行为。本文的研究通过建立模型,将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两种非效率投资行为纳入到同一个框架下,探讨了大股东控制条件下的不同控制权配置方式及其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结果表明:基于对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追求,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两种非效率投资行为同时存在于大股东控制条件下的企业投资行为中;绝对控股条件下的企业投资行为,会随着控制性大股东的所有权比例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非效率投资行为的特征;多个大股东相互监督或合谋都会同时缓解过度投资,以及加强投资不足,且合谋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取决于合谋成本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以金融契约理论为基础,从控制权视角考察了企业"核心控制权"、"一般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交互关系及其对过度投资的影响效应,并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管理者利用控制权地位攫取私利是引发企业过度投资的主要诱因,随着管理者控制权强度增加,过度投资水平明显上升;(2)投资者拥有的核心控制权能够对管理者一般控制权行使产生有效约束,相比较于股权分散、负债较少的企业,股权集中、负债较多企业投资者拥有的核心控制权更集中、干预动机更强,因而企业过度投资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基于声誉理论的我国经理人动态激励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基于声誉理论,建立了一个关于经理人声誉机制与显性机制相结合的最优动态契约模型,以形成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模式,根据分析得出了实现声誉有效激励的条件和提高声誉激励效应的途径,并与没有引入声誉机制的契约模型进行了比较,通过实例验证了声誉机制与显性机制相结合的最优动态契约模型的合理性,对于如何有效地发挥声誉机制对我国经理人的激励作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新投资机会存在假设,构建两期投资下的大股东利益侵占模型,剖析新投资机会、现金流权以及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对控制权私利的影响。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产生的背景,以2000-2008年间沪深两市A股市场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经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新投资机会与控制权私利显著负相关,新投资机会对于抑制控制权私利具有重要作用;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私利水平之间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与控制权私利显著不相关,再次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低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