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从文本本身出发,细致解读<面纱>中女主人公凯蒂的每一层面的精神轨迹,借助自身的女性经验从肉欲到灵魂,从现实到理想,从徘徊到追求探索自由对凯蒂的洗礼.  相似文献   

2.
学术自由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大学自治是学术自由的依附体,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的内涵虽然不同,但是共同构成了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文章在论述学术自由的理论基础上,探讨我国大学自治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霍桑在《小伙子布朗》中以心理剖析为手段,从精神层面探究了信仰坍塌后人的生存与生命意识之间的矛盾;梅尔维尔则是从物质生活入手,描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精神自由追求者的命运。布朗和巴特比从最初的试图融入社会到最后为了信念和精神自由而拒绝与大环境同流合污,思想的不屈使得生命的价值得到体现,灵魂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4.
自由概念在古代和近代同样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以柏拉图和斯宾诺莎为例,柏拉图把理念作为本体论基础,自由的人在于其灵魂完全转向超感官世界,能绝对支配自己的身体和行为.斯宾诺莎的自由则是一种朝向"自我保存(保持存在)"的努力,它与理性、德性一样都是对人的内在本性和本质存在的肯定,获得自由就是参与到对神的绝对肯定之中,"对神的理智的爱"是实现人的内在自由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民主制来源于古希腊,而批判民主的传统最早可追溯到柏拉图。柏拉图批判民主制度的原因在于民主制特有的"自由"和"平等"两大特质扰乱了政治秩序和灵魂秩序,通过败坏人的德性从而阻碍国家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柏拉图对民主制度的批判中折射出理性与自由的矛盾、少数人与多数人之间的矛盾即国家与个人的矛盾,为现当代民主制度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现代宪法学对人性的认识由灵魂转向了身体,称之为身体宪法学。权利和权力是现代宪法学中两个核心概念,二者均源于对身体本性的分析。权利源于身体自我保存的欲望,具体表现为以保护身体和生命为目的之诸种自由;权力源于身体意志,具体体现为法律。权力是对身体自由的保护,同时也是对身体的控制。身体自由与身体被控制的双重性隐含着现代宪法学的秘密和困境,回归古典“灵魂照看身体”的伦理实践是抵制权力对身体控制的一种可能出路,也是现代公民真正赢得身体自由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张光茫 《社区》2010,(17):15-15
就在电影《挪威的森林》掀起新的“村上春树热”之际,又有一本村上春树的书出版了。不过,这本《为了灵魂的自由》的作者不是村上春树,而是村上的“御用”译者林少华。在书中.林少华寻找村上灵魂的自由.品评村上精彩纷呈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8.
赛珍珠的自由博爱思想在小说《群芳亭》中性格和灵魂残缺的男性身上得到了演绎和诠释。女性主义在性别对峙基础上提出的对一元化自由的追求和绝对的平等是与赛珍珠自由博爱以及异质文化交流的思想相违背的。两性的自由和平等是绝对的全人类的自由和相对的两性间的平等。赛珍珠的作品不仅为东西方异质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而且对我们致力于两性平衡与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西诗性智慧的不同文化情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性智慧标志着一个族群和人类整体的最高智慧,也标志着最高生存品质和历史品质。中西不同的生命倾向,伴随着不同的历史方向和文化品质,也决定了中西诗性智慧的差异。中国诗性智慧以小农意识的文化传统为基础,注重自利性、实用性和非自由性文化产生的诗性智慧受到现实的强大压制。西方诗性智慧更多地追随着灵魂和自由的思考,追求生命尊严与历史精神相融合的诗性。诗性智慧的四个核心问题是:艺术品质:诗性智慧是通过想象性、浪漫性和虚构性来创造生命的美;自由品质:诗性智慧在很大程度上是生命的自由性和想象性结合一体的纯粹性;正义品质:诗性智慧表达了某种历史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对人类自由的追求就是正义的要求,就要有正义与邪恶之分;灵魂品质:诗性来自敬畏生命,生命是有灵魂的躯体,诗性是生命要求和生命本质。  相似文献   

10.
生存、自由、超越是雅斯贝尔斯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核心教育观,其教育思想关注人的精神建构和灵魂的陶冶,认为大学以自由为其生命,精神的交往是实现自由教育的根本路径,《什么是教育》揭示了教育对生命本源追问和超越的本真意义,对我国教育理念的探索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契约自由"历史发展的介绍,以及对"契约自由"内涵界定和对"契约自由"与"社会公正"关系的理论分析,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明确了"中国合同法的发展与西方市场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强烈的反差",提出了"契约自由是我国合同法的核心与灵魂,社会公正不能否定或取代契约自由"观点,并结合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对我国合同法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几条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劳动契约是从民事契约中发展而来的,二者有着共同的经济基础和道德基础,只是在限制契约自由的力度上,劳动契约表现得更为突出。对该限制的具体体现进行了阐述;在限制契约自由的同时,也应保有自由的灵魂。对弱者的再生式保障与对契约当事人的一体保护,必将促进契约自由在劳动契约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的国家理想以理念为基础 ,国家的主题是正义和智慧。国家、政治和法律要朝向真正的存在并且与人的灵魂相关才有意义 ,国家的工程是一项灵魂工程。法律就是理性和秩序 ,它体现的是精神的自由。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康德在摧毁了旧形而上学大厦之后,创建了一所道德形而上学的宫殿.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寻找归依.而自由之作为道德主体的纯粹形式性正构成了道德的基础和根据.设定灵魂不朽和上帝存在,却又显示了自由的限度.文章最后指出了道德与自由相互对立的真正根源以及康德后期哲学探索对解决自由与幸福的现实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契约自由"的历史发展的介绍,以及对"契约自由"的内涵界定和对"契约自由"与"社会公正"关系的理论分析,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明确了"中国合同法的发展与西方市场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强烈的反差",提出了"契约自由是我国合同法的核心与灵魂,社会公正不能否定或取代契约自由"观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对我国合同法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几条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摇滚的孩子,永远不会变老。作者:田禾也许每个孤独的孩子都有着敏感而脆弱的青春。小说用四个季节,四次行走,四个城市,四场爱情记述一群生活在社会暗角的孩子对于精神家园和灵魂自由的探求。从武汉、北京、桂林再到广  相似文献   

17.
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由真假两个世界组成:一是大小乘教义所构成的虚假世界,即佛法世界;一是释迦牟尼人生经历所显示的真实世界,即禅道世界。这两个世界完全不同,前者旨在教化,帮助众生解脱痛苦;后者则是示范,引导世人追求精神自由和灵魂安宁。把真假世界分辨清楚了,禅宗的本质也就水落石出了,它并不是中国化的佛教,而是佛教中一直存在的一个特殊宗派,即个体摆脱世法和佛法束缚,由外逐转向内省,寻求精神自由和灵魂安宁。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教育观的灵魂是倡导"自由",其核心是"培养和谐发展与志愿服务社会的人",这两者是协调统一的。爱因斯坦不是一位教育家,他的教育观是主要是基于他自己的教育与工作经历提出的,虽然并不全面、系统,但对于改进与调整我国的教育事业仍然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即提醒我们关注到自由的重要性及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带来的诸多深刻影响让我们重新审视教师职业价值颠覆的成因与影响。柏拉图洞穴之喻是整个现代社会的情景投射,哲学王走出洞穴时灵魂上升的沉重反应了现代教育者自身成长的不完善,随后哲学王对于是否下降至洞穴的犹疑映照了教育者从"业余者"到"职业者"职业动机的转变,而哲学王下降至洞穴后灵魂出现隐匿则是因为自由、平等等意识的觉醒使他们的教学活动面临新的挑战。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对于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强调提升教育者自身教学技能的同时,应当注重对于教育者灵魂的引导和内在精神的培养,如此他们在多变的"洞穴"中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20.
德莱塞在代表作《嘉莉妹妹》中成功塑造了赫斯特伍德这一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人物角色,他受益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并享受着富足与安逸.然而人的本质在于自由.马克思曾指出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决定自由的程度.随着富足的生活渐渐趋于平淡,精神的自由慢慢使灵魂安于懈怠,主体在实现自由时依旧要受到社会关系、理性和道德的约束.赫斯特伍德在基本实现了自己的全面发展且创造了更多的物质财富、获得了相对较多自由的条件下,依旧尝到了放纵自由的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