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的狂飙式发展 ,“反全球化”浪潮也一浪高过一浪 ,这为全球化的未来发展增添了变数。“反全球化”运动是对全球化负面效应的集中回应。虽然“反全球化”运动不能阻止全球化的进程 ,但会对它的发展起到制衡作用。从“反全球化”运动的角度审视 ,2 1世纪的全球化将更富有人性、理性、公正性、多样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当前"反全球化"现象析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中强  蔡娟 《人文杂志》2002,(2):152-157
当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 ,出现了与之针锋相对的“反全球化”现象 ,而且其本身也全球化了。本文试图就“反全球化”所指为何、所为何来、所反为何、所为何去、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并对如何应对“反全球化”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反全球化” 运动也有愈演愈烈之势。当前“反全球化”运动的原因、理论基础、力量构成及特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种蓬勃发展的新社会运动?它的将来发展又会怎样?这些正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范式”与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范式”是历史地把握全球化的经典范式 ,其中的三个见解尤其值得我们重视。当下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空间上的扩张和时间上的延长 ,这种“时空扩张”的资本运动为当下的全球化提供了定性的依据。迄今的社会主义运动证明了“马克思范式”的逻辑 :没有资本主义全球化就没有共产主义全球化。应当历史地看待“反全球化” ,“反全球化”依然是全球化的一个构成部分。一旦资本主义全球化走到尽头 ,全球化的主体将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以资本为全球化的主体 ,将转变成以劳动为全球化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焦佩 《阴山学刊》2005,18(5):86-89
全球化催生了反全球化,随着反全球化运动的“国际化”,反全球化日益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对未来世界的发展模式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政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国际政治将在国家主权、内政自治、国际政治主体、政府的代表性和民族文化的同一性等方面应对反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重庆社科文汇》2001,(12):43-43
庞中英认为,与全球化潮流相伴随,反全球化运动也出现“全球化趋势”。反全球化具有以下特点:①就地区而言,东亚不如欧美,东欧不如西欧。在东亚、东欧的年轻一代认为全球化是好事。美欧是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中心。②就产业而言,反全球化力量多来自原第一与第二世界的“旧经济”而不是“新经济”部门及环境污染严重部门。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两大潮流,它们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共同作用于时代发展的全过程。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最大受益者,决定着未来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弱势国家,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发达国家应重新审视其全球化的发展战略,从反全球化运动中汲取有益的思想和养料,尽量减少或避免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发展中国家既要有原则的坚定性,又要有策略的灵活性,要利用全球化有利的一面不断发展本国经济,又要利用反全球化运动维护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  相似文献   

8.
当前“反全球化”运动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 ,“反全球化”运动已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广泛影响 ,但学术界并未给予应有的关注。“反全球化”运动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 ,它由哪些力量构成 ,它形成的背景和原因是什么 ,对这些问题颇有必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蔡娟 《阴山学刊》2006,19(3):98-102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狂飙式推进,反全球化运动也如影随形并呈燎原之势.反全球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社会主义队伍,积聚了社会主义因素,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条件.反全球化运动的趋势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全球化替代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现实可能性,昭示了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理论的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反全球化运动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臧秀玲 《文史哲》2003,(4):104-108
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必然伴生物 ,其影响和规模已构成另一种全球化。从目前看 ,反全球化运动只是一种思潮与社会运动 ,其宗旨、战略与目标没有也难以统一 ,尚难形成全球性的实质联盟。反全球化运动并不是反对全球化本身 ,而是针对全球化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反对新自由主义模式 ,要求社会公正 ,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可概括为科技、经济、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十个方面的全球化.在经济上,全球化的趋势是经济的一体化.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的全球化是否要推进文化的全球化?经济的一体化是否也要为文化多样化的消解而提供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文化语境下的鲁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文化语境中,鲁迅大致遭到以下几种文化思潮的消解颠覆其一是后现代文化思潮,其二是后殖民文化思潮,其三是全球华人区域中兴起的以"新儒学"为标志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但鲁迅终究是无法被解构的,其原因一是鲁迅文学已经成为一种跨民族、跨区域、跨文化的"世界性文学经典";二是鲁迅不仅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现代作家,更重要的是他已经成为一种独异的具有生命力的"精神资源主体",永远具有当下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全球化进程中"民主赤字"的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国际规则的制定以及国际组织的活动日益活跃,而"民主赤字"的问题也愈加显著.为保证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治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必须从国家间层次以及全球民众的角度考察消除"民主赤字"的问题.具体地讲,必须适当扩大非政府组织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规则的制定及国际组织决策程序中的参与度,并加强发展中国家参与能力的建设.而在这种消除"民主赤字"的进程中,加强非政府组织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经济全球化浪潮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它有可能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重新高涨的新契机.面对这一趋势,中国共产党人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王志耕 《中州学刊》2003,1(6):72-75
“全球化”是目前中国学界热门的话题 ,而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学创作与研究的边缘化倾向亦成为批评界的焦点之一。为此我们以“全球化与文学”为题选编了一组文章 ,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一下全球化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其中有作者主张要针对经济全球化建立一种人类的共同精神维度 ,而文学正堪负此使命。亦有作者认为全球化时代可能是物质、理性排斥、压抑精神的时代 ,亦需有文学来拯救人类萎缩的精神。还有作者以儿童文学世界所存有的人类普遍共性来整合民族间的差异从而将全球性意识统一起来。亦有作者从语词交流的角度探讨了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原来因语词的不可通约性而各自保持其民族性的文学亦会随之形成文化对话 ,进而达成不同文化间的沟通。相反的观点认为近代以来的西方“先进文明”可能构成“精神全球化”的基础 ,故而文学随之应然退场 ,而语言在其语用功能的发挥下将恢复人类存在本真的诗性 ,从而使人类心灵获得真正的解放。本组文章尚未能就全部问题充分展开 ,但都表达了研究者对全球化语境下文学境遇与功能的独特思考 ,它们将对国内“全球化与文学”这一论题的探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不是单极化、西方化,不是全球资本主义化。全球化不应该磨灭民族文化的差异。文章试图通过论述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关系,指出全球化与多元化进程中“文化霸权主义”的危险,阐述中国的“和而不同”原则在全球趋势下的多元文化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总结出中国的“和而不同”原则是化解异质文化间冲突的良策。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帝国主义”现象的再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适 《兰州学刊》2008,(8):153-155
就“文化帝国主义”这一概念的确切定义在学术界一直有着激烈的争论。文章首先给出了新左派和其他一些学者对文化帝国主义的定义,然后讨论了文化帝国主义的两种重要表现形式:媒介帝国主义和语言帝国主义。文章指出美国文化中的技术和政治因素在全球化过程中激发了一种寻求特殊性、地域性和差异性的现象,也就是全球化过程中文化所体现的异质化特征。在对待外国文化影响时,我们在强调本民族文化独特性的同时,还应反对极端的文化民族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蕴含着实践、资本与价值的三重逻辑,既彰显了马克思在历史观上的深刻变革,也对理解"逆全球化"的本质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具有重要启示作用.马克思克服了黑格尔历史哲学体系的抽象性,以实践维度指明了人类社会历史的一体化趋势,揭示了"逆全球化"的非历史性;通过探析资本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辩证作用,彰显了世界历史观的资本逻辑;最后论证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最终趋势,揭示了"逆全球化"思潮背离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导向,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顺应世界历史走向,契合人类解放哲学主题,彰显了世界历史观的价值逻辑.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在融入全球化进程的一开始,就面临着一个强大的“他者”———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落后,使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面临尴尬境地:一方面,如果要自强于世,必须全方位地追求现代性;另一方面,如果要保持本民族的独立品格,又需要对带有浓厚西方中心主义色彩的现代性保持高度警惕。对于西方国家所主导的全球化,近代中国既爱又恨,对于自身的文化传统,既忧又憎。处于自我与他者、传统与现代夹击下的这种双重困境,促成了近代中国民族认同矛盾品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内关于"法律全球化"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歌 《社会科学》2004,(3):69-72
文章对“法律全球化”研究作了一个梳理 ,对全球化的概念、推进及实施等热点问题 ,综述了各家观点 ,并进行了相关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