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针对贫困生认定问题,我国尚未给出明确的认定办法和标准,各高校所采用的认定办法也存在着诸多缺点和不足。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高校贫困生认定,综合考虑影响学生困难程度的各方面因素,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进行三层逐级模糊综合评判,减弱人为因素的影响,明确判定贫困生的困难等级,提高了认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对当前高校贫困生国家助学金的评定进行了进一步探索。研究根据PTA量表法,确定了思想品德、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和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为评定的四个基本要素,用特尔斐法确定了其权重分别为0.10、0.10、0.20、0.60,最后整合形成高校贫困生国家助学金的评定量表。评分者一致性信度检验结果表明该评定量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在更大范围内用于高校贫困生国家助学金评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是做好各项资助工作的前提。目前,我国不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但高校的认定工作还不够规范。本文分析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现状,阐述了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权利与义务对等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徐晓军 《人文杂志》2004,(2):166-170
高校现行的"免费午餐"式的贫困生资助模式吸引了众多的非贫困生的申请,因此,贫困生的认定就必不可少.而贫困生的认定是需要一定的成本的,一般来说,高成本的认定能带来资助的准确性,但认定的高成本对于有限的助学资源本身就是一种浪费,而低成本的认定所带来的非准确性又将一部分贫困资源用于非贫困生的身上.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一般作出了两种选择一是采用"撒胡椒面"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不能达到资助贫困生的目的,而且也造成了有限资源的巨大浪费;二是将贫困生认定的成本外化,即将贫困生的认定工作交给贫困生所在地的基层行政组织,但这种方式也由于地区差异及地方认定的相对标准与学校认定的绝对标准的脱节而造成不公平的分配.因此,在贫困生认定成本上的两难境地其结果都是使有限的贫困资源没有高效地用到贫困生身上,这是有违贫困生资助的初衷的.因此,只有在助学资源分配的过程中彻底贯彻"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但缺乏行之有效的贫困生认定办法影响了贫困生资助的效果。要分析高校贫困生认定的现状,对贫困生认定进行新的构想,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目前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中,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平均线的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很大比例.为了贯彻1999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时教育部提出的口号"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更好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不久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7.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载体。本文从目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改进助学解困工作实践的几条措施。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认定及资助模式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新的高校贫困生资助形势下,贫困生认定成为高校资助工作的基础。当前高校贫困生认定有三种方法,在贫困生认定中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惟有改变传统的资助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9.
张玲玲 《兰州学刊》2011,(8):173-179
地区经济发展对家庭尤其是贫困家庭有重要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相比在人均GDP、教育投入和贫困生比例等诸多方面存在差距。文章以北京某著名高校为例,分析东西部地区高校贫困生在家庭背景、学习表现、经济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上的整体差异,并且运用该高校专门针对贫困生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上述差异的具体表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经济发展对贫困生的家庭收入、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对心理状况影响不显著,因此需要加速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完善贫困生的教育资助体系,缩小贫困生的地区差异,提升西部地区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轻了经济负担,但现行资助体系还不够完善。本文分析了现行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监督制度"、"完善和丰富助学贷款形式"、"提高资助工作的教育作用"三方面建议,以期找到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粤西高校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交通不便,信息不发达,经济落后。粤西高校学生大多数来自粤西地区,家庭经济困难,要解决贫困生就业问题不能单纯依靠国家政府、社会、学校力量,实践证明,创业成为贫困学生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本课题通过对粤西高校贫困生创新创业现状调查,探寻影响粤西高校贫困生创新创业的主要因素,提出粤西高校贫困生创业存在的困难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据统计,目前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中,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平均线的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很大比例。为了贯彻1999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时教育部提出的口号“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更好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 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不久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  相似文献   

13.
贫困生身份认定工作是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通过介绍高校贫困生身份认定工作的路径,分析现实中仍存在主观与客观等诸多因素问题,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设计出针对贫困生身份认定的路径和方法,力图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工作理念深刻落实。  相似文献   

14.
据统计,目前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中,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平均线的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很大比例。为了贯彻1999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时教育部提出的口号“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更好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不久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对1999年出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以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杂费减免为主的困难生资助体系.可以说,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实际困难.但是,过去的工作中,注重经济资助多,对高校贫困生思想工作的探讨研究尚显不够.  相似文献   

16.
一、变“担心”为“信心”贫困生指在就学期间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较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人均月收入在150元~200元之间,不能完全支付或不能支付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或具备下面其中的一条,经本人申请,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就成为贫困生。如:①父母双亡,失去经济来源,无人提供学费和生活费。②家庭遭受特大自然灾害,房屋被冲毁,所种庄稼基本上无收成。③地处老、小、边穷地区,自然条件差,家里经济特别困难。④父母因病,丧失劳动能力,无其它经济来源。⑤父母为下岗职工,未能再就业,无其它经济来源。⑥单亲家庭子…  相似文献   

17.
白华 《社会科学家》2012,(7):115-118
三维一体,从全新的视角,对高校贫困生认定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它在传统的政府和高校二元组合认定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元素,加强国家的指导职能,强化政府的主导功能、细化高校的实施功能,利用三个不同的支点,组成新的锥体,由点组面,点面结合,相互补充,力图构建一个国家、政府和高校三维的科学认定模式;它摈弃了传统二元组合认定方式因主观因素带来的负面效应,实行学生信息的网络化、认定标准的科学化、认定人员的专业化、认定制度的规范化和政策宣传的广泛化,以国家宏观指导为主体,政府和高校护卫两翼,形成"一体两翼五化"的认定构想,为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校贫困生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它是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的集中反映。特别是地方高校如何解决贫困生问题已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江西省地方高校贫困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薛静 《云梦学刊》2010,31(2):136-138
我国高校助学济困模式存在贫困生认定机制缺乏,助困资金来源不平衡、贫困生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和贫困生诚信缺失等重大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认定标准、规范高校助学济困资金来源、加强高校贫困生心理助困途径、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前,由于国内学术界对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理论与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使我国在高等教育范围内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经济困难学生帮扶体系。但随着近年经济困难学生数量的不断加大,使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这一难题重新成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瓶颈。在系统分析现有高校工作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法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定量评价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新思路,以期开创高校扶贫助困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