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鹏云 《河北学刊》2012,32(5):251-254
杜威于早期著述《道德教育原理》中阐述了其道德教育思想,认为"道德教育"是指受道德约束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成果的产物。本文围绕杜威思想中的道德培养以及教育行为与道德的关系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并对杜威德育理论的完备性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2.
杜威是美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杜威以其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全面阐述了他的实用主义的教育观,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对教育界、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一、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一)论教育的本质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加以概括,这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从生物化心理学出发,杜威认为儿童的心理内容基本就是  相似文献   

3.
教育·生活·课程——论杜威教育理论的生活化倾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翟楠 《兰州学刊》2005,(1):310-311
杜威教育思想曾在历史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直至今日,它在教育上的影响依然广泛存在.由于它贴近生活,在各国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杜威教育思想被广泛借鉴.本文试图从教育与生活、课程与生活的关系出发,对杜威教育理论的生活化倾向作一番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解读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时,应重视其中所包涵适用于社会教育事业发展的科学性的方法和原则,并使之结合高等教育。把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借鉴地引入到高校教育,对进一步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在探究高校"民主"师生关系时,主要涉及到以下问题:建构"民主"师生关系的基础;建构"民主"师生关系的原则;建构"民主"师生关系的方法。在对这些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将通过对杜威"民主"教育思想的解读和西方社会民主思想的借鉴来建构更为理想的高校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教育·生活·课程--论杜威教育理论的生活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教育思想曾在历史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直至今日,它在教育上的影响依然广泛存在.由于它贴近生活,在各国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杜威教育思想被广泛借鉴.本文试图从教育与生活、课程与生活的关系出发,对杜威教育理论的生活化倾向作一番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杜威的教育哲学是建立在他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上的,了解杜威的教育哲学及其背后的实用主义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杜威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7.
杜威是20世纪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被誉为进步教育之父、"现代教育"的代表.[1]杜威的教育思想在适应当时美国政治、经济需要的同时,也曾引起巨大争议.本文介绍了杜威教育本质论的内容,并分析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最后评价其利弊.  相似文献   

8.
祁玮 《理论界》2008,(9):158-159
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产了深远的影响,它推动了中国的教育改革,是教育改革的灵魂。在20世纪20年代杜威教育思想影响了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为中国的教育带来了教学方法上的革新,引发并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平民教育运动。但由于国家体制的不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没能长久地坚持下去,但它对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9.
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实用主义经验论,其基本内容是教育本质观、教学论以及对儿童与教师的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对我国课程改革有四大启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加强课程与学生实际经验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开创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0.
论杜威“教育无目的性”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伟武 《天府新论》2008,(6):154-156
受其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约翰·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是它自己的目的.实际上,改良社会的目的一直潜伏在杜威有关教育目的的论述中,只是杜威巧妙地将其"改造社会"的教育目的与"教育除自身以外没有其他目的"的教育目的融合在一起了.尽管杜威的"教育无目的性"思想有其固有的理论局限,也并非名副其实,但其内蕴的合理成分仍能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11.
杜威(John Dewey,1858~1952),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不断改造",教育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做中学".杜威还提出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杜威的这些教育哲学思想对当时的美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实验主义是杜威(Dewey)哲学思想的基础,而民主主义是他理想中的社会形态.本文试图从杜威一系列著作中找出他的哲学思想和社会理想之间的内在联系,用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将两者的关系凸现出来,以此作为认识杜威教育思想的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适应资本主义垄断时期对教育的要求,产生了以杜威为代表的所谓“现代派”,其教育思想迅速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思潮,对20世纪上半叶世界教育发生过深刻影响。杜威教育思想是在实用主义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相信实在是变动不居的;教育要随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变化而发展变化;教育就是人的发展、人的生长、人的经验的不断改造,“这样我们就得出了教育的专门定义: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①。这种思想在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学校与社会》、《经验与自然》、《经验与教育》等著作中均得到了阐发。…  相似文献   

14.
1919年至1921年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应邀来华讲学,足迹遍及奉天(今辽宁)、直隶(今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等11个省和北京、上海、天津3个城市,做了120次以上的演讲.以往研究杜威在中国的论著,很忽略区域性问题.事实上杜威的讲演有近乎一半是在江浙地区进行的,且大部分关于教育的讲演都在江浙地区.从杜威在江浙地区的讲演所形成的"杜威热"和这一地区所创办的"杜威学校"切入,从江南学术传统与杜威实验主义哲学传播的关系、江南求真务实的学风与杜威教育理论的影响、江南书院传统与杜威"平民教育"及"杜威学校"的关联等方面,可以看出江浙地区的"杜威热"与江南文化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杜威访华引起了各种反响,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在教育方面,也就是说,中国知识分子尤为关注作为教育学家的杜威,这与杜威著有水平极高的<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等教育学书有关.在中国,杜威被有留美经验的知识分子介绍到知识界,而这些知识分子对杜威的了解极为多元,有时甚至会有"误解".陶行知在深受杜威影响的同时,对杜威的了解就很独特.在杜威的教育理论当中,陶行知特意提到的是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儿童自发性部分.他还常涉及"自动"概念,强调社会不可能被关在学校里,并通过重新解释传统的"人欲"、"天理"观念,给杜威的"自动"赋予了崭新的一面.这与他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相关联.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是别具一格的生活美育家、大众美育家,他的生活美育思想是其生活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直接源于杜威,又在理论本土化改造中超越了杜威的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陶行知重视生活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属性,将审美教育生活化,主张在广阔的生活中面向大众实施美育。他的生活美育不局限于某种特定的教育手段和艺术形式,而是建立在全部的生活实践之上,贯穿在所有的生活审美经验之中。他将生活、教育与艺术置于审美的视野下重新审视,指出三者在审美维度上的关系之美,以"是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为美育内核,通过"培植向上的生活力"最终实现"创造真善美的活人"的美育目的。  相似文献   

17.
孔祥田 《北方论丛》2005,(6):116-119
"民主共同体"思想是杜威政治哲学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思想.从逻辑和历史的角度来看,影响杜威"民主共同体"思想形成有四个因素:(1)黑格尔的"统一体"和辩证法思想,(2)基督教中的"天国"思想,(3)社会进化论思想和现代生物心理学,(4)美国传统的政治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18.
杜威认为教育要拒斥任何来自外来强加的教育目的,即教育无目的是绝对的,但同时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又是相对、有条件的,良好的教育目的要符合3项标准.因此,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需要目的,同时又有一定的限度,需要实现二者的均衡.  相似文献   

19.
“社成的教育理论几乎涉及和深入到所有教育问题的每一个方面,这在教育史上是无与伦比的。”‘笔者试从现有材料出发,专门谈谈杜威的美育思想。一、美育是让儿童更好地生长和生活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基本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与这一观点相符合,杜威认为,要想让儿童更好地生长和生活,就必须对他们进行美育。杜威认为,儿童生长的正常与否,与学校对儿童天赋的本能及兴趣的尊重和满足有直接联系。按照社威的分法,儿童的兴趣有四种:一是社交方面的,二是制造方面的,三是探究或发现方面的,四是艺术方面的。对年幼儿…  相似文献   

20.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也是其教育目的观最系统、最集中的表述。全面理解杜威有关教育目的的论述,有利于我们弄清其实质,汲取精华,剔除糟粕,更好地制定和设计我们的教育目的体系。杜威认为:“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