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孟子“不动心”思想探析萧仕平对于孟子的"不动心",不少论者都有所注意,但其结论多仍有商榷余地。笔者认为,从《孟子·公孙丑上》看,孟子的"不动心"与同出于该篇的"勇"、"志"和"气"、"浩然之气"是一气呵成的,它们是孟子循序同一思路而进发出来的互有联系...  相似文献   

2.
“创作方法”与世界观问题质疑与辨正黄海澄广西艺术学院一、"创作方法"是认识世界的方法吗?"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等术语,在19世纪的艺术批评中早就有了。但是,当时并没有人把它们叫做'创作方法",而是把它们看作思潮、倾向、流派或创作原...  相似文献   

3.
教学理论构架是在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理论特点,构建的一种旨在降低所学理论的理解难度,力助学习者较快、较易地把握所学理论的理论模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理论构架主要包括"对立统一式"理论构架、"决定与反作用式"理论构架及"积极与消极式"理论构架。这些理论构架有助于大学生较快较易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与基本方法,但它们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道术将为天下裂"实在是困惑中国学界已久的重大问题,不仅事关中国哲学的发展,而且事关中国哲学的建构。对"真道"或"道术"的正本清源,意义尤其重大。面对中国漫长历史的重重话语覆盖,去蔽存真不仅需要汉学与宋学的真功夫,还需要中国传统文史哲"三合一"的贯通能力,才能澄清"大道废,有仁义"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等基本问题。更为关键的是,实现中国哲学话语的体系性倒转,除了"发明真相"和"自坚其说"的艰苦努力之外,张远山更有"庄周道术,终古不废"的新义理重要阐发,亦即在此重新激活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上,重新建构中国当代哲学切实地基,就不再是件遥远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5.
"文"与"质"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对独特的基础的审美范畴。"文"与"质"的最初形态是各自独立的,"文"、"质"对举始于孔子。我们只有深入地了解"文"与"质"概念的形成过程,才能比较全面地理解它们各自的多重含义,才能客观地认识它们在对举时的双重意义,同时也可避免对于文质概念理解的局限。  相似文献   

6.
韩愈把宣传儒道与排斥佛老相联系。其宣传儒道,从思想信仰看,是为了恢复中断的道统,而现实目的却在于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其排斥佛老,从思想信仰看,是为了捍卫儒道的独尊地位,而现实目的却在于打击寺院经济以保证唐王朝的赋役来源。韩愈之"道"虽被标榜为纯粹的儒道,但实际吸收了佛、道、法、墨等学派的思想成分,并非纯粹的儒道。韩愈"不平则鸣"的本意包括抒欢愉之情和抒哀怨之情两个方面,实即儒道的"美"和"刺"。而"不平则鸣"对儒道又有突破:一是儒道重"美",而"不平则鸣"却重"刺";二是儒道对"刺"多有限制,主张"以理囿情",而"不平则鸣"之"刺",却主张哀怨之情的自由抒发。  相似文献   

7.
朝鲜语的" "和" "在词类划分上分别属于代词和冠形词,它们虽然属于不同的词类,但是在言语交际中有着共同点,都表示疑问,并且根据不同的语境,它们还表示说话人对对方持有的否定意识。" "和" "对说话人持有否定意识时,表现出与疑问词不同的特点,它们在句中不做句法成分,不表示命题意义,只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意识,即表现出说话人的言语意图,从而更有效地达到说、听双方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论玄学“有”“无”范畴的根本义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学的有无之辨应理解为一种特定的体用关系,而不是一般与个别,或类似于黑格尔哲学中"纯无"与"存在"的关系。贵无论的"无"作为体不是表示实体性的存在,而是某种"作用方式"或原理、原则,其内容指自然无为。它通过遮拨有为有执而显其义。无主无宰、不禁不塞即是自然,亦即是道。万物依据自然无为的原则而生成变化,即是"以无为本"。对于"有"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实体性存在。贵无论所谓"有"为据体所起之用,离体言用,则用为死用,体亦为死体。独化论通过否定"无"而直接认为"有"为道为自然,即认"有"为体,有乃即体即用的存在。"以无为本"是"穷源"说,"万有独化"是"当体"说。二家都旨在为解决自然与名教的关系而提供形而上的根据。  相似文献   

9.
《史记》中有许多由两个同意虚词构成的"重言虚词",这些虚词其中有些是从前代流传下来的,司马迁对它们进行了改造,有些则是司马迁自己的创造。《史记》中使用这些"重言虚词",很多是由于文学性的需要,也有很多是源自文章音乐性的需求。司马迁对"重言虚词"的广泛使用,在虚词的发展史上有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于传播速度快、阅读广泛,信息社会的文字写作极为重要.在鱼目混珠的文字作品中,总有行间段落令人咀嚼回味、流连忘返,因其通俗易懂、风格迥异或是意义非凡.笔者将其称之为"警语式文体"."警语式文体"运用时下的传媒语类传授必要的哲学、知识和技能,努力将一个较大的篇章分解成较小的,易操作的语段.这些语段是经过思索和技能、满载激情与呵护雕琢而成的.它们充分说明了生活在信息社会或者网络世界并非意味着我们应该忘却我们首先并最终是"学习语言的躯体",这一唯一使我们成为人类,成为"文字人"的属性.  相似文献   

11.
“鱼与熊掌”的逻辑分析──课室实录──(香港)黄展骥设甲、乙、丙......为单句(简单的陈述语句)"不是"、"而且"、"或"、"要么......要么"、"如果......则......"、"如果,而且只是如果"是"联结词",由它们把单旬组成下列复句...  相似文献   

12.
《论语》中的“何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中的"何有"吴丕"何有"在《论语》中出现7次:1."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里仁》)2,"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3."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4."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5...  相似文献   

13.
浅述“一分为二”与斗争性种种易极按照笔者对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一分为二"和"合二为一",各自只是一个不充分的辩证命题。它们分别反映了矛盾对立双方所固有的相互排斥和吸引的基本运动属性,各自揭示了对立双方彼此相互分离和聚合的基本运动倾向,同时概括...  相似文献   

14.
以主位推进模式理论为基础,通过对"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的定题演讲稿的分析,旨在探究主位推进模式在英语演讲中的应用。初步研究发现,在该特定的演讲稿中有五种主位推进模式,它们体现了演讲语篇的主题发展脉络,展示了其布局谋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付煜 《中文信息》2013,(5):126-126
《诗经·卫风·氓》与《美狄亚》分别是东西方两部较早的描写弃妇现象的作品。两部作品都叙写了"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但在弃妇形象的塑造上有诸多相似与不同。这些都深深根植于产生它们的大文化背景。本文试图从上古时期东西文明对比的角度去关照这两部作品中的弃妇形象,尝试解读不同文明背景下的弃妇塑造。  相似文献   

16.
先秦诸子师道观管窥赵东玉教师作为一种从事独立职业的人,是在春秋战国这一由"学在官府"到"学在私门"转变的特定时代应运而生的①。以先秦诸子为代表的古代知识群体,这些被后世奉为"先师"和"师表"的人们,正是其彰彰尤异者。在其为人之师的身体力行过程中,他们...  相似文献   

17.
论"神守国"吴锐杨向奎先生有论"神守国"的文章多篇,散见于近年诸多刊物中,我读过这些文章,而惜其"散见"。如今为之整理,撮成一篇,呈于读者面前。(一)中国在近代以前的哲学思想,上古以及中古时期,可以化作两个阶段:上古(商周-秦汉)是有神及泛神论的"天...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研究札记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渊明研究札记三题顾农关于陶渊明的出身陶渊明是东晋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陶茂、父亲陶逸两代连续出仕为郡守一级的官员,其家族有相当的文化传统,因此渊明的出身应视为"士族"(或"世族",这两个概念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用)。这本无疑义,但实际上还是出现了分...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汉语新兴词语模层出不穷,研究时既应弄清楚它们的共性,也应研究每个词语模的个性。近两年非常流行的"X门"和"被X"无论是结构特征和语义演变机制,还是语用效果和发展动因等都表现出一些共同特征,但也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20.
曹萍 《理论界》2012,(3):105-106
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由于其时间上的相近性,革命爆发的相关性,以及革命本身的相似性,人们常称之为"姊妹革命"。它们都是在启蒙思想的呼召下进行的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对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拟对"姊妹革命"本身的差异、走向及影响进行分析,探析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中民主模式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