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学史上,著名作家诗人数不胜数,可是女作家却寥寥无几。宋代的女词人李清照却以诗、词、散文多方面的才能,独创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李清照的一生跨越着北宋末与南宋初两个历史时期。尖锐的民族矛盾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特征。北宋末年,北方金人兴起,北宋王朝屈辱投降,致使金人得寸进尺。在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冬二次围攻汴京。1127年攻陷汴京,俘虏徽、钦二宗及赵宋宗室北去,北宋灭亡。(这就是史称的靖康之乱。)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在金人攻陷汴京时未被掳,逃至河南商丘。金人追来,他又逃至临安(今杭州),建立了南宋政权。赵构不顾民族的奇耻大辱,不思收复失土,苟安江南,极力支持投降派,打击主战派。 这一时代特点对李清照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有很大影响。李清照的生活和  相似文献   

2.
夔州作为南宋夔州路首府,乃宋蒙(元)战争中南宋诸路首府之最后沦陷者,其战事之久、抗击蒙元之坚决,实堪宋郡之表率。元军占领夔州,基本完成对南宋疆域的征服,加速了统一全国的步伐。了解宋蒙(元)夔州战争,对研究南宋后期川东抗蒙(元)历史意义重大。就宋蒙(元)之战中夔州宋军战备状况、夔州战事本末、支撑夔州长期抗蒙(元)诸要素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揭示宋蒙(元)夔州战争真相。  相似文献   

3.
夔州作为南宋夔州路首府,乃宋蒙(元)战争中南宋诸路首府之最后沦陷者,其战事之久、抗击蒙元之坚决,实堪宋郡之表率.元军占领夔州,基本完成对南宋疆域的征服,加速了统一全国的步伐.了解宋蒙(元)夔州战争,对研究南宋后期川东抗蒙(元)历史意义重大.就宋蒙(元)之战中夔州宋军战备状况、夔州战事本末、支撑夔州长期抗蒙(元)诸要素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揭示宋蒙(元)夔州战争真相.  相似文献   

4.
南宋中期,铁木真率蒙古军队,挥师南进,威胁金都。金宣宗于嘉定七年(1214年)五月十八日,率领朝中文武僚属从中都(今北京市)南迁南京(今河南开封市)。面对蒙古军队的步步紧逼,为摆脱困境,金主放弃联宋抗蒙的正确主张,听从尚书右丞相术虎高琪力主南侵宋朝,“以广疆土”之谋。金朝遂弃约背盟,每路出动数以十万、二十万计的精锐之师,自嘉定十年至十四年(1217—1221年)五年间,不断地进攻南宋的京湖地区,企图从侵略南宋的战争中得到被蒙古侵占的领土和财物损失的补偿,并进而灭亡南宋。南宋中部掌管军政经济大权的封疆大吏权工部侍郎、宝谟阁侍制、京湖制置使兼知襄阳府赵方,于嘉定五年(1212  相似文献   

5.
一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幼安,出生在被金人占领的山东历城(今济南)。印记在他幼年心中的是北方沦陷区人民的灾难。宋高宗(赵构)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金主完颜亮挥师南侵,济南农民耿京聚众二十万,起义抗击,辛弃疾以所聚二千人参加,  相似文献   

6.
元代入滇的畏兀儿人,属于西州回鹘,即高昌畏兀儿人。据《元史》记载,自公元1209年开始,高昌畏兀儿人归附蒙古王朝,从征花刺子模及西域回回诸国,并随蒙古军队进入中原征灭南宋,最后留戍吐蕃及襄阳等地。高昌畏兀儿人进入云南,主要是从忽必烈及其统帅兀良合台,于宪宗三年(1253年)平大理后开始的,至元十一年(1274年)赛典赤赡思丁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时又进来很多。畏兀儿人在世祖至元初曾参与征伐交趾、占城和缅国的战役,据《元史·世祖本纪》及《元史·外夷二》安南条说:当时交趾及占城叛服不常,曾  相似文献   

7.
试论陈亮     
一陈亮(一一四三年——一一九四年),字同甫,号龙川,浙江永康人。他是我国南朱时期杰出的法家思想家,词人,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公元一一二七年,北宋王朝被北方女真族奴隶主政权金朝所灭,昏庸无能的高宗赵构南逃,在临安(今杭州)建立了南宋政权。陈亮生活的南宋,是一个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非常尖锐的时代。北方金人继续不断地发动掠夺性的侵略战争,他们占领了黄河以北,又向淮河  相似文献   

8.
李俊民当生于金世宗大定十六年(1176)六月十四日。25岁时中进士,走上仕途,先后任下邳守、沁水令、彰国军节度判官等职。一般认为其归隐是因金末时事动荡,其实主要是仕宦十余载,沉沦下僚,李氏遂厌倦而归隐。而后39至59岁,李氏在颠沛流徙中生活,先后在福昌、伊阳等地避难,甚至一度流徙到南宋之襄阳,其多首写襄阳生活和风物的诗可为明证。元太宗七年(1235),沦为遗民的李氏应泽州守段直之邀,返乡泽州,一直到85岁辞世。晚年的李氏主要生活内容是为金源遗民,存文保道,故面对蒙元朝廷的延请,其态度是可为其筹略谋划,甚至支持重视儒家文化的忽必烈称帝,但他始终坚持隐逸之志,绝不做新朝之官。  相似文献   

9.
反映南宋末年四川军民抗元斗争的几件历史文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春,崛兴于我国北方境内的蒙古(1271年改国号元)贵族,正式发动了对宋朝的大规模战争。此后四十多年的时间,蒙古(元)与南宋之间战争频繁,直到公元一二七九年元灭南宋。 在宋、蒙长期战争中,四川地区是蒙古贵族军事进攻的重点。战争伊始,蒙古军队即大  相似文献   

10.
《声声慢》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晚年名篇之一。北宋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年),金兵南下,攻陷都城汴京,黄河南北相继沦陷,北宋灭亡,南宋王朝偏安临安(今杭州),不图收复中原,一味屈膝求和,妄想以卑辞厚赂来保住东南半壁河山。当此时代离乱,人民灾难深重之时,李清照经历了政局动荡,家破夫死和逃亡的巨大变故,在离乱中,饱尝了人生的痛苦,家难国忧,在她的心中留下了难以消除的创痛。《声声慢》一词集中地表现了她那深沉的忧虑与悲伤的心情。  相似文献   

11.
宋德佑二年,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军占领宋都临安.南宋益王赵罡、广王赵骨二王在宋臣护送下逃奔岭南,中国历代中原民众南迁浪潮出现新的高潮.在这一历史阶段中,汉民族中的新民系--客家人更壮大、更巩固了.他们在岭南地区开辟耕地,发展经济,传承中原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为岭南文化逐渐具备传承性、多元性等特点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黄陂盘龙城、荆州、襄阳和武昌分别在商、周、东汉三国、元成为湖北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盘龙城是商经略长江中游的政治军事中心,荆州自楚立国以来长期作为湖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襄阳在东汉三国成为湖北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武昌在元代成为湖北的行政中心,在南宋成为湖北的军事和经济中心,在明代才成为湖北的文化中心。区域中心城市是在首都的方位、自然地理形胜、军事要塞、交通、行政制度和军事形势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李自成农民军何时占领河南全省?现在中小学通用教材历史编写组编写的《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教学参考书》所附录的《明末农民战争大事年表》中说:崇祯十五年十二月,“李自成起义军占领襄阳。河南全省及湖北大部地区归农民军控制”。 (第119页)。此种说法,还见于解放后以及近几年来的一些论著之中。  相似文献   

14.
经过对大量史料考证分析,曹雪芹祖籍应追溯到北宋是灵寿(今属河北),追溯到南宋至明永乐四年是隆兴府……南昌府、武阳(均属江西)、丰润(今属河北),追溯到明永乐五年至清是辽阳(今属辽宁)。  相似文献   

15.
孟浩然越剡之旅考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新考察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越剡之游 ,可见其一生曾三游越剡 :首次在开元十三年 (72 5 )春至十五年五月 ,始程地为襄阳 ;第二次为开元二十一年 (733)秋 ,此即著名的“自洛之越” ;第三次系开元二十三年 (735 )春 ,因赴山阴少府崔国辅之约而至。孟浩然第一次游越剡时于广陵与李白相识 ,并在永嘉乐城与乡友张子容会晤 ;“自洛之越”时与崔国辅在山阴过从一时 ,并相约翌年春再会越中 ;第三次由襄阳始程途经江夏时 ,再会李白于黄鹤楼 ,李白以著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替其送行  相似文献   

16.
“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下,早在宋代,它与嵩阳、岳麓、睢阳并称四大书院。南宋淳熙年间(1179~1182年),还被誉为“海内书院第一”。“白鹿洞”在唐贞元年间(785~804年)是李渤、李涉兄弟隐居读书的地方。南唐升元中  相似文献   

17.
胡林翼任湖北巡抚期间 ,正是太平天国和清王朝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争夺最激烈的时期。胡林翼竭尽全力攻陷武昌 ,立即东下攻陷九江 ,又会合曾国荃部全力攻占安庆 ,贯彻“保楚谋吴”的战略。在后方整饬吏治 ,部署边境防御 ,把湖北建成湘军第二大根据地。这一切都与胡林翼整军扩军密切相关。《湘军志》记载 :“湖北三陷 ,死三巡抚 ,故胡林翼倾身以结士 ,倡勇敢 ,务权略 ,而鄂军兴。”① 下面简要地分析胡林翼的整军措施。(一 )1 裁汰冗杂。湖北是军事重地。荆州、襄阳为交通要道 ,且为中原门户 ,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襄樊还有驻防的八旗兵。但是…  相似文献   

18.
十三世纪末,中日关系史上发生过蒙元征日事件,前后两次。第一次发生于公元1274年,蒙古忽必烈至元十一年;日本文永十一年,日本史上称“文永之役”。时在南宋度宗咸淳十年。这次战役是尚未灭掉南宋政权以前蒙古统治者发动的。第二次发生于公元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八年,日本弘安四年,日本史上称“弘安之役”。时在南宋灭亡后第三年。经过两次战役,中日间出现交恶状态是必然的。但史书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往往不详,接触这个历史事件时不好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进行初步的考议供商量。  相似文献   

19.
南宋恭帝德祜二年(1276,即是元世祖至元十三年)春正月,元兵前锋至临安,宋帝奉表请降。三月,恭帝、太皇太后谢氏、皇太后全氏以及诸宫妃等,都被俘北去,王昭仪清惠亦在其中。当她路过汴京夷山驿时,赋《满江红》词,寄托其亡国之痛与身世之悲,哀怨凄凉,一时传诵。当时有高度民族气节之士人,如文天祥、邓光荐、汪元量等,均有和作。从这几首唱和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南宋初亡之时,不同身份的人感叹亡国的悲痛心情,值得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20.
<正> 西皮腔已被公认为由梆子腔脱化而来。《中国音乐词典》所说:“西皮腔,一般认为源出于梆子腔。山、陕梆子流传至湖北襄阳一带,演变为襄阳调,后称湖广腔,又称西皮。”周贻白《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中指出:“京剧的西皮调,一般人皆知其源出秦腔(同州梆子),但不易说明其衍变过程,而云南戏则仍作襄阳调,其唱腔有秦腔味,而与西皮调实大同小异。据此,就可以使我们知道,京剧的西皮是来自湖北楚调(汉戏),楚调的西皮则系由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