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舍从开始创作起就表现出幽默的天才,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他一直保持着这种优势,以成熟稳健的幽默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坛独树一帜,成为一代幽默大师。本文拟从老舍幽默所表现的社会文化内容及幽默的特点、手段来探讨老舍的幽默艺术。  相似文献   

2.
老舍幽默艺术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幽默艺术的领域里,老舍以自己的"生活和生命"为根基,并广泛吸取中外幽默大师的艺术营养,融合时代的、社会的和民族的审美需求,涵咏吐纳、孜孜探索,终于蹊径独步,臻于独特而完美的新境.本文不拟对老舍的幽默艺术作全面的论述,只想谈一下他的幽默艺术的源泉和特征.一老舍的幽默,源于他的生活、他的时代.在五四新文学阵营中,老舍是唯一出身于满族贫民的作家.他生逢清王朝的"残灯末庙"时节,从小就受到贫寒的煎熬,精神上抑郁寡欢.家世父仇,凝就他心中深切的隐痛;而出身农家的母亲那刚强、宽厚的品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个成熟的作家,一般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老舍突出艺术特色之一是幽默。而老舍的幽默,又绝不同于其他作家的幽默,正象每种花都有自己的颜色和芳香一样。比如,鲁迅的幽默,犀利、深沉;钱钟书的幽默,温文、儒雅;张天翼的幽默、冷漠、无情。那么,老舍的幽默特色是什么呢?一、幽默的悲剧性“真正杰出的幽默家的笑声中,永远可以听到忧郁与严肃的声调”①。老舍正是这样一位幽默作家。读者从老舍作品的“笑声中”,可以听到“忧郁与严肃的声调”。换言之,寓悲于喜,在喜剧的形式里,蕴含着悲剧的内容,即是老舍的幽默特色…  相似文献   

4.
老舍小说的幽默,不仅仅是制造些笑料,更不仅仅是为了逗乐;这些都不过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主要是方式和形式而不是精神与实质。老舍一直忠诚地继承发扬“五四”的优良传统,他的小说作品同样具有”感时忧国”的倾向,也是以“改造国民性”为题旨的。他从独特的幽默心态出发,很少正面写到政治、军事、经济领域的矛盾冲突,而专注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统治给人们带来的精神毒害和创伤,以此作为他描写人生和社会的主要内容,也竭力揭示他们与国家民族盛衰成败的内在联系。他的幽默,也因此才具有意义而得以存在。在正式开始文学创作之前,老…  相似文献   

5.
老舍的美学主张是体现在他的剧作中,渗透在他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中的。 在老舍剧作中,我们看到了栩栩如生的众多人物形象,其中没有一个人物是某种意念的化身,或作家本人的自我写照。他(她)们——不管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按照各自的逻辑活动在舞台上,带着鲜明的、浑朴的姿影——在我们眼前闪现而过,在我们的脑际心头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戏剧艺术具有主体性与客观性和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二十年代后期,以“幽默小说家”的姿态登上文坛而引起世人注目的老舍,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作品问世以后,幽默讽刺作为一种鲜明的艺术特色,一直保留在他后来的创作中,成为他的作品深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指出,在一些研究老舍先生创作的文章中,往往忽略他的幽默讽刺风格的变化发展,特别是在研究《四世同堂》这部全面而深刻地体现老舍先生创作风格的作品时,更不能不顾及这种变化和发展。这部作品,虽然仍保留着幽默讽刺的风格,但幽默由诙谐变得深沉,讽刺由温馨变得辛辣,而且冷静分析批判的成分明显加强。这种风格的变化,体现老舍先生创作思想的发展和对社会认识的深化,对加强作品的思想深刻性和深化、丰富这种艺术风格意蕴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作为小说家、戏剧家的老舍,这是尽人皆知的;但若说在现代诗人的行列中也应当有老舍的位置,恐怕不少人就感到生疏了。事实是,老舍不但小说、戏剧、小品文写得好、多,诗歌数量也不少,而且自成一格。老舍夫人胡絜青在给老舍编的一本旧体诗选中说:“老舍爱诗,也爱写诗”,“他写新诗,也写旧体诗”。老舍是中国新诗坛上一位优秀诗人! 老舍一生写了多少诗篇,目前还很难做出确切统计。他在一九三四年出过一本《老舍幽默诗文选》,收入讽刺诗十首;一九四二年出版过长诗《剑北篇》;再就是一九八○年胡絜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张爱玲的小说是由雅及俗,体现的是雅中之俗,那么老舍的小说则是由俗而雅,体现的是俗中之雅.老舍的这种创作道路,同他的身世经历有密切的关系.他的天赋的幽默感,根源于清末北京满人对小趣味、小刺激的沉醉,及其将微不足道的事物艺术化的能力.老舍的文学观中主要有两个要素:一是艺术,即如何写;一是揭示,亦即是将世态人情中所存在的渺小与污浊刻画出来.老舍小说的成就,是"五四"文学革命所提倡的建立平民文学与白话文学主张的最为直接而典型的回应.老舍由于出身贫寒及其与北京的世俗文化、风土人情有着很深的联结,因此他的小说艺术是从"俗"上起步的,在西方小说及新文学运动的强烈影响下,他走着一条既追求平民性又追求艺术性的道路,因而形成了他在郑重与幽默之间的几次摆动:从滥用幽默,造成油腔滑调到故意禁止幽默,文字变得极其平淡无奇;再到返归幽默,却决心看住幽默,不准它将自己带了走,亦即是懂得了控制;最后又一次决定抛开幽默,正正经经地去写.这种多次的摆动所显示的,正是老舍求得俗中之雅的艰难.《离婚》和《骆驼祥子》表明了他此种追求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由幽默写家到人民艺术家,老舍一生的创作显然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成熟的过程。在创作上,老舍始终未脱离他所熟悉的城市平民题材,由早期对这种题材的简单展现到其幽默成熟后的正确表现,再到解放后对北京新市民的歌颂,反映出作家对于文学外部环境的自觉以及对于题材认识的深化;艺术上由伤于滑稽到幽默再到现实主义的严肃表现,反映出老舍市民题材作品发展的过程。30年代老舍的文艺自觉表现为创作上的积极参与和理论上的自我消化。理论修养体现于创作之中,表现为幽默的成熟和题材的扩展深入与典型化。30年代老舍文艺自觉的主要内容是对于自我创作活动的认识和反思。回国后,老舍很快进入了社  相似文献   

10.
老舍文学思想的生成发展与中国民间通俗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文学思想的生成发展与中国民间通俗文学·石兴泽·老舍是个雅俗共荣的作家。他具有相当超前的思想意识和艺术实践,早在若干年前,他就吸收借鉴了现代派的表现手法,写作意识流小说,尝试歌舞带唱的实验话剧。他也具有相当浓的“趋俗”意识和多方面的艺术实践,他的不...  相似文献   

11.
老舍的创作风格和创作个性的形成源于很多方面,东西文化和文学影响是重要的生成机制。东西方幽默讽刺艺术的影响在老舍创作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老舍"取益"于狄更斯及中国传统小说的幽默艺术,而某些弊端也可以从那里找到根源。老舍在东西方文化和文学的影响下,致力于改造国民性的思考,形成了检讨传统文化、批判国民性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2.
凤媛 《学术月刊》2024,(2):166-174
《不成问题的问题》是老舍对抗战大局和抗战文艺综合而深入思考的一种集中体现。它既是老舍反思抗战文艺重宣传、轻艺术的一种转向,也是他深受抗战时局之刺激和抗战建国理想的感召,思考抗战文艺如何更好地反映现实,进而为新中国的未来建设服务。在这一过程中,老舍作为文化审视和人性批判者的意识被再度激发强化。他借树华农场这一经济实体在抗战时期如何运作的细致剖析,从经济问题延伸到了文化和人性问题,也牵涉出对抗战文艺如何处理“情”与“理”之关系的多重思考。老舍的“情”“理”之辩,融合了他对抗战社会内在运作机制的犀利观察,实践了他对抗战文艺如何切实突进现实与生活的新思考,也寄托了他对抗战文艺淬炼民族文化传统、参与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殷切期待。  相似文献   

13.
作为十九世纪英国与二十世纪中国的两位文学巨匠,狄更斯与老舍同被誉为“幽默大师”。不同的文化心理积淀、社会历史背景,决定了其作品具有各自鲜明独特的风格,但他们在精神实质、创作方法上又有许多极为相近之处,本文仅就其幽默表现略论一二。  相似文献   

14.
老舍早年深受"幽默"这种特殊的艺术的思想表现形式的影响,其小说作品非常契合西方关于"幽默"的观念。作者对中外老舍研究史进行了回顾,认为关于老舍的小说美学及幽默关系的课题迄今尚未成为系统研究的对象。作者亦对"幽默"这个新词在中国的引进史进行了追溯,认为老舍的幽默观与林语堂、鲁迅存在着差异。为了系统地研究老舍的幽默观,必须关注可能给予作家以影响的出身因素(民族、家庭、童年、环境等)及各种文学传统(中国、北京、满族、西方等),还须审视作家的哲学思想及其小说作品的各种艺术要素,等等。  相似文献   

15.
老舍话剧的文化学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开寿 《文史哲》2001,16(1):49-54
对老舍剧作的文化学意义的考察较为薄弱。在老舍的抗战剧作中 ,政治与文化相沟连 ,把笔触探入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 ,把民族痼疾放到抗日战争这个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加以暴露 ,大大增强了批判的深度和力度。老舍解放后的大部分剧作 ,更多地从政治角度去思考 ,文化意识相对薄弱。《茶馆》实现了政治意识与文化意识水乳交融的溶合 ,它把“埋葬三个旧时代”的政治主题同“改造国民性”的文化主题交织在短短的三幕戏里 ,体现了政治意识和文化意识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6.
作为直观艺术的戏剧,老舍剧作首先呈现给观众(读者)的是一片活生生的真实生活和活动其中的充满血肉生命的人物。不断探索老舍创作的发端,探讨作家如何从生活出发,根据不同的题材要求和审美意向进行艺术的构思,从而把特定的生活、思想、感情升华为戏剧艺术的造境,是探讨老舍戏剧艺术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7.
老舍幽默特质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舍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的幽默艺术,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他的作品无论是诗歌、小说、剧本、曲艺,还是杂文,字里行间都透出一股浓浓的幽默气息,闪烁着强烈的幽默光芒.其独特的幽默风格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蕴涵辛酸的幽默;饱含同情的幽默;婉而多讽的幽默.  相似文献   

18.
老舍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的幽默艺术,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他的作品无论是诗歌、小说、剧本、曲艺,还是杂文,字里行间都透出一股浓浓的幽默气息,闪烁着强烈的幽默光芒。其独特的幽默风格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蕴涵辛酸的幽默;饱含同情的幽默;婉而多讽的幽默。  相似文献   

19.
老舍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特殊的幽默艺术独树一帜。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与鲁迅、张天翼、钱钟书和林语堂等现代文学名家的幽默艺术互有异同。喜感因素和悲感因素相交织 ,构成了老舍小说幽默艺术的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20.
蒋承勇  杨奇 《浙江社会科学》2023,(5):129-135+145+161
在亨利·詹姆斯看来,维多利亚时期的许多小说都缺少艺术性,所以他主张小说必须要“艺术化”。他渴望像提香之于绘画那样,也将小说“戏剧化”“经济化”,乃至变为“比自然更逼真的艺术”。当然,不论詹姆斯的艺术观是多么的纯粹,他仍旧坚守小说对于社会生活、“道德智慧”的干预事业,因而他极其抵触唯美主义者或形式主义者的过激论说。“叙事幽默”作为协调内容与形式、道德与艺术的主要写作方法,被詹姆斯广泛地运用到小说批评和创作实践中。然则,这里的“幽默”不再是常识意义下的“非叙事性”修辞手法,而是着眼于小说谋篇布局、优化叙事机制、行求宏大结构和“幽默性逆转”的“二级叙事意向”。他的目的是要通过“叙事”与“幽默”的复合达成实在的通约性,以求得共谋“意识中心”的爆炸性效应,并且凭借“幽默式同情”,介入到小说的“图式化观相层”,来确保“施为性”的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