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扩权强县"改革走出了一条自上而下、减放并举、循序渐进的路子。应客观评价"扩权强县"的现实作用,将"扩权强县"置于改革前端,充分保障县级层面的既得利益,注重事权、财权和人权的统一,还要有制度化的监督和考核作保障等。要从各方面加快推进改革措施,提升县域经济自主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开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强县扩权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缩小与发达省区的经济差距,湖北省借鉴浙江"强县扩权"经验,将大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力直接下放给县,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文章用定量的方法测度并比较"扩权"前后县域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分析"扩权"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过去三十年里,浙江通过县政扩权改革发展出了一套有效的次省级政府的激励结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省管县财政体制扩大次省级政府的范围;实施一系列以GDP增长为导向的财政政策;推行以扩大强县经济管理权限为主要内容的强县扩权以及相应的人事制度改革。正是这套激励结构与民营经济发展之间形成的互利耦合关系培育出了浙江发达的块状经济。但是,随着市场供求关系从供给短缺转变为产能过剩,要素禀赋结构从资本稀缺转变为资本溢出,由县政扩权带来的区域分割和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能力不强等问题使浙江经济难以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因此,适时地发展出新的次省级政府的激励结构来推动次省级政府的行为转型,对于浙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市管县"体制的形成与财政分权的分税制改革是相辅相成的。这种体制固然有利于调动地级市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性,但却不利于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了逐步克服"市管县"体制所造成的负面效应,浙江省在《宪法》规定的框架内实行"强县扩权"和"强镇扩权"的改革,使县域经济的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  相似文献   

5.
以广西为例,"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中,先是对"省管县"改革中的四个基本概念,即"行政省管县"、"财政省管县"、"扩权强县"和"强县扩权"的关系进行梳理,得出省管县比市管县具有更高行政效率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河南实施强县扩权以来取得了较大成效,同时因为政策制定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配套改革没跟上等原因,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推进改革顺利进行,应提高对强县扩权意义的认识,提高政策针对性;完善市县配套改革;建立市县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管县体制日益不适应苏南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从行政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市管县体制下的苏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体现出异质性、重叠性、形式主义等特征。从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文化环境等行政生态因素来看,在苏南地区稳步推进"强县扩权",最终建立"省管县"体制,具有成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以“扩权强县”为代表的省级以下行政分权改革能否促进经济增长?改革政策为何最终终止?以“扩权强县”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县域和工业企业数据研究行政分权改革的经济增长效应的结果发现:(1)纵向行政分权能够显著促进县域经济增长。(2)行政分权改革促使试点县(市)增加生产性支出、扩大招商引资、增加外资使用、扩大出口,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试点县间的横向竞争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渠道。(3)由于地级市政府存在博弈行为,改革加剧了试点县财权与事权的失衡;非生产领域支出比重减少,存在“重增长、轻民生”的问题;资源配置效率也并未得到优化,以上可能是改革最终停止的原因。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政府应始终将发挥市场资源基础配置作用作为放权赋能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同时在政策推广时要充分考虑改革试点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9.
财政"省直管县"不是简单的"县财省管",更不能草率地理解为"扩权强县"。2009年7月9日财政部颁发《关于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1],该措施对理顺各级政府财政关系,消除"市管县"对财政的不利影响,促进县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乡财县管"和集中筹措资金、促进县域小康社会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发挥县(市)政府在本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避免地级市对县域经济的不合理干预。鉴于“匀质型”地区“市管县”功能已经失效;以及行政组织扁平化的改革的要求,有必要改革目前的“市管县”体制,实行“强县扩权”。即赋予经济发展状况较好、行政管理水平较高的县(市)更多的行政管理权限,并在行政隶属关系上变“市管县”为“省管县”。  相似文献   

11.
早在1992年,浙江省就在全国率先开始"强县扩权"试点.四轮改革后尝到了不少甜头。最近,浙江省政府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见》,提出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就放"的原则,赋予中心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十一五"期间要把全省141个中心镇,培育建成特色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创新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这表明,浙江率先在全国开始了新—轮基层政府体制创新的探索。我市有15个乡镇名列其中。山雨欲来风满楼,当扩权的浪潮袭来时,各地强镇究竟是以怎样的姿态迎接挑战,以怎样的实力准备腾飞?记者实地走访了宁波、台州、温州三地11个被列入扩权名单的强镇,深入了解了处在扩权第一线乡镇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江苏三年来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实践表明,改革取得了"扩权强县"的初步效果,但财政省直管县体制与行政市管县体制之间体制性摩擦造成一些新的矛盾与问题。从发展型、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目标,也是彻底解决上述两种制度摩擦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一年多来,在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中,全国有六千多个国营工业企业相继开展了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以下简称扩权)的试点。这是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的重要起步。尽管扩权试点的内容由国家限定了一定的范围,还属于小改小革的性质,但是这项改革已经深刻地触及了现行的经济管理制度,使国民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前,怎样评价扩权试点的方向和成果,怎样正确处理调整与改革的关系,怎样进一步巩固提高扩权试点工作,把改革坚持下去,是经济理论界和广大实际经济工作者以及扩权试点企业十分关心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在管理经济的方法上,由于集中过多,统的过死,捆住了企业的手脚,压抑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扩权以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创新与强县发展:基于“浙江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现象"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成功实现社会转型的典范,浙江的强县发展又是"浙江现象"的一个重要特点.浙江县域经济的高速发展表明,地方政府创新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促使浙江县域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获得先发优势和制度落差,从而形成一批"强县".浙江地方政府创新与强县发展的互强互动格局表明,地方政府创新推动了强县发展,而强县发展又激励地方政府进行更多的创新,由此形成的良性循环促成了浙江县域经济社会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区划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政治稳定,关系到国家和地方行政管理的效能,关系到资源科学配置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随着撤乡并镇、强县扩权等地方行政区划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省级行政区划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推进省级行政区划改革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分析了学术界关于现阶段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改革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创新市制是现阶段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改革的重点,跨省区域治理是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旬阳县工业经济迅速成长,工业强县的地位日益凸显.但是,旬阳教育科技相对落后,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南北区域经济差距较大,人口发展相对滞后,这些都成为制约旬阳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旬阳在建设工业强县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在工业化过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建设工业强县建立在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基础上;必须搞好工业布局,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南北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选择部分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镇实施扩权强镇试点,对促进安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速崛起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扩权强镇在权力下放的过程中,往往会遭遇一些困境,如权力下放如何与法律法规相适应,乡镇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如何与下放的权力相适应,乡镇执法人员掌握的权力如何与执法公平相适应等.结合安徽省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全面提升我省经济水平的战略举措。但我省这几年进入全国百强的县(市),个数逐年减少,位次整体后移,强县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文章从解析我省百强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入手,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促进我省强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特征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呈现经济强县、中等发达县、经济后发县的地域分布特点和不平衡性特征及其主要原因。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和特点,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从改革推动、规划带动、政策促动等方面对县域经济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说明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逐步改善,我国县域经济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各具特色的经济强县(市)不仅在本地区经济而且在全国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发展成就不仅为国内而且为国际所瞩目。为充分展示这些县(市)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的整体面貌,树立并创造良好的市场形象和发展氛围,满足社会各界对县域经济信息的需求,并通过这些强县(市)的宣传带动,更好地促进县域经济和全国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主办的《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