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符号互动论的研究上,布鲁默和库恩这两个人的观点有相同处,但更值得关注是不同的地方,他们之间存在着较为尖锐的对立观点.这些体现在对人性、互动、社会组织、方法和理论建构等方面的差异上.通过分析布鲁默与库恩的基本思想,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符号互动学说的基本框架、主要观点和本质内容.  相似文献   

2.
近来,关于"地方性知识"问题的相关研究,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不同的学者对于"地方性知识"概念的理解并不一致。基于不同的立场,这仍然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重要问题。本文以STS领域的研究为限,对某种将人类学的地方性知识和科学实践哲学的地方性知识相区分并给予不同评价的观点,以及科学实践哲学的一些相关看法进行了商榷,认为"地方性知识"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知识,并不与普遍性构成对立,而是支持了科学的文化多元性的观点和文化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3.
托马斯.库恩反对累积实证的、辉格式的科学史研究,并力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科学内史与外史研究的有机结合,这是非常独到和深刻的。但库恩工具主义的真理观也使其陷入了真理认识论的泥淖。对库恩科学史观的讨论对我国当前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不无借鉴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库恩"范式观"形成最初是源于库恩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研究引起的疑问,从中意识到认识框架转换的重要意义;其次是基于库恩所处的特殊的学术环境,他对社会学家与科学家研究方式存在差异的追问;最后,库恩对当时流行的单一的逻辑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提出质疑。可以说,库恩这一观点的形成是对这些问题坚持不懈的追寻,同时,他的这一贡献为科学研究开辟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5.
科恩与库恩都对哥白尼进行了研究,但对于是否存在哥白尼革命持相互对立的观点。这种对立在于两人对哥白尼革命的界定、评价标准以及两人对科学史分析方式和研究目标上的差异。科恩不承认哥白尼革命的存在,因为它不能通过历史的实证,库恩眼中的哥白尼革命则是他运用其历史主义科学观进行理性重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库恩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科学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并从现场认知中彰显出实践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他把科学发展看成是一个具有隐喻特征的过程,并关注意会知识在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呈现出库恩实践科学观的认知意义。  相似文献   

7.
托马斯·库恩是20世纪下半叶最有影响的科学哲学家之一,也是受争议最多的哲学家.他的《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颠覆了关于科学形象的"公认观点",开辟了对科学活动的社会历史理解,因而被认为是革命性的.库恩使用的"范式"、"常规科学"、"不可通约性"等术语在学术领域内受到广泛讨论,甚至扩展到日常用语中.范式(paradigm)是理解库恩思想的核心概念.《结构》出版后,库恩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回应不同读者对《结构》的批评,更清楚地阐述自己对科学发展的看法.六七十年代主要是修正其关键概念,而进入80年代后库恩的哲学发生了语言学转向,越来越倾向于强调,在刻划科学革命特征和不可通约性时,分类词典和语言学习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开创了不同科学编史学传统的两位著名的科学史家柯瓦雷与库恩的科学观进行了哲学反思与比较。提示了两种科学观根本特征,分析他们的两种不同的西方哲学思想传统来源,论述了两种科学观之间的差异性所产生的理性与非理性、价值中立与非中立性等张力是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库恩科学解释学基于其历史主义科学观。"范式"、"科学共同体"和"不可通约性"是库恩科学解释学的3个核心概念,其它诸如"范例"、"反常"、"危机"等基本概念都可以从这3个核心概念中推演出来。这3个核心概念之间的哲学关系可以依次从哲学解释学"理解"、"解释"和"实践"3个理论维度加以解析。其中,库恩科学解释学研究的意义和解释界限也应得到研究者的足够重视,以求融贯一体地理解库恩科学解释学。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哲学领域,波兰尼和库恩皆以科学家身份的成功转型而蜚声学术界,且都以科学哲学的社会—历—史转向而扬名。相似的学术背景使得他们具有相同的学术视野,许多人甚至认为库恩的科学哲学思想是波兰尼的翻版。他们也由此尝试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然而,面对库恩所获得的巨大声誉以及其对待自己理论的模棱两可的态度,波兰尼同库恩展开了优先权的争夺。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种思想或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继承和批判。库恩的思想也是如此。它来源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心理学和辩证法五个方面的传统。探析库恩思想的历史渊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库恩的科学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劳斯的实验室中的地方性知识可以看作是一种实践解释学,是知识经济条件下对知识的新的理解。但这种知识观由于受到语言学转向、反本质主义等非理性思潮的影响,在理论上引起了诸多混乱,在实践上,不利于知识的传播应用和正确社会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哲学一般世界观,或日本体论就是研究整个世界的一般本质,主要包括本原观、发展观和可知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本体论,恩格斯和列宁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思想。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本体论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本体论对科学实践观提供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本从20世纪30年代起陆续提出了一系列创造技法.结合具体的日本创造技法,分析了日本创造技法的地域性特征,主要表现为集成性和改良性特征、现场性和操作性特征、精细性和简约性特征.运用后殖民科学观、科学实践哲学、文化人类学的地方性知识理论剖析了日本创造技法的地域性特征,这些特征是一种地方知识和地方性方法的体现.从而使我们认识到:独具中国特色的创造技法应该在中国的地方性文化中孕育产生,因此需要重视中国地方性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科学知识社会学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是随着科学哲学、知识社会学、科学社会学以及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而出现的,是一个兼收了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新的研究领域。本文主要从知识社会学、库恩的科学哲学、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和后现代主义思潮四个方面寻求科学知识社会学思想形成的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6.
蔡仲认为,20世纪的科学哲学坚持表象主义的科学观,纠缠于知识和世界或表象之间的关系,陷入某种"认识论"的恐惧。20世纪90年代之后兴起的科学实践哲学转向科学实践的实际过程,转向实验室及其赖以生存的社会与文化语境,带来了新的科学图景乃至划界标准,为我们重新理解马克思理论的科学性提出了新的任务。邢冬梅认为,作为实践和文化的科学强调科学的实际操作过程,而不是科学的表征性语言。对科学操作过程的把握,就是对科学实践过程中人类的力量和各种非人类的力量的相互作用和实际行为的描述,亦即对科学活动在具体的现时秩序中的情境的描述。知识应该被理解为对世界正在进行的参与的一个方面,而不是一个在原则上可以完成的任务。戴建平认为,劳斯的科学实践概念强调了科学理论、行动者和世界之间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以及对世界的构造,突出了科学实践的物质性和开放性。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科学的文化研究"方案,试图综合近20年来科学论领域内所有研究科学实践的不同进路。劳斯所强调的科学哲学的批判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蔡仲认为,20世纪的科学哲学坚持表象主义的科学观,纠缠于知识和世界或表象之间的关系,陷入某种"认识论"的恐惧。20世纪90年代之后兴起的科学实践哲学转向科学实践的实际过程,转向实验室及其赖以生存的社会与文化语境,带来了新的科学图景乃至划界标准,为我们重新理解马克思理论的科学性提出了新的任务。邢冬梅认为,作为实践和文化的科学强调科学的实际操作过程,而不是科学的表征性语言。对科学操作过程的把握,就是对科学实践过程中人类的力量和各种非人类的力量的相互作用和实际行为的描述,亦即对科学活动在具体的现时秩序中的情境的描述。知识应该被理解为对世界正在进行的参与的一个方面,而不是一个在原则上可以完成的任务。戴建平认为,劳斯的科学实践概念强调了科学理论、行动者和世界之间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以及对世界的构造,突出了科学实践的物质性和开放性。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科学的文化研究"方案,试图综合近20年来科学论领域内所有研究科学实践的不同进路。劳斯所强调的科学哲学的批判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蔡仲认为,20世纪的科学哲学坚持表象主义的科学观,纠缠于知识和世界或表象之间的关系,陷入某种"认识论"的恐惧。20世纪90年代之后兴起的科学实践哲学转向科学实践的实际过程,转向实验室及其赖以生存的社会与文化语境,带来了新的科学图景乃至划界标准,为我们重新理解马克思理论的科学性提出了新的任务。邢冬梅认为,作为实践和文化的科学强调科学的实际操作过程,而不是科学的表征性语言。对科学操作过程的把握,就是对科学实践过程中人类的力量和各种非人类的力量的相互作用和实际行为的描述,亦即对科学活动在具体的现时秩序中的情境的描述。知识应该被理解为对世界正在进行的参与的一个方面,而不是一个在原则上可以完成的任务。戴建平认为,劳斯的科学实践概念强调了科学理论、行动者和世界之间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以及对世界的构造,突出了科学实践的物质性和开放性。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科学的文化研究"方案,试图综合近20年来科学论领域内所有研究科学实践的不同进路。劳斯所强调的科学哲学的批判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库恩与拉卡托斯是科学哲学发展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们都都对科学发展的基本单位和科学发展的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理论。本文首先阐述了两位学者在科学哲学方面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并进行了比较,认为拉卡托斯的理论更适合解释西方经济学说中凯恩斯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继承与发展;然后将之应用到西方经济学说中凯恩斯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与发展解释中去验讧。得出结论:拉卡托斯的观点和理论更适合解释西方经济学中凯恩斯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关系;在解释有继承性的学派时,拉卡托斯的理论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20.
劳斯是20世纪末西方兴起的"科学诠释学的现象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实践诠释学"科学观的产生,在哲学上,其原因可概括为对"理论优位"科学观的否定、将海德格尔和福柯哲学作为理解科学的哲学本体论,以及融合英美科学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的努力等几个方面.劳斯"实践诠释学"科学观的特征是:实践对理论具有本体论上的先在性,科学具有权力,科学是地方性知识.劳斯在科学观上的创新,最突出地表现在:提出了理解科学的实践原则,批判和发展了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科学观,拓展了科学哲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