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仲云云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3-102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区域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对中国31个省区市和三大地带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通过聚类分析法对各地区的发展能力、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分析,得出了现阶段中国总体上表现为高碳或相对高碳的经济特征,省际间及区域间低碳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明显,指出各地区在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应遵循差异化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吴彤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5-10
依据劳斯、库恩等人的文献,讨论了科学实践哲学中库恩的地位、作用影响。指出劳斯引用和根据库恩提出了科学实践哲学的主要观点,特别是库恩关于作为范例的范式的观点,以及在范例中强调工具等具有地方性知识特性的观点,对于科学实践哲学的主要观点——科学实践优位和地方性知识的科学观的确立有明显的直接作用;比较了库恩1与库恩2,库恩1是劳斯备受推崇的提倡科学实践观的库恩,而库恩2是还带有表象主义色彩的库恩。 相似文献
3.
托马斯·林奇;于晓风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5-32
洛伦·艾斯利是当今生态诗歌的早期实践者,他将科学语汇和观念融入抒情载体,这种形式目前被博德曼称为"恰如其分地拟人"。艾斯利试图建立一种读者与自然之间的联系,鼓励、倡导他们同情并认同时至今日日渐式微的自然秩序,力图用有限的语言介质描述深层的时空意象。他全部的诗歌和散文都立足于对一切生物进化的赞赏,其重点在于,并未将人类从这一进化整体中剥离开来。因此,他的诗歌强调的是生物中心意识,而非人类中心观。艾斯利对进化历程的认识并非出于简单的理性判断,而是准确把握了其本质,正如感同身受一般。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环境逐步恶化及碳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提出了将低碳经济融入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理念,从低碳视角构建了全新的、富于时代色彩的低碳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的构建将对企业权衡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金丹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90-94
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通过区域社会信任、社会文化和社会制度体系为区域内各主体的经济活动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区域市场环境、区域创新环境和区域制度环境,为激励企业创新活动、促进区域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因此,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培育宏观区域社会资本,以促进区域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学术界关注到饶宗颐先生及其学术著作的重要,并从不同的学术领域从事专门性的研究,如词学、敦煌学、古文字学、藏学、琴学等,为饶学的发展和研究开启了新的门径。涉及饶宗颐先生宗教学的民间信仰之评述,则仍未见。饶宗颐先生在中国古代神明和原始道教的探索研究方面,是具有突出贡献的一位学者。其研究古代神明、信仰、思想等论述文字,越发体现出饶宗颐先生学识之渊博、征引之繁富、论述之详明,于古代性别信仰、地域文化、思想,养生与巫文化等,都有开创性和启发性的学术意义、价值与贡献。 相似文献
7.
作为现代性主导理念的人类中心主义与工具理性主义,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与发展的悖论。人类中心主义把人当作一切价值的尺度,催生了功利主义与个人主义信念,过度偏重人的利益和欲求,忽视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使现代化成了主体征服自然、人类宰制世界的强制过程,导致了"人道主义的僭妄"。工具理性主义对人性的片面设定,导致了人性的单一化与功利化,造成人的价值理性的遮蔽与生活意义的失落。这就需要对现代性主导理念的人类中心主义与工具理性主义展开深入批判,以确立起与生态文明时代相适应的和谐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贺长余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39-43
马克思哲学是关于历史发展的哲学,历史发展的双重动力是阶级革命与生产力发展。当马克思哲学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与发展"两大视阈应运而生。随着现实背景发生变换,马克思主义哲学两大视阈实现了从革命到发展的历史转换并在中国产生巨大的时代回响。 相似文献
9.
陈玉君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73-76
国内学界对人道主义的界定大致分为两个层面:价值观与历史观。1845年前,马克思基于历史观与价值观的双重层面承接了传统人道主义,1845年后马克思彻底认识到历史观层面人道主义的局限性,对之否定且创立唯物史观。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在形成过程中经过了中学和大学初期、黑格尔主义时期、"费尔巴哈派"时期、历史唯物主义时期,其人道主义价值观与传统人道主义具有根本区别:在理论上,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具体性、理论基础的历史性和价值目标的全面性;在实践上,表现为马克思坚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人的价值的物质基础,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重要环节,共产主义制度是人的自由实现的理想境界。一句话,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就集中体现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和科学共产主义的现实运动之中。 相似文献
10.
张力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9-51
南京国民政府在成立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税制改革,所得税的创办即为其中之一。本文对南京国民政府所得税创办的经过、成功的原因、意义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今天,人与环境之间已基本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生态关系,它们一般以国家的形式体现出来,形成相对独立的人—境生态系统。生态文明建设,一是要把人与环境作为一种人—境生态系统进行建设;二是要进行人—境生态系统的五层次生态文明建设:即生态—技术文明、物质—财富文明、制度—权力文明、精神—规范文明和生活—行为文明建设;三是要建设生态型政府,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文祥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22-28
梳理伊德的科学技术文化观,将有利于目前国内日渐兴起的科学技术文化哲学研究。在伊德看来,科学、技术都是扎根文化的产物,文化具有"土壤"的根本性。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诞生,文艺复兴前的技术性文化背景是重要条件之一,以往文化中的视觉主义偏好是重要条件之二,而西方扩张性的文化气质是重要的条件之三。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它们势必又将汇入文化的洪流,相互影响,形成多元互渗的文化发展模式。考古学证明,现代科学、技术的诞生正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多元文化相互影响的产物,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欧洲中心论其实只是欧洲人一厢情愿的幻想,任何迷恋欧洲中心论的想法和做法都将是狭隘、短视和固步自封的。 相似文献
13.
乔福锦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作为一门专业学问,红学之学科特征,可从独立性、系统性与综合性三个方面进行概括。其中独立性是学科成立的内在依据;系统性是学科成熟的逻辑体现;综合性是学科格局的整体反映。三个方面相互依托、互为补充,共同彰显着这门中华专学的特殊风貌。 相似文献
14.
哲夫作为新时期以来生态文学领域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其创作包括两类,一类是虚构体的黑色生态小说,另一类是纪实体的生态报告文学。前者以批判人类三大欲望为思想线索和总的主题,后者则体现出以下四个特点: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冷峻的写实主义笔法、可贵的人文情怀及突出的新闻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5.
周慧珺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6-89,104
朱熹是南宋儒之集大成者,其学术思想在很多领域对后之学者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研究朱熹的《周礼》观,对理解朱熹的礼学思想颇有参考价值,对学界关于《周礼》的争论也是种推动。 相似文献
16.
陈顺意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0-95
外宣翻译是以中国的事情为信息源,以外语(主要是英语)为传播工具,以外国受众为信息宿或传播对象,以向外国宣传中国为目的的一种翻译实践,是翻译学的一个分支。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类别,外宣翻译有其特性,也有其独特的内涵和意义。本文拟从政治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经济意识形态、媒介意识形态和审美意识形态等五个方面探讨翻译中原语意识形态和译语意识形态的较量,以期对外宣翻译的发展提供一点参考。作者认为,外宣翻译是两种意识形态的较量,其结果是要么倾向于原语意识形态,要么倾向于译语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7.
曹锦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6
社会建设的概念在我国很晚才被提出来,这意味着社会被重新发现和理解。明确社会在哪里,这是社会建设的首要问题。伴随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社会问题和矛盾大量涌现,这为社会建设提供了一种理解思路。社会建设何以可能,不仅要以公平为原则,建立广覆盖、适度保障、可持续的社会保障网络,更应当重建以家庭、职业、社区为单位,形成"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社会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借壳上市作为企业兼并重组的一种创新,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上越来越不可忽视的现象,但是相关的会计理论规范却显得十分落后,在2006年版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关于反向收购会计处理的规定,而我国众多的借壳上市都是反向收购的案例。直到2008年底才首次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中提出反向购买的概念,并陆续给出了相关的会计处理意见,由于首次提出反向购买的会计处理,其中的制度存在很多的漏洞,需要不断的补充和完善。本文通过分析反向购买的经济实质,利用案例对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关于反向购买的规定进行分析,指出其商誉确认存在的重大缺陷,并对反向购买合并报表编制的合理性进行分析,针对"巨额商誉"的问题提出应剔除被购买方承担的商誉份额。 相似文献
19.
张伟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6,91,4
美丽中国战略是在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时期提出的,体现了中国现阶段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的转变。美丽中国战略是中国响应国际社会呼吁的主动行动,是中国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手段,是中国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抉择,是满足中国人民生态需要的重大决策。实施美丽中国战略应当遵循以下路径:一是建立促进生态文明的体制与机制;二是完善绿色经济政策和技术创新政策;三是广泛开拓生态环境项目融资渠道,大力提高生态环境项目投资效率;四是完善有关法律,加强环境保护的监管、执法及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20.
傅畅梅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8-31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并列,并作为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建设要求。十八大将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五位一体中的一维,这充分彰显了生态文明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意义。从系统论视域思考生态文明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它一方面有助于人们对生态文明有更为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人们在实践上建设生态文明更为自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