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伊德多元稳定的世界观对于基础主义与反基础主义、现代与后现代、欧洲大陆哲学与英美分析哲学等对立的当代哲学思潮以及对于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来说,都具有重要的调解价值.该世界观的形成既与伊德对知觉理论的深入研究与发展有关,也与伊德以生活世界中的实践经验为根本出发点并深入到知觉层面进行具体的现象学变更分析有关.由于伊德是从其技术现象学和科学现象学的研究中得出该结论的,因此,深刻理解伊德多元稳定的世界观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科学与技术,并从知觉的层面来理解科学与技术发生时最为源始的思维结构,从而为我国的科技创新提供思维生长点意义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意识视角来探讨唐.伊德的历史观和经验研究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伊德的历史本体论,即从伊德的技术现象学去阐明人-技术-世界复合体;二是伊德的历史认识论,即运用现象学变更来显现人-技术-世界的多元稳定结构;三是伊德的历史方法论,主要是历史变更方法,即多元文化的历史比较研究。伊德的历史意识不仅对当今历史学文化转向及其整合所要寻求的哲学基础及定性研究方法论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而且为从另一种视域阐发唯物史观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美国多元文化辩论的主要分歧在于以欧洲中心论为代表的“统一性第一”的观点和以非洲中心论为代表的“种族性第一”的观点。前者强调美国文化的整体性,并以欧洲的价值观念为核心;后者强调美国文化的种族性,认为在文化本体的构成中种族根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多元文化大辩论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最直接地表现在人文教育领域的变革。尽管从传统的欧洲中心论到新兴的非洲中心论的转变是一种矫枉过正的结果,多元文化辩论本身已使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到必须尊重少数民族的传统和文化遗产。美国文化正在经历从一个核心到多个中心的重构。  相似文献   

4.
多元文化的融合是中世纪欧洲文学最显著的特征,这一特征形成于复杂动荡的社会历史。东方游牧民族匈奴西迁欧洲是直接而重要的因素,使得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明和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彼此交融,从而开启构筑了中古欧洲文学空前的多元文化相融合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学术期刊诞生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科学交流的需要,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类科学交流的需求而演变。世界上最早的学术期刊被认为诞生于欧洲,距今350多年。从那时至今,学术期刊展现了独特的发展特点,呈现出由综合性学术期刊、专业性学术期刊、文摘索引类学术期刊、集群化学术期刊、数字化学术期刊到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的发展态势。欧美学术期刊的诞生与发展为我国学术期刊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牢记学术期刊的初心与使命,致力于人类科学信息的传播与科研成果的交流,是我国学术期刊的职责。把握学术期刊的出版周期,采取灵活的多重定价机制,积极探索学术期刊的开放获取,实行"品牌+技术"策略,建立并完善学术期刊同行评审制度,是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论美国多元文化从单一核心到多个中心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乎所有从事美国研究的学者都认为美国是一个多种族国家,多元文化理论是美国研究的必经之路。然而,围绕其意义和实践存在很大的分歧.欧洲中心论主张一种建立在西方价值观念之上的单—的美国文化,其目的是维护多种族国家的统一.非洲中心论强调美国文化的种族性,从而走向种族主义的极端.多元文化辩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在文化本体的构成上大相径庭的观点。目前美国人文教育领域的变革是多元文化发展的明证。  相似文献   

7.
技术和技术物是当代哲学、艺术和文化研究关注的核心议题。在有关当前技术与文化状况的分析和评估方面,唐·伊德、唐娜·哈拉维、贝尔纳·斯蒂格勒的研究富有启发。伊德分析了技术与人的多重关系并强调技术-文化的"嵌入性";哈拉维的赛博格理论突破了人/非人的界限,突出技术带来的身体跨界为人类所开启的新的可能性;斯蒂格勒指出技术的"药性"一方面毁坏文化的社会性,另一方面则催生了社会联系和人的多样化存在。物质文化研究探讨人与物的复杂关联以及"与物为春"的共存境遇,如上有关技术物的嵌入性、杂合性和药性的剖析,是物质文化研究不可多得的维度。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环境孕育的产物。影响十七世纪英格兰近代科学的文化环境是多方面的,其中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和社会环境,乃至清教主义的宗教观念都起着重要作用。探讨社会文化环境对近代科学兴起与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对于优化科学的社会文化环境,促进科学的发展和繁荣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班牙殖民者对墨西哥城的市政规划,既融合了阿兹特克印第安人的广场规划,又吸收了欧洲"理想城市"理念,是多元文化下的产物。西班牙殖民者对墨西哥城的市政建设,以注重公共工程的基础性、拓展城市的商业与文化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等为重要内容。从这种意义上讲,墨西哥城的市政规划理念体现了"协调发展观",促进了墨西哥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伊德"非中性"的科学价值观揭示的是科学的本体论意义上的价值维度,而传统的科学价值观是事实与价值分离的"中性论"的价值观。伊德认为,传统的科学的价值观没有深入到本体论、生成论意义层次,是缺乏深度的知识论意义上的价值观。停留于此基础上的价值观,难免导致科学的"乌托邦"或"敌托邦"。  相似文献   

11.
欧洲近现代音乐教育体系的引入,促进了东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音乐的发展.但"欧洲中心论"抑制了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本文将从"侗族大歌"引入视唱练耳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操作方法及预期的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建立一种以母语文化为基点的视唱练耳教学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一世纪的科学与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百年来的世界变化 ,本质上是源自欧洲现代化所引起的全球推进的结果。现代化是一个世界化的过程 ,随着现代化进入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文化的融合与冲突日益强化。 2 1世纪是现代向后现代过渡人类社会信息化的关键时期 ,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和科学技术都进入新的发展周期 ,科学是世纪的核心问题 ,美国仍然企图主宰世界。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进入科技创新时期的中国 ,要关注科学革命的新特征 ,确立文化价值选择观念 ,发展新的科技模式 ,寻找新科学诞生的种子 ,为世界科学的发展作贡献  相似文献   

13.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钢琴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一个伴随世界文化交流而出现的音乐教育新视点。在钢琴教学中,打破旧有的“欧洲文化中心论”而建立“世界音乐文化多元化”,就是这种思维指导下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之间的相互影响模式逐步由原来的“生产——技术——科学”转变为“科学——技术——生产”,这一转变更加明确地突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于具体的生产过程和社会进步发展是有极其重要的先导作用,是社会历史进步的重要因素和主要力量,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5.
“欧洲中心论”、“西方中心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政治经济的强势地位必然导致这种本位立场,这既是客观结果,同时也是西方学者唯我独尊的主观臆断。凡事适时而生。“中心论”既然出现就有其产生的合理性。我们巡视学术界的发展,历数曾有的定论:太阳中心说、牛顿三大定律、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论,今天都已突破。但是,在当时人类的认识水平上,它们都是科学的,或被认作科学的,视野的阈限使然。这些是人类不断进步的阶梯的标志。如果说“中心论”是偏狭的、过时的、霸道的、极端的,那么我们定要非此即彼是否无意间正走向另一个极端?文化相对主义,望…  相似文献   

16.
受欧洲中心论以及文化传播主义的影响,西方学术界长期忽视启蒙运动对拉丁美洲的影响,认为拉丁美洲只是被动、消极地接受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作为一场涉及领域非常广泛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并非只有一种表现形式。在拉丁美洲,启蒙运动的开展是以先进知识的传播为核心的,具体表现为启蒙书籍的输入与传播、学术组织的创立与发展等,这一过程促进了拉丁美洲独立思想的产生以及拉丁美洲本土科学的发展。同时,拉丁美洲对启蒙思想的接受是有限度的,拉丁美洲的启蒙思想家们将欧洲启蒙思想与自身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进行了调和。  相似文献   

17.
科学和人文是两种不同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文化。在欧洲近代史上,两种文化的分离和争论,持续了一个多世纪,以"索卡尔事件"为甚;两种文化的冲突和摩擦因西方近代科学传入中国而引发,但却表现出不同的方式和内容——"科玄论战";可以说"索卡尔事件"正是我国"科玄论战"的续曲。是伴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在东、西方不同历史时段的展现。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大半个世纪以来重欧洲、重俄苏而轻东方,致使对东方文学的了解、评价、传播和借鉴,迄今仍是个薄弱环节。此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论者认为这是“欧洲中心论”对我国外国文学研究影响的结果。看来问题不会如此简单。“欧洲中心论”的偏颇和影响诚然存在,但以往重视对欧洲文学的研究却未必就是“欧洲中心论”导致的结果。同理,如今国内东方文学研究的长足进步乃至本书的编写出版,也不是批判了“欧洲中心论”之后的趋时应市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钱学森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钱学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成为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重大的理论创新。从横向上,钱学森将现代科学技术的认识过程分为工程技术、技术科学和基础科学三个层次,科学技术认识的基础是前科学;从纵向上,他从"科学是随着矛盾的产生而发展"的观点出发,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等新学科。还将文学艺术、军事科学技术、行为科学技术、地理科学技术、建筑科学技术等纳入到科学技术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20.
伊德认为传统所谓技术是科学的应用的观点,是没有深入到存在论层次的认识论。从存在论来讲,技术先于科学,所有科学知识都是技术体现、建构或诠释的,当然,科学知识的获得并不是自然的,而是以对技术活动进行艰辛的科学解释为前提的,如此在技术建构的科学知识基础上,又展开着新的技术进步,科学与技术表现出环环相扣的"接力"关系。此科学与技术的存在论理解,揭示了科学与技术的生成逻辑,对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发展应具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