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薇 《社区》2014,(23):16-17
2014年是梅兰芳诞辰120周年。梅兰芳是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大师,也是第一位将京剧艺术推向世界的人,其开创的“梅派”戏剧表演艺术被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梅兰芳现已成为中国京剧表演艺术的象征,他在北京生活的半个世纪,留下了许许多多传奇故事和文化遗迹。  相似文献   

2.
正梅兰芳是世界级的艺术大师,也是把中国京剧推向世界的先驱之一。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把京剧艺术真正推向世界,为京剧艺术赢得国际声誉,给世界戏剧以积极影响,在各地掀起了中国戏曲和中国文化的热潮,为促进我国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双甲之约"——纪念梅兰芳大师诞辰120周年全球巡演活动,意在沿着梅兰芳大师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是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120周年是中华农历纪元的两个周期,称为"双甲子"。为纪念这位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京剧艺术革新、发展的一代宗师,也为更好地推动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北京京剧院精心策划,推出了"双甲之约"——纪念梅兰芳大师诞辰120周年全球巡演活动。  相似文献   

4.
追忆梅兰芳     
正梅兰芳先生给世界留下了无数可堪追忆的片段,今天我们要撷取的只是短短几个片段。从中,我们了解到梅兰芳先生作为一个大师的气度、修养与内涵。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独自珍藏的梅兰芳。梅葆玖(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之子):崇高情操的爱国者梅兰芳给我们这一代人的启示集中的一点在于,梅兰芳之所以在一百年前那个历史转折  相似文献   

5.
正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京剧"四大名旦",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和艺术现象。他们毕生为京剧艺术优秀传统的继承、发展和改革、创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戏剧艺术宝库。他们经由艰苦生活历练和伟大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6.
2014年是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120周年是中华农历纪元的两个周期,称为“双甲子”。为纪念这位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京剧艺术革新、发展的一代宗师,也为更好地推动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北京京剧院精心策划,推出了“双甲之约”--纪念梅兰芳大师诞辰120周年全球巡演活动。 本期我们采访了北京京剧院梅兰芳剧团的化妆师佟凤翔、服装师郭春慧,以及“大管事”李春林的孙子李正森,请他们来谈谈梅兰芳大师在服化道方面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7.
风雨兼程,北京京剧院已走过了32年的荣耀岁月。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大名旦"和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等流派艺术大师为北京京剧院艺术品牌的确立与发展,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北京京剧院可谓名家荟萃,流派纷呈,人才辈出。  相似文献   

8.
正这几年,要说北京京剧院是全国最忙碌的院团,恐怕没人会提出非议。从2011年的"全国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请赛"、跨年度的"唱响之旅""每周一星",到2012年为赵燕侠、赵葆秀、燕守平等名家举办专场,在"青京赛"斩获多个金奖,送别张学津、姜凤山等艺术前辈。再到2013年的"传承之旅"全球巡回演出、"每周一星——2013年北京京剧院送大戏下基层活动"、"纪念梅兰芳诞辰120周年之双甲之约",以及小剧场的演出……其演出质量之精、场次之密着实令人惊佩。  相似文献   

9.
在民国红楼文化思潮的生成中,鲁迅身处林黛玉形象的现代传播与梅兰芳红楼戏的大众接受之间。通过对书上的林黛玉及其社会影响的认知理性辨析,鲁迅洞见了红楼人物形象在民国社会语境下可能出现的文化内涵。鲁迅对民国流行文化中的梅兰芳黛玉旦妆照作出价值理性评估,由此质询中国民众独立的审美能力。鲁迅对梅兰芳戏曲的公开批判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表达文化公共理性的重要案例。鲁迅的文化理性表达将为我们理性建构本土文化话语、理性认识民族艺术提供新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1910年到1930年梅兰芳在梅党的辅助下对京剧进行了20年的现代化改革。在此期间,时装新戏为京剧现代化提供了前提条件,而古装新戏的排演则标志着梅兰芳的京剧改革从“膜拜西方”转向“探求传统”。此后,他的改革大多从深化传统的角度出发,不断发掘传统的现代价值。而1930年的访美演出可以说是梅兰芳的京剧改革思想的总结和展示,可以用“移步而不换形”来表示。梅兰芳对京剧现代化改革的艺术实践昭示着:只有重新评估和深刻剖析中国传统文化,找出其根本精神及其现代价值,才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1.
正梅兰芳是著名京剧艺术大师。他对子女的教育注重心理和人格的塑造,梅兰芳子女中夭折较多,仅有梅宝琛、梅绍武、梅葆玥、梅葆玖长大成人。梅葆琛是工程师,梅绍武是翻译家,梅葆玥也进了梨园行,攻的是老生。最小的儿子梅葆玖,传承了父亲衣钵。梅兰芳根据子女的不同天赋秉性,为他们设计了成长成才的道路。子女们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做出了成绩。独具特色的梅氏家教,给后人留下了一段值得思  相似文献   

12.
历史回顾     
正梅兰芳的日本之行梅兰芳先生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梅兰芳认为日本与中国相邻,日本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中国古典戏剧可能更易被日本人所接受,所以把出访的第一站选在了日本,到东京、大阪、奈良、京都、福冈、广岛、名古屋、神户等地演出。出面邀请的日本著名文学家龙居濑三说:"如果梅到日本来演出一次,则日本之美人都成灰土  相似文献   

13.
92岁的谭门传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原江苏省京剧院副院长工琴生先生深情地追忆1946至1958年与梅兰芳大师同台献艺的12年。他谙熟梅派艺术之美,从美的化身、美的创造和美的戏德三个方面畅谈了鲜为人知的舞台轶事和精辟独到的艺术见解。  相似文献   

14.
梅兰芳、程砚秋、苟慧生、尚小云京剧“四大名旦”.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和艺术现象。他们毕生为京剧艺术优秀传统的继承、发展和改革、创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戏剧艺术宝库。他们经由艰苦生活历练和伟大艺术实践所积累起来的舞台经验.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极为珍贵的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15.
陈凯歌的影片历来格外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性的束缚,影片中人物都生活在浓郁的中国气息和特有的文化禁锢中.在影片<梅兰芳>中,文化禁锢的表征已由"铁屋子"变成了"纸枷锁",更深刻、真切地揭示了人的生存困境.通过对陈凯歌较有影响的三部影片<黄土地>、<霸王别姬>和<梅兰芳>的比较,可以更清楚地解读"铁屋子"和"纸枷锁"对人生的不同禁锢.  相似文献   

16.
钱文书法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也是中华货币文化独有的优秀传统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历代金属铸币为载体,从先秦到晚清历经了三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逐渐形成了内方穿、外圆轮的形制以钱文书法为装饰的艺术特色,走过了一条与西方货币文化以图像装饰为特征迥然有别的独立发展之路,构成了世界货币文化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奇观,充分表达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以及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与观察,展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文章从创意之美、艺术之美、实用之美、文化传承之美四个方面阐述了钱文书法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京派和海派共同崛起于30年代的中国文坛,以迥异的风格给读者留下了不同的审美感受.本文试从不同的文化角色认定,即"高贵的乡下人"和"敏感的都市人"的角度,分析孕育于不同的地域环境的京派和海派在艺术和审美理想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17-18世纪,中国的灿烂文化,曾使西方国家在政治、哲学、艺术等方面受到很大影响.本文着重论述17-18世纪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欧洲文化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在建筑领域里,最典型的变化是欧洲在18世纪出现了"洛可可"艺术和自由布局的"自然风致园"英中式"园林.  相似文献   

19.
在日本文学史上"风雅"一般指全体艺术,而贯穿在松尾芭蕉艺术之道的"风雅"为俳谐之意.松尾芭蕉把乾坤之变视为风雅之因,在天地自然变化之中一味追求新的俳风,直逼以"诚"为本的风雅之道.当时松尾芭蕉接受中国文化时的审美心理的调整过程,以及创造新质的选择机制,从他的旅行记中得到了阐释.  相似文献   

20.
考索梅兰芳能演和已演剧目是研究梅兰芳表演艺术的重要课题,但因缺乏全面准确的记载,加之统计方法有异,故人言人殊。新发现梅兰芳纪念馆藏有《梅氏缀玉轩剧目》抄本一册,其著录的105个剧目大部分是梅兰芳的演出剧目,有些则是能演而未演的剧目。著录者不是梅兰芳本人,很可能是著有《梅屑》一文的亚庸。其著录的最后一个剧目《花蕊夫人》,有人认为是尚小云所编演,但其问世早于尚小云编演的同名剧目。《梅氏缀玉轩剧目》未著录1927年12月26日在北平首演的古装新戏《俊袭人》,据此可推断其写定时间在1927年底之前。《梅氏缀玉轩剧目》出自梅兰芳故居,著录虽有遗漏,但它是当时著录梅氏能演和已演剧目最多的文献,既可从中一窥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青年梅兰芳超群的艺术功力,亦可见我国戏曲史由以剧作家和文本为中心向以演员和舞台表演为中心转型之新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