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尚荣 《学术界》2005,(5):280-28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使得中国当代的文学艺术家们所面对的文化语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样他们的创作观念也不得不随之发生嬗变.本文探讨了文学领域里的"先锋派",在90年代艺术创作观念从先锋走向市场、走向世俗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范畴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范畴 ,体现我国向现代化转变的过渡性特色。“农民工”问题本质上是农民问题。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是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产生“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基本条件。在我国的特殊条件下 ,“农民工”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生力军。但是 ,“农民工”所面对的歧视性待遇 ,又会制约着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代俄罗斯女性主义小说中的"疯女人"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当代俄罗斯女性主义小说中出现的一系列“疯女人”形象 ,重点研究“疯女人”形象的主要特征 ,进而探讨了其深刻内涵。通过书写“疯女人”形象 ,当代俄罗斯女性主义作家们揭示父权 /男性文化对女性的贬抑 ,展示女性的悲剧性生存状态 ,使女性得以发出自己反抗的声音 ,重新回归历史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时期,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美术运动使得绘画活动摆脱了"末技"的地位而成为了现代学科体系的一部分,即所谓的"美术"或"艺术"。画家们在各种美术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建构起了他们所谓的"艺术家"角色,使他们有了新的行为模式和社会形象去适应美术运动的发展。本文以清末民初的上海美术活动为研究对象,以场域-资本理论为分析框架,重点考察了当时美术场域建构当时意义上的"艺术家"角色的过程和机制,而这种角色建构对于中国画家的职业性质和社会地位变化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所享受到的社会主义建设成果之一.但近年来,大学生的社会形象日益下滑,"当代大学生形象"问题日益突出.同时,"新读书无用论"时隐时现.若不解决,势必对高教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产生影响,故本文分别从传统世俗观念的影响、客体社会改革所致的对"大学生形象"认识性的变化、主体大学生在形象自我认识、构建和谐社会对大学生形象认识、构建中的双重模糊性三方面,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伦理性的反思,并力图从主客体两方面对问题的解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胡伟华 《阴山学刊》2006,20(1):108-109
现阶段,“农民工”已经不再是最初简单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发性和无序性经济行为,而变成了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民工荒”的问题,已经成为危及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代书坛由于受西方表现主义美学观的影响,只注重观念,而忽视传达观念的操作实践层面,不讲求实践工夫而竭力表现自己的思想,使得其书法仅是一些理念的堆积.中国古代艺术家对"技艺"层面的艺术实践非常重视,但书法又不仅仅是一门技艺,其所关注的除了结构、章法等技巧层面的美学规律外,还有人格、心志、理想等超越于技艺层面的东西,这是理解书法实践指向的另外一个层面.艺术家通过作品可把理想传达到接受者的心灵世界,进而创造出一个新天地,由此书法可彰显出通向世界的维度,体现出干预社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玛乔瑞·帕洛夫是当代美国最重要的诗歌评论家之一,她在《不确定诗学:从兰波到凯奇》中提出了不确定诗学概念,代表着其诗学思想的成熟。帕洛夫坚持现代主义诗歌的范围需要重新界定,认为不确定诗学并不是文学史上所有作品的普遍特征,而是特殊历史时期特殊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某种特质。他通过在当代文化语境下解读现代诗歌,给读者提供了生动形象及富有启发性的阐释,为诗歌解读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与弱势群体权利保障--以农民工权利保护为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分层的社会,但一定是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尊严可以得到维护的公平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农民工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从占有社会资源的多少来衡量,农民工这一社会阶层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利是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一项迫在眉睫的社会任务。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由于其流动性、分散性和不容易组织集中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成为了弱势群体。自这个群体出现开始,他们就因其特殊的身份成为了广州各个大众传媒中的主角之一。从“农民工”这一背着历史包袱的词语出发,到“农民工形象”再现于不同的媒介之中,被不同取向/立场的传媒所叙述,获得了不同的指认方式。  相似文献   

11.
陶友之 《社会科学》2006,2(5):54-60
企业"二元结构",是指在同一企业或单位内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用工制度和劳动制度,从劳动者、劳动岗位、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和劳动保障等,分别在两条不同的轨道上运行.形成企业"二元结构"的原因主要有用工和劳动制度改革中的歧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涌流和企业既得利益团体的形成.应从尊重农民工的合法权利、严格按"劳动法"办事等方面来进行根治.  相似文献   

12.
潘军  张兴杰 《浙江社会科学》2012,(5):94-98,129,158
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和制度的变迁,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教育不再是政治的依附体,教育不仅相对独立于政治,而且在推动社会进步中不断完善和优化政治。在我国,政治制度是以众多农民为基础的,农民教育是农村基层政治进步的前提。农民教育对农村基层政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农民政治行为的优化,通过农民教育,农民的政治人格得到发展、参与能力得到提升、政治主体性得到培育。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民权利缺位与失衡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必须高度关注“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必须落脚在农民权利的保护上。当前农民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权利的缺位与失衡,凸现了农民权利保护的必要性、紧迫性和严峻性。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进城引发的城市社区冲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农民工大规模地进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和群众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农民工进城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仅就农民工进城所引发的社区冲突进行分析研究,探求解决冲突的方案,以促进社区发展,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527件清代刑科题本中关于服制命案的材料,尝试勾勒十八世纪小农家庭的大致轮廓,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对于小农家庭经济的新解释。本文的结论是:即使在号称盛世的雍乾时期,小农家庭仍然在生存经济之中苦苦挣扎;在面对人口压力而"内卷化"的小农家庭经济中,恰亚诺夫的家庭人口周期理论的解释力是有限的;同时,江南一带童养媳现象要比华北远为普遍,可能是因为长江流域的女性在小农家庭经济中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6.
对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思想,我国理论界进行了多年的争论.笔者认为,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在否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所建立的联合起来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占有社会化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可以有国有、社会资本控股的混合经济、劳动者股份所有、合作经济、股份经济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返乡创业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稀缺的资金和人力资本,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空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式.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中的融资难、政策支持不足、组织化程度低和经营环境差等问题,需要健全融资体系、出台税费优惠政策、构建创业平台和优化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18.
肖倩 《晋阳学刊》2011,(4):38-41
数量庞大的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中一个客观存在且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这一群体正在试图融入城市。农民工在城市经济适应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剥夺。从城市安全的视角看农民工所遭遇的绝对剥夺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为拖欠工资,二为无社会保障。相对剥夺也是威胁城市安全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9.
刘丽 《河北学刊》2012,32(4):118-122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中国农民工群体的主体.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成长的文化背景不同,他们更渴望融入城市社会,但受相关制度和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城市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排斥现象依然存在.这种社会偏见和社会排斥现象的存在极易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的“内卷化”倾向,从而影响其市民化进程.新生代农民工的“内卷化”倾向主要体现在社会交往、社会流动和社会认同三个方面,而“去内卷化”的路径应从确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改革相关制度及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城市适应力等方面加以探求.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民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市民化的进程对我国城市化进展有着深远影响,当今我国农民市民化的水平不仅低于世界水平,也低于我国的工业化水平。要推进我国城市化,必须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我国城市就业吸纳能力不足,现行土地制度和较高转化成本等制约了农民市民化,针对这些问题,根据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可以通过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城市就业吸纳能力,推动土地流转,降低农民市民化的门槛等途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