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过对郑州市某幼儿园大、中、小班各两个班幼儿对比实验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积极情感的发展存在差异,实验对大班和小班幼儿效果显著,对中班幼儿效果不太显著。在音乐活动中,恰当选用教学内容,采用寓教于情、游戏化的教学法,充分肯定幼儿自我表现和融洽的师幼关系等都有利于促进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采用实验法对165名小班和中班幼儿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幼儿责任心水平随年龄的增加而提升,幼儿责任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中班是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关键期,责任心活动对幼儿责任心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如何提高农村幼儿数学能力,采用《MELQO早期儿童数学能力量表》对148名农村小班幼儿进行数学能力测查以探寻农村小班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特点研究,并基于学习路径以38名农村幼儿作为实验对象,展开为期三个月的应用民间益智游戏行动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小班幼儿数学能力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且存在不均衡性;农村小班幼儿数学能力发展在空间词汇、简单加法、心理转换能力存在差异,与是否独生、是否留守和不同家庭监护类型因素相关,是否留守儿童是其预测因素;基于学习路径的民间益智游戏能够促进农村小班幼儿数学能力的提高。基于此,提出重视农村数学教育,关注幼儿识数能力发展;关注留守儿童,拓展多种留守家庭互动活动;幼儿教师利用民间益智游戏开发游戏资源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生活自理能力既是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亦是幼儿立足社会的前提。为检验主题绘本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影响,以一幼儿园小班95名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组前后测实验法及测量法,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干预活动。研究显示,主题绘本活动干预后,幼儿在穿衣、盥洗、如厕、进餐及收拾整理等五个维度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因此,在精选优质绘本、创设支持性环境,深化务实家园合作的基础上,以多元化的活动组织形式与策略开展主题绘本活动,积极对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对幼儿园韵律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图谱与音乐的融合启发幼儿的感知能 力,游戏与音乐互动可提高幼儿活动积极性,教师的情感投入能带动幼儿积极情绪,而忽视幼儿的生活体验则会影响教学活动 效果。因此,幼儿教师应创设多感官渠道体验,建立教师多元角色观,重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互动,以幼儿直接经验为基 础。  相似文献   

6.
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对于幼儿有效调节情绪、建立积极人际关系以及未来学业和人格发展至关重要。体育游戏的趣味性、规则性、合作性等特点为促进幼儿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提供了契机;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创设积极的情境以及有效的课堂反馈等路径在体育游戏中融入社会情感学习;通过增强环境支持、强化教师专业素养,发挥园长课程领导力可为幼儿体育游戏中融入社会情感学习提供支撑;最终,促进幼儿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选取60名5-6岁的幼儿,采用看图叙事的任务,每组分别有20名幼儿在以教师、同伴、小班幼儿作为叙事对象的情境下进行叙事。结果表明,对于5-6岁幼儿而言,在把同伴作为叙事对象的情境下更有助于其把握故事的关键信息和建构整体故事框架,而将小班幼儿作为叙事对象的情境下,则有助于儿童观点、情绪情感的表达,以及对故事结构线索的组织。与此同时,还揭示了男、女生在面对不同叙事对象情境下的性别差异,以及验证了幼儿叙事能力发展在平均句长指标上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学前儿童文化认同量表”对上海市7所公办一级园的579名幼儿进行三年追踪调查,探究3-6岁幼儿文化认同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3-6岁幼儿文化认同总分属于良好水平;3-6岁幼儿的文化认同存在年龄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中班到大班是3-6岁幼儿文化认同的快速发展阶段。小班男孩和女孩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中班男孩的文化认同显著高于女孩,大班女孩的文化认同显著高于男孩。主要建议:开展生活化和游戏化的文化体验活动;减少性别偏见,为幼儿提供平等的文化体验机会;引导幼儿在喜爱和理解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积极的行为倾向;在园家社协同育人中增进幼儿文化认同并尊重和理解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9.
正本园晨间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分析锻炼场地较小,幼儿活动场地较局限。我园创建于一九二七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教办幼儿园。由于幼儿园的规模局限,现有六个班,小班中班大班各有两个平行班。晨间锻炼的场地有两个:一楼操场和三楼平台。在晨间锻炼的时间段,大班和小班四个班同时在一楼操场开展晨间体育活动,造成幼儿活动场地被压缩的情况。教师提供的部分锻炼器材或动作发展要求不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运用《情感与社会性个别测试量表》对陕西省24所幼儿园共计432名幼儿进行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的研究,结果显示: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随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城乡差异显著;小中大班级同伴冲突情境下得分在性别和城乡上差异不显著,小班中班城乡幼儿社交回应策略差异不显著,大班城乡幼儿社交回应策略差异显著。总体来看,乡镇幼儿在社会性发展水平总得分及同伴冲突情境下的得分均低于城市幼儿,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乡村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从幼儿家庭、教师、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等方面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正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音乐活动对幼儿的生活、学习、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音乐教育能培养和提高对幼儿的能力,增强幼儿对音乐美的敏感性,是使幼儿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体验音乐的美、追  相似文献   

12.
一些浅显的文学作品对培养幼儿的热爱劳动者与劳动的情感有着积极的作用.这具体作法是让幼儿学习文学作品,围绕典型社会情境开展认知活动,并因地制宜地组织幼儿开展各种各样热爱劳动的游戏活动,从而使幼儿更好地体验劳动的艰辛,培养其热爱劳动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戏剧活动注重幼儿体验与情感表达,是发展幼儿共情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戏剧主题活动中能够有效提高大班幼儿共情能力的主要策略为:在戏剧内容与环境中识别共情内容,在戏剧游戏与体验中萌发情感共情,在戏剧创作和表演中深化共情行为。  相似文献   

14.
<正>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中进行的,区域游戏是小班游戏的主要形式之一,幼儿在游戏中能够满足各方面的发展需求,会玩的孩子更会学习,区域游戏对于幼儿来讲,尤为重要,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区域游戏环境,支撑幼儿的区域游戏,《指南》为教师提供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能够让教师了解小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婴幼儿时期。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小班的语言发展,教师在进行幼儿语言教育时要有目的,有计划。此时,务必要照顾到小班的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利用周边环境与资源,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以278名幼儿和家长为对象,分别调查了家长的亲职教育需求和幼儿入园适应情况,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小班幼儿家庭亲职教育需求水平整体偏高、需求强烈。其中教养知能需求最高,社会资源需求最低;幼儿入园适应整体情况良好,适应最慢的是情绪方面。家长亲职教育需求和幼儿入园适应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心理调适和教养知能需求与情绪情感适应呈显著相关;沟通社交需求与生活料理、情绪情感适应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科学教育活动的认知与情感结合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的结合,有利于科学教育活动效果的提高,有利于把智力品质与非智力品质的形成相结合,并促使幼儿个性和谐发展。探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认知与情感结合模式,将整个教育活动分解为导入过程、探索过程和总结启迪,并初步总结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吴燕 《新天地》2011,(11):20-20
幼儿音乐教育主要是培养幼儿对唱歌、旋律、倾听等音乐内容的兴趣和热情,教给幼儿感受和表现音乐美的方法、手段和途径,使他们有能力以声音、节奏为手段去表现所感受到的音乐情感,并能够富有热情、表现力和创造性地进行表演。  相似文献   

19.
以278名幼儿和家长为对象,分别调查了家长的亲职需求和幼儿入园适应情况,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小班幼儿家庭亲职教育需求水平整体偏高、需求强烈。其中教养知能需求最高,社会资源需求最低;幼儿入园适应整体情况良好,适应最慢的是情绪方面。家长亲职需求和幼儿入园适应成显著正相关。其中,心理调适和教养知能需求与情绪情感适应成显著相关;沟通社交需求与生活料理、情绪情感适应成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随机抽取A市公办、民办幼儿园中100名幼儿、100名家长及200名幼儿园专任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情境性体育舞蹈教学法实验对照测查并观察对5~6岁幼儿社会性情感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幼儿体育舞蹈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更显著提升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教师及家长在关注幼儿健康体能及锻炼的同时,应尊重幼儿社会性情感发展规律与特点,专任教师应优化“情境性”教学策略,注重“体验-感悟”人际互动模式,挖掘与整合情境性体育舞蹈的课程资源,从而激发幼儿高级社会情感的萌生与表达,以达到特定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