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豫剧在山西民间的演出一直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然而,由于现代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豫剧在山西的发展逐渐陷入窘境。因此,豫剧要想在山西重新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与时俱进,认真面对和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所处的窘境,并从剧团的经营管理、剧目的建设、演员的素质培养等方面来加强自身的建设。这不仅对豫剧来说是种全新的提高和出路,而且对于中国戏曲和戏曲文化等的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受外来影响而出现的话剧与历史悠久的戏曲,它们在彼此排斥、鄙薄的表象下,更多的是在碰撞中相互吸收借鉴,在现代历史阶段呈现出话剧民族化与戏曲现代化的发展特征,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造就了中国现代戏剧的繁荣,也为当代戏剧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传统戏曲的反思与转化——论鲁迅的戏曲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戏曲艺术至今仍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困境,传统戏曲如何寻找与新时代结合的途径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鲁迅对传统戏曲有着深刻的思考,他对戏曲的见解不仅涉及对传统戏曲的批判、继承和发展,而且还揭示了传统戏曲中一些重大深层的问题。系统地考察鲁迅对传统戏曲的思考与见解,对当代戏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目前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存在传承发展危机,其原因在于传统戏曲没能跟上现代市场经济的步伐,主动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而创新求变。当代戏曲的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剧团体制和运营机制、在剧目的内容和形式上主动变革,发挥戏曲的商品活力,以重新回归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  相似文献   

5.
昆腔曾经是河南戏曲早期演员演唱的声腔之一,明清之际,昆曲家班在开封、商丘活动频繁,与河南地方声腔广泛交流融合,并对河南梆子(豫剧)的形成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昆曲在20世纪50年代仍在一些豫剧老艺人中口口相传。随着梆子声腔的成熟和深入人心,唱腔体式向单一板腔体发展,部分昆曲曲牌蜕化为伴奏音乐,在唢呐、笛子、胡琴曲牌中演奏,成豫剧音乐的一部分。因此,一方面要认识到昆曲在梆子腔形成过程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提供了"附生"的载体,另一方面也要对豫剧起源于昆曲的说法持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俗名“靠山吼”。它是河南省的地方戏曲,流行于河南、陕西、甘肃、山西等地。豫剧在声腔上属梆子腔系,唱腔分为慢板、二八板、流水板和飞板。唱腔吐字清晰、行腔酣畅、节奏鲜明,加之极具口语化  相似文献   

7.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徐州梆子,是产生与活跃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的地方戏曲,是梆子声腔大家庭中一个颇具特色独立的剧种,尤其是其戏曲音乐,虽与豫剧、山东梆子颇多渊源关系,但个性鲜明,在梆子声腔体系中卓然特立。  相似文献   

8.
专业戏曲频道的出现,为传承戏曲艺术、弘扬戏曲文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并体现了戏曲电视在专业频道化道路的探索。本文从三个时期的戏曲电视样态与观念的演变,梳理了戏曲频道的产生、发展过程,探讨戏曲频道的出现,不是戏曲或电视一方的努力,而是当代戏曲与电视的双向选择。  相似文献   

9.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徐州梆子,是产生与活跃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的地方戏曲,是梆子声腔大家庭中一个颇具特色独立的剧种,尤其是其戏曲音乐,虽与豫剧、山东梆子颇多渊源关系,但个性鲜明,在梆子声腔体系中卓然特立。  相似文献   

10.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是汉族传统戏曲之一。其服装充满了汉族传统色彩,与淳朴流畅的唱腔结合,给人身临其境之感。黄梅戏的服装艺术的来源---中国传统汉服,在黄梅戏的角色服装中有了更为夸张的表现,以配合戏曲意境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齐如山在近代京剧发展史上的意义不应被忽视,而经由他改造之后的梅兰芳京剧艺术的美学本质更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遭到鲁迅辛辣讽刺的梅兰芳艺术在西方世界受到普遍赞美,这使国人从此因自豪而无法看清梅兰芳艺术的本质,也因此无法深入地评估齐如山戏曲实践的得失。齐如山的戏曲实践主要是为皮黄戏设计舞蹈和服装。为了给他的“戏曲舞蹈化”实践寻求存在的合理性,齐如山引用了大量汉魏以来的舞蹈文献,但其实他的舞蹈设计的灵感主要来自他对皮黄戏舞台的熟悉。由于舞蹈化的程式动作占据了剧作的主体,梅兰芳艺术成了一种追求形式美的艺术,人文关怀的主题也就被淡化了。  相似文献   

12.
地方戏是农耕社会时期由一定地域的乡土文化孕育而成的地方艺术,并在其创造者们的生存实践中获得了传承和发展。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赖以生存的乡土场域的逐步消解,地方戏陷入了日益严重的传承危机。通过对地方戏在乡土场域中传承的实践逻辑及其进入现代社会后的艰难适应进行比较性解读,尝试以“现代入域”的实践策略来解决它面临的传承困境,为地方戏的传承研究补充新的视角和阐释范式。  相似文献   

13.
散落在民间的婺剧手写孤本由于保存条件等原因濒临消失,婺剧孤本剧目的传承发展,需要开拓创新传承发展方式,在认同地方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运用手绘形式、拼贴混合形式、卡通漫画形式等构建婺剧孤本剧目的现代绘本,借用绘本和绘本载体的辐射作用促进婺剧孤本剧目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分析和探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京剧现代戏"的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应充分肯定它们在当代戏曲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豫剧二本腔唱法,传统上多见于豫东调声腔中,声高音细,具有粗犷奔放、挺拔高亢之特点.板式变化丰富多彩,旋律曲调质朴明朗,昔日深受广大听众、观众的喜爱.它的唱法是根据生理学、解剖学中声带"弛振"原理,把咽壁调节成特殊的状态发出的一种纯假声声音,富有穿透力和表现力.豫剧"二本腔"的唱法,是一条解决男声唱腔中高音问题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秦腔的发展随着农村文化的边缘化而日渐式微。从表面上看这是秦腔传承的危机,实质上反映了民间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衰微和农村社区公共价值认同的弱化。秦腔对当代西北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应该运用国家力量,以公共财政为支持引导农村秦腔文化发展,以重建文明健康的农村公共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7.
太康道情戏是流布河南太康及周边地区的稀有剧种,2006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市场逐渐萎缩,太康道情戏也面临发展与传承的困境,新的时代如何传承和保护我们古老的艺术遗产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8.
戏曲表现现代生活的理论是在长期的戏剧实践中逐渐形成和成熟的。 2 0世纪 ,自“旧戏改革”的理论主张提出 ,经过充分的戏剧实践和理论准备之后 ,“话剧民族化与旧剧现代化”的理论成为中国戏剧遵循的发展道路。戏曲表现现代生活是这个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戏曲“现代剧”的确立 ,使现代剧和历史剧共同成为中国戏曲的基本形式 ,由此开始了中国戏曲的历史新纪元。张庚戏曲现代剧的理论为中国戏曲寻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戏曲现代化的目的不仅仅在戏曲本身 ,而是整个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河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从总体来看,与河南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与其他先进省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有明显差距。为此,河南必须打造具有特色的中原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实现由中原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