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结合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特点,从现场实践、项目促进、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探索了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做到现场实践促进理论学习,科研促进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深入理解、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及部分科研工作,实现了实践、科研及综合运用促进本科生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高校德育课程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研究中,提出了互动式、实践性、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实现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演讲法、辩论法、心理咨询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有机相融,优势互补,同时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武装课程。在注重教师讲授、启发的同时,又带动学生参与互动,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参与课内外活动,加强实践性教学。在突出特色的同时,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在阐述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开设的性质与人才培养目标,分析课程以双语教学方式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开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会及反馈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地方院校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生学习的特点,提出了该课程适宜的开课方式。课程的开设与授课方式更能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巩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学习了专业英语,不断开拓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取得更好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思辨能力在《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在《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学生也应积极转变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基础差异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学生基础差异较大,教师资源短缺等诸多矛盾和问题,本文分析了学生基础差异较大的现状和原因,重点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策略,即通过合作学习,将学生间的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学习形式,使学生在共同学习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英国中世纪婚姻家庭法是教会法、盎格鲁撒克逊法、普通法和衡平法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奠定了英国近现代婚姻家庭法的基础,也是英国婚姻家庭法近现代化的障碍。英国中世纪婚姻家庭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如何在"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设计及实施"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国婚姻家庭法的立法定位与制度完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法通则》颁布后,即正式宣告了婚姻家庭法向民法的回归,确立了婚姻家庭法在立法体例上应属于广义的民事法律的组成部分。我们应当以民法典的制订为历史契机,进一步明确婚姻家庭法的私法属性,将婚姻家庭法定位于民法范畴,并抓紧对婚姻法的内容进行全面修订与完善,在实现婚姻家庭法回归民法典的同时,构筑全面、系统和科学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电子技术基础》是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电子信息类课程的关键,因此如何使学生学好该课程,关系到电类专业学生后面两年多、甚至更长时间的学习。本文通过提出电子技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开发建立了具有自主性、开拓性且方便快捷的网络学习模式。一方面全面提高学生对于基本理论和原则的掌握和对学习兴趣和悟性,使得学生的思维方法与技能方面有较大提高,为进一步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边实践边思考,改变学生只能说不能做的状况,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基础。为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国际型科技人才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它涉及到计算机文化、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这门课程要求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重在上机实践,根据教学大纲及课程进度要求开发相关的实验教学练习软件,使学生有目的性、任务驱动式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以后的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主治要求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唯一准绳是法律。法治所依据的法律是良法 ,它的生发点在于道德 ;法律的施行过程需要道德的支撑 ;广大人民遵守法律的落脚点在于一种道德自律。从立法过程到适法过程 ,从执法主体到守法主体 ,都体现出法的道德性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内容非常重要,承担着大学生在校期间法律课堂教育的重要职责。但是囿于教学时间所限,如何实现高校法制教育的目的,需要对“法律基础”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进行积极探索,我们认为该课程应以法律知识为基本,培养大学生先进的法学理念,进而培养大学生尊重法律、敬仰法律的崇法意识,这是这门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民法在公安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公安院校学生“重刑轻民”现象比较严重。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一套好的民法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解决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民法的热情,认识民法在公安院校的重要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的。  相似文献   

14.
高校的《法律基础》课程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单纯地向大学生传授法律基础知识,而是要充分发挥这门课程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综合运用法学理论和相关的法律知识,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发挥《法律基础》课程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将国家关于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方面的基本要求,内化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觉遵纪守法的精神力量,并将这种法律意识和精神力量外化为法律行为,从而实现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实践的统一,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师在《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以便提高这门课程发挥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全力进行司法改革的背景之下,如何建立法律职业共同体成为法律界思考的重要问题。积极探索法律教育改革是实现司法改革的重要途径,高校作为法学本科生培养单位同样在探索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民法实例研习课程具有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实务能力的重要功能,应当单独开设民法实例研习课程作为综合性专业实践课,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案例、课堂研讨等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培养能服务于地方法治建设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片面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或者片面强调实践教学忽视理论教学的倾向都是不可取的。大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过道德法律意识和行为等要素反复内化和外化的运行、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践教学具有重要作用。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大致可以概括为研讨型、辩论型、体验型等教学模式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其关键是能否使受教育者主体通过实践感受和切身体验,促进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的内化和受教育者主体道德法律意识外化的两大飞跃。在实践教学中,必须重视情境感受、活动体悟和价值辨析等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意识是新世纪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 ,因此 ,培养新世纪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高等学校的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 ,在教学方法上需要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刑法学教学必须将“四个自信”深植学生内心,其中,道路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是刑事法治的人间正道;理论自信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刑法立法、司法和学术研究;制度自信为“管用”是我国刑法的 底气;文化自信为中华优秀传统法文化在现行刑法中的再现是文化自信的源泉。教师应当不断挖掘、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课 堂教学中,在法条文义解释、立法目的阐释、刑法史追溯、案例讨论等各个环节,以各种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将“课 程思政”的要求落实落细!  相似文献   

19.
日本法科大学院中开设环境法课程的虽然比较多,但是分配的学分(2~4学分)和时间比较少。本来,在帮助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同时教授环境法是理想的做法,但是,由于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原因,这一点并没有完全实现。在本科教育中,虽然不开设环境法课程的大学比较多,但也有的大学将环境法作为本科法学教育的重要一环来定位。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