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分析19世纪美国女作家玛丽.威尔金斯.弗里曼在《好日子》中刻画的女主人公娜茜瑟出发,揭示该人物与在《新英格兰修女短篇小说集》中描写的生活在新英格兰乡村的年迈、独立、倔强的女性人物的不同。通过对文本中人物叙话语、距离控制以及其消费文化背景的分析,展示出作家对女主人公娜茜瑟所持的双重立场,即有批判也有包容。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著名诗人朱迪思·赖特的诗歌,以她一生中不同时期居住过的新英格兰高地、塔姆伯林山区和布雷德伍德三个地方为主要创作背景.她早期作品中表征的新英格兰高地既可怕又奇美:中期作品中呈现的坦姆柏林热带雨林鸟语花香,生气盎然;到了后期,她细致入微地用临摹的形式直感再现澳洲的自然物候.她经历了从有些抵触到逐渐欣赏喜爱新大陆的变化,还经历了钟情欧式花园到放弃园艺、完全接受澳洲荒野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反映出赖特逐步摆脱殖民心理,与新环境之间实现了真正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红字》是19世纪美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美国殖民时期,发生在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的一个爱情悲剧。故事围绕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身上佩戴的红色字母A (Adultery:通奸)而展开,讲述了她在清教社会曲折的人生经历。但通过她的矜持与努力,海斯特最终成功地将象征耻辱、罪恶的红字“A”变成了象征能干(able)、天使(angel)、可敬(admirable)和爱(adore)的标志,真正实现了自我。  相似文献   

4.
《茉莉香片》、《心经》等作品反映了人的成长历程,冷漠、不幸、荒诞、错乱是其主色调。成长者的心理或无 奈,或变态,或轻狂,或自毁。这些,源自作家对人生、人性的悲观和失望。导致作家悲观和失望的是她的坎坷的人生经 历,特别是她早年的不幸遭遇。  相似文献   

5.
有一位作者被邀请参加笔会,坐在她身边的是一位匈牙利年轻的男作家。她衣着简朴,沉默寡言,态度谦虚。男作家不知道她是谁,他认为她只不过是一个不入流的作家而已。于是他有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  相似文献   

6.
卫慧与海派文学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具有代表性的70年代出生的作家,卫慧的创作表现出了与海派小说传统的明显的联系.她的代表作《上海宝贝》在对都市化"新人类"生活方式的表现以及性爱小说的特征等方面与叶灵凤、新感觉派等海派作家的小说是一脉相承的,但在女性主体的性别态度以及后殖民色彩的文化心态等方面又有其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视角"是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的一个基本的方法论概念,意为从一个特定的观察点或角度切入文本所能看到的东西。铁凝是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罕见的把女性意识和超性别意识高度统一的作家。她既认同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又对人本主义的个性自由思想充满向往。她不愿站在狭隘的女性意识的背景下,而是以超越"性别"意识、淡化或隐蔽女性意识,以与男人同样的胸怀和视角看待世界和文学,真正与男性作家站在同一个高度上对话,形成自己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艾米莉·狄金森从表面看冷漠、厌世,实际上她内心充满着炽热的爱.她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她用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她那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而并非外人眼中的"新英格兰修女".  相似文献   

9.
一个作家的生活经历虽然对其文学创作有直接影响,但是,一个作家的性格,才是决定作品具有独特的作家自我风格的核心要素。丁玲是一个乐观浪漫的人,她早期的作品都有其浪漫主义性格的投射,处处透露着浪漫主义的浓厚气息,具有追求个人理想的浪漫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0.
莎拉.奥恩.朱厄特被誉为美国19世纪下半叶出色的乡土文学女作家。她以清秀娟美的笔描绘了新英格兰地区的风土人情。她的作品大部分描述的是乡村女性,虽然她们中大多要么是年迈未婚,要么是早年丧偶,但是生活的独立和充满活力性情让她们相互照顾、彼此支持、亲近自然,成为朱厄特作品中具有特殊气质的女性群体。  相似文献   

11.
从《尖尖的枞树之乡》看萨拉·朱厄特的自然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文学史上,19世纪女作家萨拉·朱厄特被誉为出色的乡土作家。事实上,她很早就在不少作品中流露出对自然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而这一点在过去的研究中都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生态批评崛起,世人对朱厄特及其著作给予更多关注的背景下,对朱厄特《尖尖的枞树之乡》中的人与自然描写作一评析,揭示其作品所蕴涵的自然观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在其代表作《尖尖的枞树之乡》中,美国19世纪女作家萨拉.朱厄特通过解构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意识,建构了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统一、互蕴共荣的生态乌托邦。所有这些都恰好与当下生态女性主义所关注的问题相吻合。基于此,本文拟借助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等方面解读《尖尖的枞树之乡》中蕴涵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位对自然充满热爱和敬畏的19世纪美国女作家,萨拉·朱厄特在其作品中描绘了不少动物意象,表达了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遗憾的是,这一点在以往的研究中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拟在生态批评崛起的背景下,透过这些动物意象,从生态整体主义、生态伦理和生态忧患意识等三方面解读朱厄特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14.
艾伟自上世纪90年代末登上文坛以来,就凭借诗性的语言、奇幻的想象以及深刻的人性与命运主题揭示,在文坛上引起广泛关注.他的长篇小说《越野赛跑》即是一种寓言化、狂欢化的书写,一经发表便得到评论界好评,展示出作家不俗的实力.本文试从文体学角度解读其所表现出的独特的文本叙事特征,以其中的集体叙事为论述重点,并结合作家本身的创作背景,考察小说所蕴含的历史及人文关怀.无论是集体回忆式的画面展示,还是众声喧哗般的现场辩解,作者都不忘历史解构的意图,亦庄亦谐中将反讽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5.
《阅微草堂笔记》中所涉小说批评资料极多,初步统计共百余条,是纪昀小说批评和小说理论的重要载体。其批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引用作品""借人所言""专题条论"三种形式,内容涉及小说理论的诸多方面,大致可以概括为小说文体论、艺术论、接受论和目的论四大类。《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小说批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全面认识纪昀小说理论的重要窗口,是构建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体系的鲜活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伊迪丝·沃顿的小说《国家习俗》通过对女主人公安蒂身处物化社会,其婚姻、行为模式均被物化,以至疏离传统而失去归属等叙写和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物化社会的批判以及对传统价值观的眷恋。  相似文献   

17.
对于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雪国》的主旨 ,评论界见仁见智 ,有说是写爱情悲剧的 ,有说是写女性受难和女性归宿的 ,有说是写美的虚幻的 ,有说是写美与死亡的。本文认为 ,这些观点都有一定道理 ,但论者都未注意到《雪国》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事实上《雪国》中有诸多中国古代文学的痕迹 ,《桃花源记》、《游仙窟》、《蚕女》、《牛郎织女》等作品与传说的影子在《雪国》中依稀可寻。由于这些中国文学因素的存在 ,《雪国》表现出明显的避世主题  相似文献   

18.
萨拉·朱厄特的短篇佳作《白苍鹭》除了展示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关注外,更体现其对男女气质建构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本文借助性别研究的视角,分析朱厄特在《白苍鹭》中对男女气质的重构,指出朱厄特首先通过对刻板的男女气质的否定和批判,解构了传统的男女气质,进而又在对“雌雄同体”双性气质的肯定和赞赏中,实现了其对理想的男女气质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简·奥斯汀的《诺桑觉寺》与哥特小说的关系为许多评论家所关注。模仿说与讽刺说各有理据。一方面奥斯汀模仿哥特小说某些人物及其情节上的套路,发展她自己的哥特版本,推进故事情节;另一方面她在借鉴哥特框架的同时给予其嘲弄与调侃,达到期待中的反讽效果。小说《诺桑觉寺》正是这两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