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社会变迁中的土家语命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历史和现实看,土家族社会有一个由土家语单语社会向土家语汉语双语社会,再到土家语逐渐被汉语取代而使用人群和使用区域逐渐缩小以至于濒危化的历史过程。造成现代土家语濒危化的主要原因是现代教育、劳动力外流、市场交易、城市化与现代传媒等现代性因素。不论放弃还是保留土家民族语,都是土家族面对生活环境变化的一种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2.
土家语南北方言的动词均具有体范畴,但各自所包含的形式却大相径庭。南部土家语动词的体形式简单,基本与汉语趋同,而北部土家语的体形式却复杂多样,可细腻地描述动作行为的进行状态。在语言类型学的视角下对二者的体范畴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北部土家语的黏着性要比南部土家语的显著,且具备一定的黏着语特征。  相似文献   

3.
土家语比较句的方言差异主要体现在南北土家语各自不同的比较标记、语序及助词运用等方面。相对而言,北部土家语比较句受汉语的影响小一些,特别是其差比句尚具土家语的固有格式,而南部土家语比较句的格式则基本趋同于汉语。这反映了土家语方言内部的语法结构差异及汉语对土家语方言影响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4.
从借词看汉语对土家语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家族与中原汉族长期接触与融合的过程,是其逐渐整合到中华民族母文化圈的过程。在这一整合过程中,中原汉族地区先进的政治、经济、语言文化等对土家族语言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土家语中汉语借词占40%的比例以及借词丰富的义类可略见一斑。汉语借词不仅丰富了土家语的词汇系统,也对土家语的语音、句法结构以至使用功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汉语借词的输入使土家语中增加了新的音位成分,形成了新的音位变体和固有词与借词并存并用的局面,甚至使土家语的某些固有句法结构也出现向汉语靠拢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毕兹卡"是土家语对土家族的自称,"毕兹卡"的具体翻译成汉语是什么意思?最传统的说法是"毕兹卡"是"本地人"的意思。但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考察,土家语"毕兹卡"与汉语"本地人"没有对译关系,也就是说,土家语"毕兹卡"中没有汉语"本地人"对应词来对译。从语言学、民俗学和历史学的角度看"毕兹卡"是"男人哭嫁的民族"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用汉语的被动句和土家语的被动句作为比较,进而对土家语的被动句进行分析,认为土家语的被动句有两类,一类是有标记的被动句,一类是无标记的被动句.  相似文献   

7.
坡脚土家语有n、η 两个鼻音韵尾。该语言有些词的鼻音韵尾是从原始藏缅母语继承下来的,有些词则是在土家语从原始藏缅母语分化出来之后才产生的。坡脚土家语鼻音韵尾的发展演变跟韵母元音、鼻音声母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该语言与汉语之间长时问的频繁接触也对其鼻音韵尾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龙山县土家族双语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居住在我国湘、鄂、川、黔毗邻地带的土家族,自称“毕兹卡”、“米基卡”、“蒙兹”,现有人口2,802,743人(根据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其中85%左右的人口都已转操了汉语,其余人口大多兼操土、汉语;只有在交通不便地区的少数老人,没上过学和没出过远门的居民不会讲汉语,只会讲土家语。此外,在少数地区,如泸溪县的土家族居民,还有使用土家语、苗语和汉语多语式的。操单一土家语式和土家语、汉语双语式的人口分布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保靖、古丈和泸溪等县;操单一汉语式的人口分布在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长阳、五峰等县;川东南的酉阳、秀山、黔江、  相似文献   

9.
土家语“撒叶嗬”(sa^55 je^21 xe^53)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西地区民间保留的丧葬习俗“撒叶嗬”(sa^55 je^21 xe^53),不是汉语,是土家语,其意为“死神舞”。因其地汉化较早,虽然土家语消失,但其中拥含土家文化底蕴深厚的一些底层语言被借入汉语,受汉语影响,在形式上稍有变化而世代流传,使人神秘莫测,其含义更鲜为人知。故研究土家传统文化,必须考察与其相关的土家语言。如不精通土家语言,很难发掘其文化真谛。  相似文献   

10.
土家语分为北部方言与南部方言,二者的近义词在语义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南北方言近义词的语义比较发现,构词方式、认知心理的不同是导致其语义形成偏差的重要原因,而这又与南北方言各异的语言环境及所受汉语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关。  相似文献   

11.
湘西土家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汉语借词,其语音既受当地汉语方言的强烈影响,又具有土家语的显著特征.而且湘西土家语北部方言与南部方言本身就存在着方言分歧,加之影响它们的汉语方言也各有特色,因而它们的借词语音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通过湘西土家语南北方言借词语音的比较分析,可见湘西地区语言接触的复杂性及该地区存在着由于语言接触而导致...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转用汉语及土家语濒危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家族转用汉语及土家语濒危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和语言因素构成了一个相互交织、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复杂系统。但相对于语言因素的影响而言,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是主要的。其中社会变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因素的影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土家族与中原汉族地区长期的政治、军事、文化接触,经济活动方式的革新以及土汉杂居的环境,扩大了土家族对汉语的需求;汉学教育的实施和普及、开放的语言文化观念加速了土家族转用汉语的进程。归根结底,土家族语言价值取向的转变及其语言选择行为是对其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母语危机现象浅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坡脚乡为例,提出在现代社会土家族转用他民族语言是人们语言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但是,语言转用造成了土家族母语危机现象;同时,土家族母语危机对土家族传统文化、民众心态、文化多样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语言濒危主要由语言交际功能退化而导致,但是在濒危过程中语言结构的变化不可避免。一般来说,濒危速度越快的语言其结构系统的变化越小;濒危速度越是缓慢而漫长的语言,结构系统的变化越大越复杂。像土家语这样受到汉语长期而深刻(密切)影响逐步趋于濒危的语言,我们从语音、词汇、语法几方面来观察语言接触对其结构结构的影响,可以看出语言在逐渐衰微过程中的一些特殊变化,看出濒危语言结构系统衰变的一些共同规律。南部土家语结构系统的变化全面而深刻,最终可能变得面目全非,成为语言质变的一种类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土家族的总人口已超过八百万,但会说土家语的不足五万,其中湖南龙山县约有四万人会说土家语,其余各地总数不到一万。龙山县的土家语均保留较好,特别是坡脚、靛房、它砂一带,小孩多以土家语为母语,保存率也十分完美。湘西州的永顺、保靖、古丈、泸溪四县,目前虽尚存少数土家语社区,但都在迅速地淡化、消失。特别是泸溪的budzu村,代表土家语南方方言区,正面临消亡的危险。至于湖北恩施州以南四县和张家界都只有少数人会说土家语,不能形成土家语社区了,除以上地区外均无人会说土家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