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汉语方言大词典》引用《甬言稽诂》1 400多条,既丰富了《汉语方言大词典》的内容,也扩大了《甬言稽诂》的社会影响。但在征引过程中,也存在“理解原书不准确造成的疏失”“原书表述不清晰造成的疏失”“引用原书文字方面的问题”“原书明显有误而照搬照录”等情况。为了还原方言本真,避免以讹传讹,有必要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2.
问方式的疑问代词常用“怎么/怎嘛”的合音形式“咋”、“作”、“啧”以及省略形式“怎”等,少数方言用“阿地”“得嗫”等。问原因的疑问代词有两套,一套是“怎么”、“咋”、“啥”、“甚”等,另一套是“(因)为啥”、“(因)为甚”、“(因)为什么”等,少数方言用“阿”和“争”提问。问程度的疑问代词在晋方言中一般用“多”,少数用“多来”、“多嗫”、“多待”等。“咋”是“怎么”的合音形式,“作”、“争”可能是近代汉语疑问代词“作”、“争”的沿用与发展,“作么”的产生时期应比“怎么”要旱。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无为方言反复问句“VP没有?”的两种表达方式;无为方言“VP没有?”的表述句中“来”“子”等的意义、作用,以及“来”字来源考;无为方言“VP没有?”表达式存在的原因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4.
论日本冲绳方言与"冲绳日语"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冲绳方言是日语中主要的方言之一。不同于日本本土方言,冲绳方言的形成与演变受到其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冲绳,方言与日语标准语并存。但在日本推行的标准语教育的背景下,冲绳方言被不断地同化,并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冲绳日语”。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四川方言中“不存在”一词的分析和探讨,文章分析了“不存在”在四川方言与在普通话使用中意义上的异同,解释了“不存在”的语用意义。进而,文章从语言文化的角度,探究“不存在”在四川方言中使用特殊的原因,揭示其语源,把握其演变规律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团风方言中存在利用声调的转换构造意义有联系的新词的现象。这种“变调构词”手段所构造的变调词都是有音无字的,其语音形式大多是填补团风方言中声韵调配合中的空格,其与原词的意义相关而不相同。文中以变调为纲,列举了变调构词实例106个。本文认为,这种现象绝不只是存在于团风方言中;这种现象的存在,为正确解释汉语史上的“破读”现象提供了现实的方言依据。  相似文献   

7.
汉语人称代词复数形式的综合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人称代词复数形式是直接在人称代词单数后面加“们”即可,但现代汉语方言人称代词复数的表现形式却纷繁复杂。人称代词表达复数的方式大致归纳为四种:变音式、附加式、合音式、混合式。某些方言点的复数形式还存在叠床架屋、不对称、不配套的现象,同一方言点甚至有多套复数形式兼用并行。  相似文献   

8.
柳州方言的句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出发,讨论柳州方言的主要句法特点。分三个部分:一语序,二句式,三句类。第一部分介绍柳州方言的偏正结构、宾补结构以及双宾语结构等一些与普通话不同的语序现象;第二部分分析柳州方言的“XX什么”句、“N1N2未V”句、“连”字句、比较句和“捱”字句;第三部分讨论柳州方言的祈使句和反复问句  相似文献   

9.
株洲方言大体可分两种,一种是以市区话为代表,属湘方言长益片,一种以醴陵话为代表,属赣方言。“咖”、“哒”是市区话的主要动态助词。它们用于动词后可帮助动词表达丰富的时态。  相似文献   

10.
上古汉语雅言、方言里存在着一种合音对应现象,即一些联绵词和与之相关的单音节词,以互变构词方式“合音词(声+韵)=联绵词(上字声+下字韵)”进行拼合或切分的转写。雅言与方言之间、某一地域方言内部、地域方言之间,都多有例证。本文认为,这种合音对应现象是一部分联绵词的成因,也为反切法由中国自创提供了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1.
洪洞方言比喻造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任学良先生明确提出“修辞学造词法”的概念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这一问题,其中比喻造词法尤受青睐,但绝大多数人都是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角度出发来研究的,从方言出发研究的仅限于台湾和新疆等地方言,至今还没有人从比喻造词法的角度研究内地方言。文章以山西洪洞方言为例,从明喻、暗喻、借喻三个方面研究了比喻造词法。  相似文献   

12.
汉语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方言之多,歧异之大,世所罕见。自有史以来,山川阻隔,交通不便,封建的社会及政治制度长期居统治地位,分封割据,划地为牢,民鸡犬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使方言分歧有增无已。历史上虽有官话流通,但对解决方言问题如隔靴搔痒,收效甚微。清末民初由于政治维新和革命的需要,才开始有意识地推行国语,但由于未形成民众自觉的运动,推行范围很小,故国语运动也近乎纸上谈兵。解放后,政府倡导推广普通话,全国上下一致,各界通力合作,教育、广播、电影、电视等多方配合,使“推普”形成  相似文献   

13.
宜宾方言指示代词“恁个”“弄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宾方言属西南官话灌赤片下的岷江小片,其指示代词“恁个”“弄个”具有句法、语义、语用上的特殊性。首先,通过对指 示代词“恁个”“弄个”共时和历时情况的考察,可知“恁个”“弄个”在除宜宾方言外的多个方言里存在,但其用法有差异;其次, “恁个”应是中古汉语指示代词“恁”的口语化形式,且早期的用法并不明确;再次,宜宾方言中“弄个”的产生应与“恁个”有关, 应是分化了早期“恁个”的用法;最后,通过对指示代词“恁个”“弄个”的研究,可见宜宾方言指示代词系统中有古汉语指示代词 成分的残留。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网络方言”这一概念,并从社会语用学的视角剖析了“网络方言”的产生背景、存在的现状,预测了它的未来命运。认为:研究语言不能不研究网络方言;网络方言遵循着“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和“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律;各种网络方言服务于各种语境和语用目的;对网络方言应该持理性的、宽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哩”在南阳方言中使用频率极高,作为句末语气词,在疑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中分别有不同的语义特点,某些情况下可以和普通话中的一些语气词互换。在用时间提问的特殊疑问句中,“哩”容易产生时态的“双重性”。“哩”在表义上还存在“模糊性”。“哩”在南阳方言中也有一些结构,发挥着特殊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6.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说话”一题最能反映应试人普通话水平的真实情况。从四川师院测试的情况来看,应试者在“说话”这道题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表明其普通话水平不高的实际。通过对测试成绩及错误类型的分析,我们认为方言的影响是说好普通话的一大障碍,并提出了克服方言障碍,说好普通话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7.
普通话的介词“在”,在汕头方言中有两种形式:“在”和“[na]”(或“放”),两种词的意义有“已然”与“使然”之别。普通话“在+Np”所表示的处所意义,由于句法位置和谓语动词类别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种意义差别在汕头方言既可产生于“在+Np”上,亦可产生于“放/[na]+Np”上,可见句式与动词类别引起的语义差别是一回事,“在”和“放/[na]”的“已然”与“使然”之别是另一回事。前者是普通话和汕头方言共有的现象,后者为汕头方言所特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南北朝时期多族杂居,南北割据,通语与方言相互激荡,母语与外来语交互竞争,是我们观察双言双语的绝佳窗口.南北朝时期是典型的双言双语社会:南朝以双言为主,北朝以双语为主.南北方之“雅言”同出一源,这个“雅言”,是以首都方音及读书音作标准语音而形成的一种语音系统.南朝和北朝均同时存在“书、通、方”三种语言或语言变体.“书”即读书音,“通”是通语,“方”是方言或“方语”.  相似文献   

19.
重点考察颍上方言中的语气助词“徕”的特殊用法。通过与普通话中“呢”的比较,着重分析颍上方言中“徕”字在内部语法分布、语法特点等方面的特色。把“徕”字放在皖北方言的大环境中,与周边方言的相似结构进行比较,并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对“徕”字的历史来源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淄博市位于鲁中地区,方言内部差异不大,与普通话比较,方言语法的重叠式颇有特色,择录一二在这里略加讨论。 一、量词重叠 普通话中量词重叠产生好多新义,可以表示多,如造起一幢幢楼房;有些表示“每一”,如“个个身强力壮”;有些表示“逐一”,如“一件件都仔细检查过了”。但淄博方言中有的量词重叠却表示“少”。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