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湖北省强县扩权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缩小与发达省区的经济差距,湖北省借鉴浙江"强县扩权"经验,将大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力直接下放给县,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文章用定量的方法测度并比较"扩权"前后县域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分析"扩权"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市管县"体制的形成与财政分权的分税制改革是相辅相成的。这种体制固然有利于调动地级市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性,但却不利于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了逐步克服"市管县"体制所造成的负面效应,浙江省在《宪法》规定的框架内实行"强县扩权"和"强镇扩权"的改革,使县域经济的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  相似文献   

3.
“扩权强县”与行政体制改革——来自浙江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权强县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它在发展县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已引起理论界和一些高级领导层的高度重视。推进扩权强县的实施,转变观念,有效地把握和面对当前的机遇与挑战,摆正各种关系,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努力推动县级经济的超常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管县体制日益不适应苏南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从行政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市管县体制下的苏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体现出异质性、重叠性、形式主义等特征。从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文化环境等行政生态因素来看,在苏南地区稳步推进"强县扩权",最终建立"省管县"体制,具有成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以“扩权强县”为代表的省级以下行政分权改革能否促进经济增长?改革政策为何最终终止?以“扩权强县”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县域和工业企业数据研究行政分权改革的经济增长效应的结果发现:(1)纵向行政分权能够显著促进县域经济增长。(2)行政分权改革促使试点县(市)增加生产性支出、扩大招商引资、增加外资使用、扩大出口,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试点县间的横向竞争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渠道。(3)由于地级市政府存在博弈行为,改革加剧了试点县财权与事权的失衡;非生产领域支出比重减少,存在“重增长、轻民生”的问题;资源配置效率也并未得到优化,以上可能是改革最终停止的原因。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政府应始终将发挥市场资源基础配置作用作为放权赋能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同时在政策推广时要充分考虑改革试点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6.
财政"省直管县"不是简单的"县财省管",更不能草率地理解为"扩权强县"。2009年7月9日财政部颁发《关于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1],该措施对理顺各级政府财政关系,消除"市管县"对财政的不利影响,促进县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乡财县管"和集中筹措资金、促进县域小康社会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过去三十年里,浙江通过县政扩权改革发展出了一套有效的次省级政府的激励结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省管县财政体制扩大次省级政府的范围;实施一系列以GDP增长为导向的财政政策;推行以扩大强县经济管理权限为主要内容的强县扩权以及相应的人事制度改革。正是这套激励结构与民营经济发展之间形成的互利耦合关系培育出了浙江发达的块状经济。但是,随着市场供求关系从供给短缺转变为产能过剩,要素禀赋结构从资本稀缺转变为资本溢出,由县政扩权带来的区域分割和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能力不强等问题使浙江经济难以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因此,适时地发展出新的次省级政府的激励结构来推动次省级政府的行为转型,对于浙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创新与强县发展:基于“浙江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现象"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成功实现社会转型的典范,浙江的强县发展又是"浙江现象"的一个重要特点.浙江县域经济的高速发展表明,地方政府创新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促使浙江县域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获得先发优势和制度落差,从而形成一批"强县".浙江地方政府创新与强县发展的互强互动格局表明,地方政府创新推动了强县发展,而强县发展又激励地方政府进行更多的创新,由此形成的良性循环促成了浙江县域经济社会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特征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呈现经济强县、中等发达县、经济后发县的地域分布特点和不平衡性特征及其主要原因。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和特点,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从改革推动、规划带动、政策促动等方面对县域经济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发挥县(市)政府在本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避免地级市对县域经济的不合理干预。鉴于“匀质型”地区“市管县”功能已经失效;以及行政组织扁平化的改革的要求,有必要改革目前的“市管县”体制,实行“强县扩权”。即赋予经济发展状况较好、行政管理水平较高的县(市)更多的行政管理权限,并在行政隶属关系上变“市管县”为“省管县”。  相似文献   

11.
以广西为例,"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中,先是对"省管县"改革中的四个基本概念,即"行政省管县"、"财政省管县"、"扩权强县"和"强县扩权"的关系进行梳理,得出省管县比市管县具有更高行政效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河南实施强县扩权以来取得了较大成效,同时因为政策制定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配套改革没跟上等原因,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推进改革顺利进行,应提高对强县扩权意义的认识,提高政策针对性;完善市县配套改革;建立市县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3.
株洲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株洲市县域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全国百强县比较存在明显的差距。株洲市县域经济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管理体制不完善,思想观念落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居民生活质量未得到明显提高;县域之间发展差距较大;资金短缺,人才外流严重;县域特色经济不明显。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解放思想,更新县域发展理念;加强城镇建设,有效发挥聚集作用;完善法律法规,转变政府基本职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综合实力;扩大招商引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动群众,深入挖掘特色资源;积极吸引人才,实行"人才强县"战略,以促进株洲市县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中国基层县乡村治理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基层政权普遍陷入财政困境,新形势下农村基层治理结构面临重新调整的压力。过去关于基层治理结构改革的观点大多没有认识到乡村建设的一体性,忽略了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由于县、乡、村的资源和优势有所不同,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较强的互补效应,应从发展县域经济的角度来调整目前的农村治理结构。新的治理模式应该是“强县政、精乡镇、村合作”,在县域经济一体的思路下,利用三者之间的经济协同作用,发挥落后农村的后发优势,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河南省的经济总量中,县域经济占了全省GDP近70 % ,可见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河南全省经济是至关重要的。强省必须强县,河南省必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把发展县域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县应因地制宜,根据自身优势狠抓特色经济,同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以此促进河南省县域经济的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江苏三年来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实践表明,改革取得了"扩权强县"的初步效果,但财政省直管县体制与行政市管县体制之间体制性摩擦造成一些新的矛盾与问题。从发展型、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目标,也是彻底解决上述两种制度摩擦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早在1992年,浙江省就在全国率先开始"强县扩权"试点.四轮改革后尝到了不少甜头。最近,浙江省政府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见》,提出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就放"的原则,赋予中心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十一五"期间要把全省141个中心镇,培育建成特色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创新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这表明,浙江率先在全国开始了新—轮基层政府体制创新的探索。我市有15个乡镇名列其中。山雨欲来风满楼,当扩权的浪潮袭来时,各地强镇究竟是以怎样的姿态迎接挑战,以怎样的实力准备腾飞?记者实地走访了宁波、台州、温州三地11个被列入扩权名单的强镇,深入了解了处在扩权第一线乡镇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栾川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带动全县经济快速增长,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国家级贫困县迅速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强县,走出了一条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被业界称之为"栾川模式"。  相似文献   

19.
试论工业化与县域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业化是县域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域经济要正常有序、健康协调地发展,离不开工业化的"孵化"和"催化"。农村工业化、农民城镇化是加速县域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县域经济要卓有成效地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挑战,必须在县域工业企业改革、工业结构调整、工业管理创新等方面下苦功,找出路。  相似文献   

20.
元谋从2002年以来经济快速增长,而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却呈现出减弱趋势.因为元谋县地理、资源、工业发展方面较云南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强县,存在明显劣势.为此,应该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力,大力提高政府能动,加强产业竞争力的培植工作,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从整体上强化人力资源竞争力,有效刺激和保持县域经济活力,增强县域经济的外界互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