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诗歌叙事学作为跨文类的叙事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关注。如何既考虑诗歌叙事学与叙事学之间的内在关联,又将其与后者加以区隔,关涉前者的研究对象,也关涉其研究方法。国外叙事学界的研究较为明确地强调抒情诗的叙事学研究,从西方传统的抒情文学、叙事文学、戏剧文学的文类区分中突出其跨学科性质。从构建诗歌叙事学的理论,形成这一学科分支,并开展有效的实践来看,诗歌叙事学应以抒情诗为主要对象,这样,有利于彰显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并从一个新的角度展开富于成效的研究;与此同时,在以抒情诗为主的前提下,也可从“诗歌”这一文类角度展开相关的叙事学研究,包括诗歌叙事学研究,探讨在不同文类中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2.
结构主义叙事学在形成独立学科的短短三十年中发生很大转变,研究范畴从关注故事/话语层面到走向"融合性"叙事学研究.电影叙事学同一般叙事学一样,有着浓郁的结构主义和符号学背景,所以,叙事学理论的发展势必会影响到电影叙事学的发展、建构.文章试图以结构主义叙事学为基础,采用"故事"和"话语"的"二分法",将叙事学研究的三个阶段做一梳理分析,概括出各种理论的得失利弊,并且在此基础上探讨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对电影叙事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修辞叙事学视野中的散文研究关注作者及作品与读者间的修辞性交流关系。文学之文与应用之文的叙事目的皆为说服,读者可从中推导出不同的隐含作者,后者说服隐含读者的过程即修辞性叙事的过程。中国古代散文大多采用全知型叙事视角,叙述策略上甚至会不惜捏造事实以强化说服效果。叙事者和受叙者之间缺少面对面交流的读—写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散文隐含作者的多重性。散文研究必须考虑文人官僚的政治斗争需要、写作的特定叙事对象等问题。从修辞叙事学维度研究中国古代散文,便于从作者-作品—读者—语境全方位把握散文和其他文学形式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4.
后经典叙事学发端于西方,近年来在一众学者的引介下,在国内掀起了研究热潮。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分为解析经典叙事学与后经典叙事学的关系、厘清后经典叙事学的特征与研究热点、代表性叙事理论研究、典型文本的个案研究以及预测后经典叙事学的发展走向五大类。国内后经典叙事学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不少喜人的成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当前国内叙事学研究的首要任务便是结合后经典叙事学的研究状况,实现中西方后经典叙事学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1960年代方才兴起的西方叙事学,迄今为止走过了形式叙事学和语境叙事学两个阶段或者说两种形态。但从文论发展的历史和其逻辑来看,这并未穷尽叙事学发展的全部空间。至少还存在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叙事学范式:人学叙事学。人学叙事学作为叙事学和人学的结合,完全可以发展成为一门与形式叙事学、语境叙事学鼎足而立的独立的叙事学学科。这一学科的建立,不仅会极大地改变现有叙事学的版图,而且对文学理论在更大范围内的综合具有难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抒情诗的叙述是抒情的基础和手段,叙述在读者和诗歌文本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主要运用叙事学的方法来分析抒情诗,并从时间角度来分析抒情诗的叙述,它包括3个方面时序、时距和频率。时间结构的建构为读者了解抒情诗文本的结构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方法,可以使读者更容易进入作者所创造的诗情画意之中。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来西方叙事学中语境思想的变化,反映出语境泛化所带来的叙事研究的思维变革.结构主义叙事学对语境的阐述仅限于罗兰·巴特的叙事作品的语境,但到了新叙事学则呈现出多元化态势.赫尔曼和查特曼借助话语语境来分析叙事过程;兰瑟和沃霍尔把故事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语境中来审视;卡恩斯认为,是语境而非文本的形式决定一段话语是否是叙事;韩南和浦安迪也总结出中国古典小说特殊的叙事语境——"虚拟的说书语境".从结构主义叙事学到新叙事学,语境从边缘地带走向中心地位,突破了文本主义,走向更为广阔的话语语境、社会历史语境,甚至被视为叙事的决定性要素.叙事学的语境转向将叙事学引向了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极大拓展了叙事学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基于叙事存在于人类的广泛领域,对叙事由早期理论关注到西方叙事学的扩展,以及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法学向叙事研究的转向,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会,科学叙事学的提出成为必然。科学叙事学作为叙事的科学,叙事的广泛性和实践性、理论的普遍性和建构性规定了其对象、任务和内容,由此构成学科论域与相关理论的联系。科学叙事学从基础理论和实践运用突破西方叙事学狭隘范围,将成为跨学科的国际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以结构主义叙事学为基础,采用“故事”和“话语”的“二分法”,将叙事学研究的三个阶段做一梳理分析,概括出各种理论的得失利弊,在此基础上,探讨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对电影叙事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三年叙事学在中国的研究述评--兼议叙事学研究新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叙事学研究逐渐发生转向,不再囿于叙事语法、叙事结构、叙事话语等的静态研究,而是将叙事学置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努力与其他学科相互呼应进行研究.而叙事学在中国的研究仍主要采用传统范式,缺乏与国外相关研究的有效呼应,使我们的研究广度和深度都受到了极大限制.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文论本土化进程中,从最初的译介、理论应用和实践到理论创新,叙事学本土化最为重要的成就,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提出了多维度的中国叙事学的学科方向,其中赵毅衡提出的广义叙述学甚至第一次建构出其诗学框架,意味着叙事诗学理论进入一个全新境界。其二,中国学者提出了新的叙事学方法论,其中赵毅衡提出形式文化批评论主张深入文化深层探讨叙事形式问题;申丹提出的读者细读法可以解决叙事学在文本阐释的有效性问题;其三,中国传统叙事思想的整理初见成效,中国传统叙事思想在赵炎秋和董乃斌等的努力下呈现出整体的历史样貌;其四,中国叙事学的空间意识个性已经发现,杨义对中国叙事学的早期构想可以为后来者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2.
对修辞叙事学修辞效果的研究是修辞叙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效果研究是一个开放的研究领域,作者通过文本在读者那里达到的效果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因此,这种研究带有某种尝试性。对叙事修辞效果的研究首先是对产生效果的基础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效果的诸种因素,然后,对叙事修辞的各种效果再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海登·怀特庞大的历史诗学体系建构,引起整个人文领域的关注。历史学领域对其历史诗学理论的研究大体形成了三种观点:“反历史”、“非历史”和“思辨的历史”。文学与诗学领域对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的研究还处于基本评介阶段上。在叙事学领域,海登·怀特历史诗学被称为“颠倒实证主义的隐喻叙述主义”,怀特本人被当作结构主义叙事学家和史学性元小说家。  相似文献   

14.
叙事形式与性别政治——女性主义叙事学评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女性主义叙事学在西方已经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但迄今尚未得到国内文论界的关注。作为跨学科的派别,女性主义叙事学将叙事形式分析与性别政治融为一体,打破了西方文学界形式主义与反形式主义之间的长期对立。鉴于这是国内首篇评介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论文,本文将首先简要概述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发展过程,然后从两个特定角度对其进行评析:一是探讨女性主义叙事学与女性主义文评的差异;二是探讨女性主义叙事学对结构主义叙事学之批评的合理和偏误之处。本文旨在廓清女性主义叙事学的本质特征,厘清其长处和局限性,清理其理论上的某些混乱。  相似文献   

15.
在叙事学研究中,叙述开端是一个被相对忽视的研究领域。而对于虚构叙事作品小说而言,叙述开端的功能极其丰富,它在创作前影响想象机制的转换与实现问题,在创作中对整个叙述结构起预示与建构作用,对于读者具有引发阅读兴趣与意义认知上的影响与功用。在创作、文本、读者具有互动意义的语境中,叙述开端研究蕴涵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苏珊·兰瑟是美国女性主义叙事学创始人之一,1981年发表著作《叙事行为:散文化小说的视点》。兰瑟通过对经典叙事学叙述视点相关思想和应用进行追溯和分析,指出应把叙述视点放在关系论体系中去检验作者和读者以及语境,从而走向研究文本性别政治意识形态途径,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未来走向指出一条崭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尽管《达·芬奇密码》被西方教会列为反基督的异端,并遭到梵蒂冈抵制,但其跌宕起伏的叙事情节和环环相扣的故事发展给予了读者欲罢不能的阅读快感。本文从结构主义叙事学角度对此书进行分析,对这部热销小说进行理论角度的思考,借以说明经典叙事学仍然适用于当代小说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从传统评论较少涉及的叙事学角度审视,宝玉形象的构建集中体现了叙事学人物构建的原则:重复原则、特征积累原则、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构建人物形象的原则、转变变化原则。由此,贾宝玉成了中国古典小说众多人物形象中的一个典型,鲜活地浮现于历代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9.
对新闻叙事学有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是一种典型的叙事,理应纳入叙事学的研究范畴。该文以新闻事实为基点,运用叙事学理论,对新闻叙事学的故事、话语、叙述等方面问题作了研究,以期构建起崭新的新闻叙事学框架,为新闻学的深入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针对近年关于新闻叙事理论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忽视话语、叙事话语在新闻传播学不同研究领域内的重大差异,本文辨析了"话语"词典意义与学科意义之间的异同,探讨了"叙事话语"在经典叙事学与后叙事学中的重大区别,分析了"话语""叙事话语"其后的哲学思潮背景,在明确新闻叙事学的应用新闻学根本属性基础上,论述了"叙事话语"在应用新闻学与理论新闻学或传播学不同研究领域内异同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