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姗姗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9):53-54,61
论述了古筝演奏中"韵"的含义和形成基础,阐释了在实际运用中演奏者自身的音乐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对于"韵"之表现的重要性,并提出在古筝演奏中演奏者可以通过演奏技巧与对音乐的理解相结合,实现对"韵"的体味。  相似文献   

2.
高英 《宿州学院学报》2014,(3):70-74,126
以古筝独奏曲《春到湘江》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该曲的创作背景,比较了原作与古筝移植后的异同。从曲式、技巧和演奏心得,移植作品对古筝艺术发展的贡献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对其音乐形态、演奏技巧特点及演奏中作品情绪把握进行分析和研究,归纳了古筝演奏新技法对传统技法的传承轨迹与发展途径。从中发掘古筝与其他器乐作品相互融合渗透的交叉点,探讨作品移植时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3.
古筝音乐文化的形成及发展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在20世纪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中古筝演奏技法作为筝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快速地发展、革新。现从社会文化生活的变化引起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演奏"场"及听众的变化、创作阶层的多元化以及传统演奏观念的影响这五个方面阐述引起当代筝乐演奏技法发展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古筝"摇指"是古筝演奏中的一种重要技巧,在不同流派、地域的音乐作品中"摇指"有着不同的演奏方法和演奏意义。在运用这些不同"摇指"时,技巧所赋予这些不同"摇指"的基本意义是相同的,但在演奏中"摇指"体现的情感意义是由更为主动的音乐创作者和演奏者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正> 曹东扶先生,是我国有名的古筝演奏家。他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用独创的古筝演奏技巧,演奏具有独创风格的南阳大调曲,从而形成全国有名的古筝艺术流派一一曹派。曹先生1889年出生于河南省邓县曹营一个贫寒农家。自幼年起,他即跟随父亲,身背扬琴,手拿坠胡,流浪在湖北一带,弹唱卖艺。在这奔波流浪的岁月里,他初步掌握了扬琴、坠胡的演奏技巧。十三岁时,不幸,他的父亲去世,靠独自卖瓜籽、  相似文献   

6.
准确的古筝音色能够恰当地反映演奏者的情感,并表达出乐曲的音乐文化.本文主要叙述了音色的重要性及如何把握古筝演奏艺术的音色.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古筝曲《银河碧波》为例,通过对其演奏特点的分析研究,来探析浙江古筝流派的艺术特征及其共性的演奏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尽阐述了古筝艺术规范化的重要意义,着重探讨了目前在我国普遍存在的古筝演奏艺术不规范主要问题以及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筝乐艺术在习筝人数的不断扩增中得到传承和发展.从民族器乐改革和传统音乐文化弘扬上看,古筝音乐在艺术风格、演奏方式、演奏技术、文化理念等方面,都将有新的发展变化.据此,广大习筝者应全方位把握这些趋势,努力推进筝乐艺术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筝各主要流派均有自己发生发展的成因、流变、衍展、演奏技法及代表人物 ,风格特征相当鲜明。在当今古筝艺术的发展中是强调不断强化自己的风格特征 ,还是兼取众家之长合数派于一身 ,这一问题值得研究 ,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艺术的生命力体现为艺术的审美感染力。而艺术的目标是促进人们审美能力的发展。古筝是一种审美的艺术,它能陶冶人的情趣,美化人的品格,净化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智慧,而且在培养非智力因素等各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在整个古筝艺术发展体系中,对这门艺术的"美学"的整体性、理性化的完善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体现是完善这一体系的重要举措。并且审美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将审美教育融于古筝的技能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演奏技巧不断提高的同时,审美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增强,让他们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瀛 《新天地》2011,(6):39
一位"北漂"老人创造了不是神话的神话:一件"神奇乐器"可以演奏出古筝、二胡、小鼓、大鼓、小锣、大锣等各种民间乐器,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电吉他、小军鼓、架子鼓等西洋乐器,以及模拟生活中的鸟鸣、鸡啼、狗吠、马嘶、狼嚎、虎啸等声音。还能模仿电报、汽车、  相似文献   

13.
潮州筝是我国五大古筝流派之一,历史悠久,韵味独特,是潮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柳青娘》是潮州筝中极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其中包含"轻三六""重六""活五"等调式,每种调式又都有着独特的演奏技法与作韵手法。通过对《柳青娘》的调式特点与演奏技法进行分析,可窥探潮州筝深厚的艺术内涵与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4.
古筝作为源自民间音乐文化的筝乐的表现载体,其技法风格由南北音乐不同的音乐风格决定。通过南北筝派右手演奏技法所表现出的差别进行音乐地理学层面的探讨,领悟南北筝派右手演奏技法不同的文化缘由,可以提升古筝演奏者理解南北筝派所用演奏技法的文化含量的能力。北方音乐以刚为主,要充分展现北方筝乐刚健、粗犷、激越、雄浑的音乐风格而形成大指托劈为主,以形成饱满音色的右手技法;南方音乐以柔为主,要充分展现南派筝乐含蓄、柔美、细腻的音乐风格而形成以勾、抹为主,以形成柔和音色的右手技法。  相似文献   

15.
古琴、琵琶和古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独奏乐器,它们在乐器、演奏技术、审美、教学、版本、师承等诸方面都有其特有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影响古筝音色的几个因素。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共鸣箱的木质、薄厚,码子的质地,琴弦的材料和松紧,指甲的制作材料。主观因素包括触弦的方法、力度、角度、深度、位置、手型的对否及特色演奏技巧所产生的特色音响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影响古筝音色的几个因素。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共鸣箱的木质、薄厚,码子的质地,琴弦的材料和松紧.指甲的制作材料。主观因素包括触弦的方法、力度、角度、深度、位置、手型的对否及特色演奏技巧所产生的特色音响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北方地区地域辽阔,各民族在此聚居,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对独立,由此产生了既有相同之处又风格迥异的民歌器乐作品。其中具有共同点又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当属雅托克、伽仰琴和古筝。雅托克、伽仰琴、古筝都归属于弹拨乐器,在“筝”的范畴,但是它们属于不同的国家,在外形、定弦法、演奏技巧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就雅托克与伽倻琴和古筝的异同略加阐述。  相似文献   

19.
作为庄子思想的基本范畴,"心斋"和"坐忘"虽不是专门性的艺术理论,却包含着独特的艺术精神,如"虚静"、"非感官"、"超功利"、"物我同一"等。这些艺术精神不仅常出现在各类艺术中,还作为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体现于中国古筝的音乐作品中。除了作为艺术构思的灵感,它们更和音乐理论相结合,要求审美主体超越个人的感知并且用心灵去体察和想像,达到"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这些都对中国筝乐的创作、演奏和欣赏等方面起到了一系列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是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的作品,起初是一首中阮协奏曲,因为演奏效果极好,于是改为古筝协奏曲。该协奏曲以《满江红》为主题进行编排,曲中融入了西方作曲的技法及理念,较好地体现了中西音乐文化的交融。本文首先阐述古筝曲《临安遗恨》的创作背景,然后重点探讨其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