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在传承和创新过程中形成的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也就成为当前大学诸多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凝练大学精神、加强学术文化建设、加强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阐释了如何加强大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弄虚作假、学术道德沦丧,直接的恶果是挫伤学术队伍的科研积极性,造成民族科学精神的失范,进而危害国家的科教兴国大业。一些编辑的失职与失德是导致学术领域腐败的直接原因。作为从事学术期刊文字工作的编辑,是文化建设的传播者和文化传承的选择者,捍卫学术尊严、维护科学文化精神、运用自已的卓识和远见弘扬科学真理,打击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是其神圣而不可推卸的文化责任。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是以传承、创新文化为使命的,她以特有的文化资源优势,对社会承负着引领文化的重要功能。而要担负引领文化的社会责任,首先必须有学术文化的视角,在研究学术文化占大学文化主导地位的基础上,注重对学术文化力结构要素的分析,并从其基本内涵和要求出发,着力于对学术文化力构建的探讨和对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的热切关注。  相似文献   

4.
征稿启事     
《九江学院学报》2009,28(6):F0004-F0004
《九江学院学报》(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九江学院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本刊以弘扬学术为宗旨,立足于反映学院科研与教学成果,致力于学术精品的挖掘、推介和交流,坚持开放式办刊理念,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精心建设品牌栏目,努力打造高水平学术对话平台,使其成为我校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5.
征稿启事     
《九江学院学报》2014,(4):F0004-F0004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九江学院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本刊以弘扬学术为宗旨,立足于反映学院科研与教学成果,致力于学术精品的挖掘、推介和交流,坚持开放式办刊理念,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精心建设品牌栏目,努力打造高水平学术对话平台,使其成为我校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6.
征稿启事     
《九江学院学报》2011,(3):F0004-F0004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九江学院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本刊以弘扬学术为宗旨,立足于反映学院科研与教学成果,致力于学术精品的挖掘、推介和交流,坚持开放式办刊理念,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精心建设品牌栏目,努力打造高水平学术对话平台,使其成为我校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常规监管缺位、制度执行不力、学术风气败坏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学术腐败的文化困境。提出要改变当前学术腐败局面,需从学术文化层面着手,构建一种以德性文化和制度文化为内核的学术文化,建构这种学术文化需要完善相关法律,加大对学术腐败的惩处力度;要建设稳定、公平、公正的学术秩序;要大力弘扬学术自主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征稿启事     
《九江学院学报》2010,29(2):F0004-F0004
《九江学院学报&;#183;哲学社会科学版》(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九江学院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本刊以弘扬学术为宗旨,立足于反映学院科研与教学成果,致力于学术精品的挖掘、推介和交流,坚持开放式办刊理念,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精心建设品牌栏目,努力打造高水平学术对话平台,使其成为我校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9.
为了推动地方学发展和地方文化研究,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地方学与地方文化———理论建设与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0月21-2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北京学研究基地)、北京联合大学学报编辑部、北京联合大学人文地理学市级学术创新团队和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共同举办。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行为文化的建设中,大学领导者的行为文化对整个学校的行为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大学领导者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道德行为、管理行为、学术行为、社交行为和言语行为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学领导者不仅应该积极倡导大学文化中行为文化的建设,更应该在行为文化建设上作出表率。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是国家文化与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发展提供基本动力,高等教育的自主发展在维护国家文化与学术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的自主发展具有特殊的文化使命。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自主发展面临着两大核心任务:一是进行高等教育制度和学术制度的自主创新,实现学术自主;二是正确对待中西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做到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2.
<学衡>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学术界、思想界的一个重要刊物,是"五四"时期反对新文化运动最为有力的言论机构."学衡派"在抨击新文化运动的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学术理念,在文化建设、教育实践和国故的整理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衡派对传统文化"了解之同情"的学术心态和研究方法在民初整理国故的运动中独树一帜,其强调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世界性和普遍性的重要文化遗产,"学衡派"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整体反思.  相似文献   

13.
《九江学院学报》2011,(4):F0004-F0004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九江学院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本刊以弘扬学术为宗旨,立足于反映学院科研与教学成果,致力于学术精品的挖掘、推介和交流,坚持开放式办刊理念,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精心建设品牌栏目,努力打造高水平学术对话平台,使其咸为我校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4.
出版是一种文化,学术出版更是高格调的文化折射。学术出版的文化属性往往体现出一个刊物的高下优劣乃至于成败得失。文章结合编辑出版工作,从文化责任、文化追求、文化使命等三方面探讨了学术出版文化属性的意蕴、要求、表现、走向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由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与韩国外国语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中韩“宋辽夏金元史”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7月25至26日在河北大学胜利召开。来自韩国以及国内的五十余名专家学者欢聚一堂,探讨共同关心的学术问题。这次会议对于促进中韩两国“宋辽夏金元史”研究必将大有裨益。在开幕式上,河北大学副校长崔勇致开幕辞,崔校长回顾了河北大学与韩国的传统友谊,已故著名宋史专家漆侠先生曾为韩国培养了第一个宋史博士曹福铉,希望中韩学界以后能够多举行学术交流,加强交往,共同促进学术进步。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建设大学和谐文化的任务,阐述了大学和谐文化的特质,唤醒大学文化自觉;还探讨了建设大学和谐文化的六大要素:大学精神文化、学术文化、包容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视角透视学术自由的演进历程可以看出,学术自由是一个根植于西方社会的概念,西方社会根深蒂固的“自由”与“理性”传统是大学学术自由得以孕育而生并延绵不绝的关键所在。作为现代大学制度合理内核的学术自由能否成功移植,不仅取决于大学组织自身的特点,还取决于大学组织所置身的文化环境。学术自由在我国大学的实现不仅需要解决制度创新问题,更需要文化的创新。我国文化创新之根本在于恢复人的主体地位,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8.
学术话语权作为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其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欧美发达国家相继提出的"话语权力理论" "文化领导权理论" ,以及西方文化霸权理论一直主导着世界话语权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对"学术话语权缺失" "学术话语体系构建" "学术话语权提升策略"等主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学术话语权是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素所在,学术话语权作为软实力对社会发展及学术繁荣的实际影响和作用异常深远;探寻国际学术话语权的研究现状及启示,可为我国构建学术话语权的科学评价理论、方法和应用体系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为此,本文选取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Citespace软件对国际学术话语权的国别进行统计和分析,再用Vosviewer软件对国际学术话语权文献进行热点主题分析,再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国际学术话语权研究的热点主题主要集中在学术话语与语言学的相关理论研究、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学术话语研究、学术话语在政治话语权、身份认定及社会化中的作用、学术话语评价与计量研究等4个方面,通过研究进展综合分析国际学术话语权对中国学术话语权的影响及未来发展思考;并提出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的实现路径。实践中,借鉴国内外经验和理论,可以创新学术话语权的推进机制。具体包括:自上而下国家战略和社会各界自下而上推动相结合;构建科学可行的学术话语权分类评价指标、对不同领域的学术话语权采取差异化政策支持;提升学术话语内容创新、平台建设和传播力度。另外,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要利用自身力量创建一流的全媒体多语言的学术传播平台,让中国学术前沿和学术话语传播至更远更广的国际舞台。最后,可通过科学管理培养学术大师,并激励学术大师参与国际学术议题设置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我国大学学术文化研究成果三个方向的归纳和综述,指出新时期要加强大学学术文化的前瞻性、综合性应用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区域性、应用型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术文化的基本内涵,同研究性大学相比,特色更为鲜明,内涵更为丰富.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术文化立足点在于服务地方,其学术成果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地方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在大学组织文化显现出政治范式、经济范式等多元化的同时,也映射出保持大学品质的基本学术范式的式微,这成为影响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隐形障碍。重建大学组织文化的学术范式必须以学科文化为基点。明确学科的主体地位与学者的主体意识,构建良好的学科生境,系统培育学科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