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非语言交际是一种非语言行为的过程,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或领会别人的意图.其交际形式多样,功能意义重要.在小说<牛虻>中,作者应用多种形式的非语言交际来刻画主人公牛虻等人物的性格与心理,暗示人物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这些形式有:声音、眼神、面部表情、人的动作等,特别是手的动作以及人的衣着,随身用品和环境描写.  相似文献   

2.
在小说《牛虻》中,牛虻在少年时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流亡中又经历了如地狱般的磨难,这些都使得最后成为革命者的他具有了小丑的影子。从某种意义上说牛虻是"小丑式的牛虻",牛虻身上的小丑是"牛虻式的小丑"。小丑形象丰富了牛虻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在牛虻身上得到了崇高的升华。  相似文献   

3.
蒙太尼里:一个灵魂终生不得安宁的人祝远德蒙太尼里是小说《牛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作者在他身上所花的笔墨仅次于主人公牛虻而与女主人公琼玛平分秋色。我国评论界对这一人物的研究往往只浮于表面,结论常使人觉得缺乏说服力,因为他的某些行为很难用“虚伪”、“腐朽...  相似文献   

4.
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的小说《牛虻》(The Gadfly)[1]和美国作家霍桑的小说《红字》(The Scarlet Letter)[2]中的两位教士蒙太尼里和丁梅斯代尔都是悲剧式人物。本文从几个方面对这两个教士形象进行比较,并通过比较来探讨两个时期宗教和人性的深刻矛盾。  相似文献   

5.
鲁迅小说的人物对话极有特点,已构成鲁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鲁迅小说人物对话在文本中有直述与转述两种存在形态,人物对话的时空语境、主体间关系、对话过程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蕴,在组织小说结构、表现人物性格、彰显交往理念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6.
有许多研究者,在肯定赵树理小说创作优点的同时,却批评赵树理小说只善于讲故事,不注重刻画人物,更缺乏人物心理描写。这种意见有相当影响。近年来有些人无端贬损赵树理小说.也以此为论据。笔者认为,上述不符合实际的论断,严重影响着对赵树理小说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的科学评价,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限于篇幅,仅就赵树理小说的人物心理描写问题,谈谈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薇拉·凯瑟的经典之作<我的安东妮亚>可以称得上是美国文学中人物小说的典范.该小说在人物刻画上的主要特色是大量使用人物并置对照手法,实现了人物与小说结构、主题的完美结合.本文主要以<我的安东妮亚>为例,结合谬尔有关人物小说的理论,从情节与人物各自的特点入手,分析薇拉·凯瑟作品的人物小说特色,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人物与小说结构、主题的关系,来解读凯瑟独特的人物并置对照技巧.  相似文献   

8.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以其鲜明的个性,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鲁迅对戏剧艺术手段的借鉴.鲁迅将矛盾冲突这一戏剧性巧妙地融人人物的塑造中,大大丰富了小说自身的表现力.鲁迅摒弃了传统小说的做法,更注重人物内在的戏剧性.他通过人物之间矛盾对立的关系,人物思想逻辑的非正常性与荒谬性,人物命运的突转和讽刺性对照三个方面,充分表现出人物内在矛盾冲突的精神世界以及人物客观存在的悲剧命运,展示了人物普遍处境的戏剧性.鲁迅小说对戏剧性因素的借鉴,有效地拓展了小说在塑造人物上的表现技巧和表现功能,在艺术的表达上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受20世纪现代小说奠基人亨利·詹姆斯形式主义理论的影响,采用了内、外视点转换的双视点叙事策略使得故事的叙述效果完整、清楚而且立体.小说形式的独特建构服务于人物的意识中心,小说人物的眼光客观地展示了人物观察下的客观现实和人物命运.  相似文献   

10.
第一人称代词的人际功能在小说中具有重要意义.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青草在歌唱》中第一人物代词的应用,有效地辅助体现小说人物的权力分配关系,同时也体现了人物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认知程度.小说人物使用第一人称代词自指的数量、频率的变化,第一人称代词指称的模糊性和变化等都是第一人称代词人际功能实现的重要手段,是作者体现人物关系和主题的有力工具.对于接受者而言,可以通过分析第一人称代词的人际功能体会小说的语言魅力和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胡学文是当代一位有成就的作家,其作品主要关照乡村及草根人物的命运.本文就主要围绕胡学文小说中的草根人物展开.笔者首先简要分析了胡学文作品及其主要特色.其次,重点探讨了小说中草根人物的整体形象,即变幻无常的人生境遇,突出草根人物的无力感;进而探讨在艰难生活中的草根人物的人性美;最后点明了草根人物不甘心命运,在屈辱中抗争.结论部分则简要概括了胡学文的文学创造源泉.  相似文献   

12.
<海上花列传>的人物形象既有艺术的概括性.又有生活的现实性,形象鲜明,性格统一,人物之间很少雷同.小说人物塑造艺术高超,作者善于使用曲笔,善于扣住性格特征,步步深化、完善,在人物的相互关系中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时,小说成功运用了写实、白描,以及多层显现、由表及里,关键之处最后点出等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3.
元小说的实践同小说本身一样古老。但传统的元小说只存在于叙事中,人物本身则没有自我意识。现代主义元小说的人物开始觉醒,意识到自身的虚构性。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中的人物则完全是"非身体化"的存在,并同作家一起游戏、表演。约翰.巴思的小说《路的尽头》很清晰地表明后现代元小说中人物虚假性格,并由此可以看出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人物表演型人格的极致状态。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小说在人物命名方面是很有特色的。特别是修辞技巧的运用更是独具功力。但是,多年来,鲁迅小说人物命名这一细微之处却很少受到人们的注意。其实,发掘鲁迅小说人物命名的特色是很有意义的,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作品的人物性格,深刻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而且对于我们在文学创作中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人物命名技巧也有很大的启发性。本文拟就  相似文献   

15.
受魏晋以来风行的品评人物风气的影响,中国古代小说人物研究主要采取品评德性与索解本事的方法:上世纪旧式小说研究继承了传统性格分析法,进而延伸到阶级分析,再到多重性格分析以及精神分析.尔后,从引进外来的典型理论的旧式小说研究到引进西方叙事学的新式小说研究,人物研究由强势沦落到边缘,逐渐陷入困境.而索隐人物原型这一传统研究路数则逐渐从坐实历史真实人物的旧索隐演变为推论虚拟历史人物的新索隐,同样陷入困境.当下关于小说人物研究的困境急需通过转型为"写人"研究来突围.  相似文献   

16.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而人物的语言又是小说的“第一要素”里的第一要素。所以,写好人物的语言,对于写好小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物的语言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之一。而这种艺术手段的高低,其重要标志,就是看它所达到的性格化程度如何。鲁迅小说的人物语言,达到了高度的性格化。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就是鲁迅小说人物语言性格化的写作手法.其手法有四:一是抓口吻,二是写情态,三是借话说,四是代陈述。前两点是人物的直接语言;后两点是人物的间接语言.  相似文献   

17.
从《兄弟》看余华小说人物塑造艺术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兄弟>是余华小说的一个新高峰.体现了余华创作风格的新突破,尤其体现在小说的人物创造方面.余华突破了以往小说中对人性暴力的偏爱,而更多关注暴力下人性的温暖与温情,使小说充满了人性回归和张扬的快乐.本文通过分析<兄弟>中几位主要人物的特点,阐释余华小说在创作上的发展,以及他赋予人物的时代寓意,即对时代的深深思索和对人性未采的热切关注.  相似文献   

18.
情态能表现作者或说话人的"评价"或"态度".根据Halliday的人际功能和Martin的评价系统理论.主要用情态量值来分析小说<傲慢与偏见>片断中的人物角色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情态量值的分析,揭示了小说语篇中作者对人物及事件的态度,明确了人物的人际关系,即权势关系.此研究有助于对小说人物的理解及欣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小说真正成为文学之正宗,是从五四时代开始得到确认的.小说正名所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其创作的空前繁荣.二十世纪中国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在现代小说里得到了全方位的反映,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舞台上出现过多少种人物类型,现代小说人物画廊里就有多少种维妙维肖的形象.鲁迅笔下的“孤独者”与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一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牛虻》中蒙太尼里与《荆棘鸟》中拉尔夫的人生 ,探讨宗教对人性的压抑以及人性的最终复苏。认为宗教反动的共性通过人物形象悲剧的个性充分展示出来 ,使得这类人物获得了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