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的障碍及其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化的核心理念强调在公共服务的供给上更多地依赖于市场,更少地依赖于政府。凭借效率上的工具优势,民营化得到了西方众多国家的青睐,也在中国公共事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实践。但是,民营化工具优势的发挥有其特定的适用条件,政府能力的不足、市场发育的不成熟和第三部门发展的不充分成为制约中国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的重要障碍。为此,需要在中国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中引入新的发展战略,即核心战略、竞争战略、结果战略、顾客战略和控制战略,以便有效地发挥民营化的工具优势,同时更好地彰显出公共服务的公共性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化作为公共事业改革的一种新模式,在西方国家取得了成功,但其发展却伴随着争议和矛盾.借鉴西方国家经验,中国渐进地推行了公共事业的民营化改革.但囿于固有的集权体制和公民社会的弱小,特别是公共事业改革取向定位的不明确,使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民营化改革模式存在理论滞后、指导思想缺失、规制不健全、政事不分、效率低下以及腐败等问题.唯有加强理论研究,坚持政府集权而不能越权、公平优先于效率等原则,准确定位"民营化"内涵,确立以市场竞争为核心的公共事业运作机制,才能使公共事业领域的民营化改革得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针对由里根-撒切尔民营化改革所引发的中国民营化狂潮,通过对民营化改革在理论层面支持、反对、中立等观点的全面解析,立足于转型期"强政府-弱社会"的权利格局,进而在民营化与市场化、国有化、非营利化的碰撞与诘责之中,得出只有确立以竞争为核心的市场运作模式,而不单单追求"民营化"的形式,才能实现公共事业的善治;民营化只是中国公共事业改革的一种可能选择,而不是唯一。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共产品民营化中的“去公共性”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共产品民营化价值取向扭曲,出现了"去公共性"现象,引发了公平性危机和公共责任危机.表现为政府在相关领域的财政投入不足、部分供给主体的"利益偏好"和部分企业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大众利益.我国教育事业、经济适用房、高速公路收费民营化中出现的"去公共性"现象,主要有理论、技术、企业和政府方面的原因.从强化公共产品公共性的价值理念、加强政府责任、健全法律制度等方面对凸显公共产品民营化中的"公共性"问题进行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民营化与逆民营化,已成为公共服务改革的两股浪潮。民营化以强调"效率至上"的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引导;逆民营化以倡导公平的新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基础。民营化认为,公共服务的最大问题是政府垄断导致的服务效率低下;逆民营化则认为,公共服务最大的问题是由于放任市场导致公平受损。为了解决问题,民营化开出的药方是引入竞争;而逆民营化则提出强化政府管制。民营化与逆民营化二者的较量,实际上反映了公共服务中市场与政府二者作用的差异与竞争。民营化信奉市场,逆民营化则信奉政府,事实上,任何一个开放的社会,其公共服务都是由市场和政府共同完成的。民营化与逆民营化实质上是两种并行不悖的治理方式,二者可并存、相互补充、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出租车行业的特点和现状分析入手,用萨瓦斯的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理论对出租车行业进行了分类。在分析了行业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出租车行业实施民营化的必要性、经济性以及政府现在相关政策的不合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出租车行业民营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从公共人事服务事业民营化与依法行政、公共人事服务事业民营化与行政行为以及对其监督规制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试图将公共人事服务事业民营化问题纳入行政法学的视野中进行考察,指出:民营化需要接受现代行政法中依法行政原则的约束;通过规范正当行政行为保障民营化的顺利推行;政府对民营化进行监督、规制避免民营化陷入误区。  相似文献   

8.
公共产品民营化和我国第三部门的职能走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西方国家率先实施了公共产品民营化的改革思路 ,促进了第三部门迅速在全球勃兴。对于改革开放 2 0余年且已纳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我国 ,公共产品民营化的趋势对我国第三部门的嵌入与成长起了重要作用 ,并直接影响我国第三部门的职能走向。  相似文献   

9.
公共事物的高成本运作及其民营化改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公共事物从来都是由政府垄断性经营与管理的,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公共产品逐步向私人产品特征转化的情况下,这种政府垄断经营演变为部分人的寻租源泉,由此越来越反映出政府在公共事物经营管理方面的不经济或高成本现象。其根本原因是,公共事物与其他企业一样,在整个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着内部人争夺利益的问题。由于政府垄断使得公共事物的产权主体不明确,故管理活动不能到位。只有当公共事物在民营化改革后,随着产权的明晰,管理才能到位,才能降低经营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10.
公共事业民营化的行政法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事业民营化是通过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的输出,意在缩小政府规模、降低政府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提升公共服务的品质。将民营化问题引入法学的视野,将民营化纳入法治的轨道,显得尤为迫切。必须以法律的手段对民营化的范围、民营化的过程以及后期监管等问题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11.
论政府在公共服务民营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政府失灵"的分析,指出公共服务民营化是解决"政府失败"问题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必然选择,并已成为全球行政改革的主要取向和不可逆转的趋势,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民营化的主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参与作用、监督作用、引导作用,所以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公共政策功能,从激励和规制出发,消除不合理的管制,完善相关的监管机制,对公众进行必要的帮助,以促进公共服务民营化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公立医疗机构民营化的路径选择与风险判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政府采用了渐进性的策略推动了公立医疗机构的转制与改革,民营医疗机构的数量得以大幅度攀升。尽管公立医疗机构民营化改革在增加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提高医疗机构运作效率与缓解政府财政负担方面显现了独到的优势,但是民营化的不良后果亦日渐暴露出来,尤其是民营化改革所内蕴的风险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在界定公立医疗机构民营化的内涵与可行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公立医疗机构民营化的实现路径,进而从医疗机构与患者的供需关系出发建构医疗服务提供体系,厘清医疗机构、患者与医疗保险机构等参与主体自身的内在风险因素,以及各参与主体间制约关系失衡时所引发的风险,包括新垄断风险、监管风险、软约束风险与社会公平风险等,力求全面地诠释公立医疗机构民营化的风险及其发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公共服务改革:理念与战略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服务直接包含着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公共服务改革可以作为政府管理体制进一步创新的突破口,通过探寻和建立较为合理的政府行为模式,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从而保障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等等都要求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公共服务改革。公共服务改革的总体思路应当以效率为基础,以公正为目标,建立合理的公共财政框架,保障效率基础之上的公正。公共服务改革要优先处理好两个战略层面的关系,即改革与竞争的关系、改革与监管的关系。这两大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公共服务改革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政府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用事业民营化是现代各国政府公共行政改革的重要方面。公用事业的民营化改革,能够激发公用企业的经营活力,提高公用企业的生产绩效,为公用事业市场提供有效竞争。从国外的实践经验看,民营化改革与政府监管二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政府对公用事业民营化的行政监管,能够确保企业间有效竞争的实现,同时减少公用企业生产的外部负成本。我国政府对公用企业的监管模式,包括采取特许经营制度以及对公用企业进行行政指导等方式。  相似文献   

15.
公立医疗机构民营化改革主张打破公立医疗机构垄断医疗服务的格局,在医疗服务的供给中引入市场的力量,以提升医疗服务供给的效率。作为一种亲市场的治理工具,民营化为提高医疗服务供给效率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对医疗服务供给中的公平性形成了威胁与挑战,为了有效地维护和保障医疗服务供给的公平性,必须恪守几个基本的原则,即负责任的民营化、强调监管的民营化、倡导竞争的民营化和有界限的民营化。  相似文献   

16.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内在冲突及替代性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本质,必须从公共服务体制转型的宏观视角才能加以把握。由于公共服务体制包括提供机制和生产机制两个基本组成部分,所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政策方案也必须针对服务付费和服务生产分别提供分类标准。公益性标准只能回应服务是否应当由政府付费的问题,无法回应服务是否应当由政府生产的问题,但是,现有方案却错误地将它适用于第二个问题,从而导致了政策的内在冲突。替代性政策方案的核心在于,将服务公益性的强弱和事业单位的组织形态转型要求分离开来,并且以二维的分类标准体系替代一维的公益性标准。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公用事业改革和发展,落后于我国整体的改革和发展步伐。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现行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政企合一、权责不清,生产经营的低效率,成本高、经营效益差,投资主体单一等。同时公用事业自身具备通过市场化来运营的特征和有利条件,因此可以采用特许经营、资本市场融资、BOT项目融资等方式作为其市场化改革的途径。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正确理解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统筹兼顾,全面推进,逐步深化,坚持普遍服务的原则,特别要注意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因此城市公用事业改革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作。  相似文献   

18.
法学视角下的公共服务民营化面临着公共服务民营化与传统公、私二分法理论的冲突;公共服务民营化是否同时受公法和私法调整;公共服务民营化中是否适用"法律优先"和"法律保留";公共服务民营化过程中是否存在"责任真空"等问题.中国的公共服务民营化改革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存在诸多问题,进一步改革面临重重障碍.应当理性认识公共服务民营化,构建规范公共服务民营化的法律体系,尤其是要防止出现"责任真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