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际语法隐喻的语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际语法隐喻是语法隐喻的主要类型,包括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从语用的角度看,人际语法隐喻中的语气隐喻相当于言语行为理论中的间接言语行为。在一定的语境中,人们使用人际语法隐喻可以维护礼貌原则,有效地表达对别人的礼貌。根据关联理论,人们理解人际语法隐喻的过程是一个寻找话语和语境最佳关联的推理过程。以顺应论来考察,人际语法隐喻是交际过程中说话人顺应交际语境作出的话语选择,是在与交际语境的动态顺应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话语标记的语篇组织功能强调交际主体对交际语篇的关注;语境顺应功能强调交际主体对交际语境的关注;人际互动功能则强调交际主体对交际对象的关注。话语标记语Alright在不同的语境里也分别具备这三大功能。在美国电视剧《Friends》(第一季)中,Alright在发挥语篇组织功能和语境顺应功能的同时,也在发挥着向另一交际主体作出提示和引导的人际互动功能,而当话语标记在发挥人际互动功能的同时也在对不断变化的语境假设做出顺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隐喻性话语的顺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的语言交际过程中,跨域映射及关联对隐喻性话语的工作机制似乎不具备充分的解释力。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能很好地解释隐喻性话语的工作机制。根据顺应理论,隐喻性话语的生成是说话人对交际目的的顺应,隐喻性话语的理解则是听话人对说话人交际意图的顺应,而语境既为说话人和听话人相互顺应的条件,同时也是两者相互顺应的动态的构建性产物。  相似文献   

4.
语境顺应是指语境和语言之间需要不断相互适应,即不断作出相互选择。语言与语境之间的顺应关系是双向的,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一方面语言要顺应语境,即对话语发出者来说,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时,要想表达得准确生动,除了遵循语言结构规则之外,还要注意语言策略的选择,运用一些巧妙的表达方式,从而使话语接收者产生共鸣并易于接受。另一方面语言也在改变和重塑语境,不同语境决定了词语的不同意义。语境对言语交际中某些语言现象可以起到帮助理解、辅助说明和补充意义的作用。理解话语意义只有依托相应语言环境才能得到确切解读。从语境顺应角度,通过语料分析如何运用语境进行语言选择和解读,旨在阐明语境在言语交际中对话语意义表达和理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词汇语用充实是字面词义在实际使用中的变化,包括收缩和扩充。顺应理论将言语交际视为一个进行语言选择和动态语境顺应的过程。因此词汇语用充实是发生在词汇层面上的语言顺应的结果,交际者需对交际语境中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进行顺应,动态地考虑顺应对象和顺应功能以生成话语意义,并且在顺应过程中存在着高低不同的意识突显程度。  相似文献   

6.
元话语是指语篇中能标示话语结构、提请对方注意或表明发话者态度的各种语言手段,它依附于话语而存在,虽不是话语的主体,但在交际过程中起调控话语主体信息的作用。本研究以顺应—关联模式为理论框架重新审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元话语标记的作用。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顺应—关联模式的理论框架内,跨文化交际中元话语可以视作发话者在寻找关联和顺应语境的基础上选择的结果,了解并关注其角色有助于发话者和听话者更好地养成元话语意识,以便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Verschueren(1999)提出的顺应理论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对语言使用规律进行跨学科研究,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话语的产生是一个对认知、社会和文化语境进行顺应的过程.Sperber和Wilson(1986/1995)创建的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提出话语的产生是一个明示的过程.说话人的关联假设决定话语方式的选择.在吸取上述两理论各自优点的基础上,提出顺应一关联交际模式.此模式在强调语言认知关联功能的同时,使认知、社会和文化语境具体化,统一了顺应理论对话语描述性充分性和关联理论对话语解释充分性,动态解读了交际中产生的歧义现象.  相似文献   

8.
语境是与语言有关的因素,语言是在语境中呈现,在语境中生成意义。人类交际中的社会文化特征是理解语言的重要因素,交际的过程也就是语境建构的过程。由于文化的差异和语境的复杂性,跨文化交际中的顺应比较困难。文化语境成为制约语言理解的各种因素。文化语境是理解交际的认知基础,它有利于我们解读语言交际的性质,消除话语的歧义。  相似文献   

9.
语境是言语交际所依赖的环境。语境影响和制约语义,影响交际双方话语的表达和理解。语境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语境对意义理解具有制约、解释作用。因此,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要注意在适当的时间和场合使用适当的语言。  相似文献   

10.
与陌生女性交际时,称呼语的选用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聚焦于陌生女性称呼语动态顺应可分为四个方面:社交者的顺应、社交语境的顺应、时空语境的顺应和心理语境的顺应,为人们与陌生女性交际时选择适切的称呼语提供了参考.在现实的交际中,交际者必须顺应各种语境因素的变化进行称呼语的调整选择,以达到有效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1.
称呼语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进行人际定位的一种语言活动,是人际交流中必不可少的要素。称呼语的选择体现了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角色关系、语用距离以及情感态度,恰当、得体的称呼语有利于促进言语交际。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是重视交际功能的动态语言,而语用学研究人们在语言使用中如何结合语境和意图来表达和理解话语的意义。从语用学的角度,借助语用得体、语用距离、语境顺应等理论,对语言修养较高的主持人的称呼策略进行动态的分析,有助于发挥媒体语言对大众语言的引领示范作用,从而推动社会语言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交际语境顺应视阈剖析语用失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失误是异文化冲突的常见现象,也是导致跨文化交际故障的重要根源。语言顺应论从本质上揭示了语言使用的重要特征:动态的选择—顺应。以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下的交际语境顺应理论为指导,就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语用失误的问题进行阐释,并提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应该是交际双方彼此对对方交际语境的顺应。  相似文献   

13.
从顺应论的角度出发旨在探讨顺应性对翻译研究的启示。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语言使用者按照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在顺应论框架内,翻译是一个对原语语境和语言结构客体之间作出动态的顺应过程,只有从语境关系、结构客体等诸方面对原语和目的语作出动态顺应,才能达到语用等值翻译目标。因此,顺应理论对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语境是跨文化交际不可或缺的"背景知识",正确的交际行为有赖于对语境的适应。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对目的语语言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交际文化的深层理解。只有通过对目的语深层文化的理解,才能从理论上解释纷繁复杂的交际行为的原因,才能避免各种"文化错误"和"语用失误",并且预见交际行为及其可能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商务访谈口译是一种复杂的动态交际行为。译员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要根据交际场合的不同对语境、交际者、双语文化差异等因素有较强的认识能力,即具备很强的语用能力。本文从顺应论的角度对商务访谈口译译员所应具备的语用能力作了阐释,并提出了获得语用能力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论从语言使用即语言选择的观点出发,阐明语言使用的过程是语言使用者随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而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法律文本翻译过程是动态顺应的过程,语境关系顺应及动态顺应为法律文本翻译中的词义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顺应论是维索尔伦提出的语用学研究理论,它强调语言使用过程中所做出的语言选择必须顺应交际的环境和交际的对象。广告是一种交际行为,它的最终目的是唤起消费者的兴趣,促成购买行动。广告语言必须顺应广告受众的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即顺应受众的语言、心理、文化和价值取向来实现广告的商业目的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8.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提出语用学研究应致力于探讨语言的运行机制,即考察交际者在特定语境里如何通过顺应性语言选择来满足其交际需要,实现其交际目的。就翻译而言,它是一种类似但更加复杂的语际交际活动,从译什么到怎么译,无不贯穿着社会、文化、认知等因素的互动、选择与顺应。语言顺应论把翻译纳入一个连贯统一的框架,给翻译研究带来三点启示:翻译是一个连续选择的过程,也是动态顺应的过程,更是语言顺应论下的翻译模式,其具有更强的解释力、操作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9.
在语言顺应论框架下的旅游语篇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活动.为顺利实现交际目的,译者必须通过原文了解作者提供的交际目的,充分理解作者通过有目的选择语言结构而传达的原语文化和交际规则;在此基础上,通过顺应译人语的文化语境和交际规则等因素来选择恰当的译文.  相似文献   

20.
语用预设作为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一直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在回顾和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依据,提出了广告语篇中语用预设的顺应模式,并指出广告语篇中语用预设的选择和使用是广告者对交际语境进行顺应的具体体现,顺应的具体语境因素可分为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