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魏之际是汉语从上古到中古演变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齐语的变化很值得注意。在《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罗常培、周祖谟)等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汉末几十年间齐地一带作家诗文用韵情况的整理归纳,对这一时期的韵部演变进行更加微观的区域性共时研究,显现出汉末齐地诗文韵谱的韵类特点和变化趋势,既验证了前人著述中有关韵部演变的基本结论,也发现了与罗、周等前人之说的不同之处,如模韵的独立等。归纳出的韵谱既有东汉韵部的一般特点,如鱼部麻韵转入歌部,歌部支韵转入支部等,又出现了跟三国韵部相似的变化,如职德分为两部,脂部咍灰皆韵字分离等,还体现了齐地方音的特点,如“风”字韵尾的变化。从齐地诗文的用韵不难发现,这正是处在一个汉语音韵发生转变的当口。  相似文献   

2.
新诗韵是指与旧诗韵相对而言且与现代汉语口语语音相谐和的新韵书。新诗韵九道辙是在前人诗韵改革基础上进一步通押合辙的产物,它包括“发、来、高、战、唱”五个专押的单一韵辙和“斗、诗、风、乐”四个通押的合成韵辙。今人诗词创作的实践证明,九道辙是可行的,从而在作诗选韵上突破了入声的限制,拓宽了韵域。  相似文献   

3.
利用历代传承的各类体裁的韵文材料来研究语音是汉语音韵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唐人首开利用诗文叶韵考察韵字读音的先河,但方法简单,没有系统,仅在考证方法上为后人提供一定的参考;宋人利用诗文进行古音研究,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但并没有太多方法论上的意义;元人对元曲等韵文材料的整理和运用虽然没有形成理论,但操作程序和研究结果是后人可资借鉴的,其方法已初具归纳法的模型;明人思维开阔,系统利用韵文材料进行语音研究,其方法是近乎完全归纳法的;清代朴学研究目的明确、材料可靠、手段成熟,时至今日,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邻接记次和韵段记例两种方法对罗隐490首诗的用韵分别作出统计,对所取得的数据采用不同的韵部分合标准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罗隐诗韵29部。研究结果说明结合这两种方法处理用韵材料可以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太平经》是我国道教初期的重要经典,对我国的思想、文化、历史和语言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在记录汉代道教思想文化的同时,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汉语面貌,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材料。以明代《正统道藏》中的《太平经》为考察对象,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搜寻所有韵文,从体式、押韵两方面对《太平经》中的韵文及用韵进行分析,探讨《太平经》的韵文体例及用韵特征。  相似文献   

6.
宋代四川诗人用韵及宋代通语音变若干问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穷尽考察宋代四川诗人用韵 ,系联韵字统、计押韵组合 ,得到宋代四川诗人用韵 17部系统。与宋代通语 18部韵系比较 ,四川诗韵合并了真文、庚青两部成为真青部 ,此外与通语韵系相同 ,通语韵系的主要音变也在四川诗人用韵中存在 ,因而四川诗人用韵系统是通语的西部变体。  相似文献   

7.
中唐诗人贾岛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影响很大。在对其诗歌进行穷尽式调查的基础上 ,映证了王力先生考证的隋 -中唐音系的正确性 ,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实际语音面貌  相似文献   

8.
李益诗歌用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益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现存174首。通过分析其诗的用的情况,可以看出其诗各韵部合用独用与王力先生《汉语语音史》中考证的隋—中唐的音系基本相符,也有一些韵例与晚唐—五代的音系相同。  相似文献   

9.
沈约诗文用韵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沈约诗文用韵,旨在得出其用韵概况,以期了解其用韵分部与《广韵》分部之关系。通过圈联、归纳韵脚,沈音共得四十六部。阴声韵十七部、阳声韵十四部、入声韵十五部。把沈音韵部与《广韵》韵目相比较,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的区别有四点,如《广韵》开合口分为两韵的,沈音同为一部;《广韵》中重韵,沈音中未见。四声分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先秦以来就有韵文叙事和散韵结合的文学传统。汉魏六朝小说中的韵文就已经具备了多种叙事功能。韵文在唐传奇中的功能更为丰富。唐人不但"有意为小说",而且也有意识地开拓了韵文在小说叙事中的功能,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独立"之始,就已经形成了这种以散韵结合为主要标志的多体浑融的文体形态。宋元时期的文献证明话本更多地是向更为成熟的唐传奇学习。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的互相影响使古代小说固有的散韵结合的叙事传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也使韵文在小说叙事中的功能变得更加丰富。宋元之后,随着占主流地位的小说语体的转变,小说的文体特征虽然出现了一些变化,但散韵结合这一特征却一以贯之。否定早期小说中韵文的叙事功能,认为叙述者大量引入诗词,并以此作为叙事手段肇始于宋元话本小说的观点其实并不恰当。  相似文献   

11.
《韵法直图》在我国音韵学发展史上有重要的位置,对近代音韵学界影响很大。本文根据作者个人研究心得,分析了《韵法直图》声母系统中"非敷合一"、"影喻合流"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汤式散曲小令用韵简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汤式是元末明初一位具有代表性和过渡性的散曲家。研究其散曲小令的用韵,将有利于大家了解这一时期散曲北小令用韵的一些特点。通过统计、分析、归纳得知:在其161首小令中,押韵方式共6种,有5类7首超越《中原音韵》的部界,用韵稍宽。与明代前期、中期、中后期代表性散曲家的北散曲小令用韵情况比较,发现汤式在小令用韵方面还是较为严格地遵守《中原音韵》的韵部押韵的。  相似文献   

13.
王九思是明代中期一位在诗文、杂剧与散曲创作方面成绩卓著的文学家,他为明代散曲北曲的复苏与中兴做出的贡献可圈可点.分析归纳他的北散曲小令用韵情况可知:在其232首北小令作品中,押韵方式共8种,有17类75首超越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的部界,用韵过宽.  相似文献   

14.
康海北散曲小令用韵简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康海是明代中期一位在诗文、杂剧与散曲创作方面成就卓著的文学家,他为明代散曲北曲的复苏与中兴具有开创之功.通过分析归纳其北小令用韵情况可知:在204首北小令作品中(不含带过曲),押韵方式共8种,有8类42首超越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的部界,用韵过宽.  相似文献   

15.
新诗有用韵和不用韵之分,旧诗大都用韵,其中律诗绝句偶句只押平声韵;韵书也有新旧之别。《九道辙》是据现代普通话语音编著的改革新韵书。普通话虽无入声,而按音值,平(阴平、阳平)、仄(上声、去声)分明,作律绝依然适用。据调查,旧读入声常用字1313个,派入上声、去声的704个,入声字仍为仄声,派入平声的615个入声字(阴平159、阳平456)仅占《九道辙》全部常用韵字的12.5%,并且该韵书为每个旧读入声字右上角都嵌有小六号‘入’字以便识别。从总体看,在7696个常用韵字中,平声3909个,仄声3787个,平仄交替基本相当。而从押韵看,615个入声字派入平声,扩大了平声字群,也就扩大了押韵的领域范围,为今人写律诗绝句提供了方便。《九道辙》对写新旧诗、格律体都是一部新颖而实用的韵书。  相似文献   

16.
明代江西词人用韵大体可以分为14个韵部。阴声韵7部,阳声韵6部,入声独立为1部。词作主要反映明代官话语音,同时有方音流露。其中有的用韵特点反映了江西赣方言的内部差异。  相似文献   

17.
明代北散曲在承继元代散曲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着自己的发展特点。在用韵方面,它以《中原音韵》为宗,但有所突破;押韵方式上,种类有别,各韵部中平、上、去声字的合押情况也多有不同;用韵宽严方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遵守《中原音韵》韵部中韵字押韵的程度各有不同,超越《中原音韵》韵界不同韵部韵字合押的情况也各有特点。这反映出了明代北散曲小令的用韵特点。  相似文献   

18.
运用穷尽式系联方法,归纳出刘长卿诗歌用韵系统:近体诗阴声韵、阳声韵共22部;古体诗阴阳声韵共18部,入声韵7部。并将刘诗用韵与相同时代不同地域,以及相同地域不同时代的诗人用韵进行比较,进而探讨刘诗用韵的特异之处及其与通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陈子昂 ,古文运动倡导者 ,现存诗 12 7首。本文对其诗用韵情况进行分析 ,运用与《广韵》和王力考证的隋—中唐音系进行比较的方法 ,得出陈诗用韵的一些特点 ,这对于研究初唐时期的实际语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历来对李白诗歌的研究多以诗歌内容为主,很少有专门从形式方面(包括格、律、韵)来研究的。这不能不说是李白研究中的一大缺陷。研究李白诗歌中的混韵现象,说明对平水韵的改革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