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加强实训管理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证。本文从建立合理的实训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实训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实训实施计划、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四个方面探讨了加强实训管理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
王茜 《人生与伴侣》2022,(31):41-43
<正>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是一个需要深入实践的专业,实训教学实践是这个专业重要的教育教学环节,是课堂教育的延伸,是对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只有通过实训教学实践,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合高星级饭店的应用型人才。只有通过实训教学实践,学生才能对这个专业的各个环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专业技能才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蔡旺 《百色学院学报》2012,25(2):128-131
文章首先分析广西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过程管理的现状,然后提出广西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过程管理的建议。建议主要从基本目标、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实训情境、实训内容、实训方式、实训方法、实训手段、实训组织与管理、实训考核、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进行实训教学过程管理。  相似文献   

4.
德国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环节的优势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环节和我国职业教育相比较有明显优势,实训教学所占课时比例很大,学生动手能力很强,教学计划完善,教学任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完成,能系统的完成技能教学任务。实训教学环节的师生比合理,实训教学设备与学生比例合理,实训教学环境的情景模拟真实。相比较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实训教学课时量较少;实训教学的师资水平较差;实训教师严重不足;实训师生比过大;实训设备数量少;难以达到教学效果。建议加大实训设备投入,采用岗位轮班制,增加学生动手实践时间;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和激励制度;加强教学研究,制定科学可行的实训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5.
当前,各行各业越来越需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实用人才,因此需要加强对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的意义、内涵和具体措施三个方面,研究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训教学,提出切实加强实训教学的改革和建设。  相似文献   

6.
工程实训是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实践环节,提高实训教学质量是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针对目前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我们应加强全过程管理和考核,建立全面考核体系,从而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为今后开展实训教学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钟颖 《宿州学院学报》2014,(11):112-116
商务英语实训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是区域性教学资源不均衡;二是实训内容与行业发展要求不协调;三是实训场地与实训教学要求不协调;四是产学结合流于形式。利用云计算技术来整合优化全国商务英语实训教学的优质资源,并搭建商务英语实训教学云计算平台,使学生在此平台上能自主操作实训模块,教师和企业能通过云客户端共同参与指导和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企业参与合作教学的积极性并解决实训教学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校内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最能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色。目前,我国的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在体制机制、实训设施的建设、实训质量管理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提升高职校内实训教学质量是值得研究和强化的主题,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管理应用于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是技术发展的趋势,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将计算机实训课程与IT项目开发主流方式结合符合高职教学规范要求。从研究项目管理与高职计算机实训课程结合的模式、方法等方面入手,讨论了项目教学的重点实施要素,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院的数控车实训教学,如何从无到有,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以工程实践为中心,基于CDIO思想,设计教学运行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结合我院自身的办学宗旨,在教学方法与理念上,加强现场教学与示范教学,定制多元化的成绩评价方式,从各方面提高与保障我院数控车的实训教学的顺利运行。实践证明,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得到提高,改变了传统实训的操作体验式教学,推动实训教学创新,促进工程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建筑类高职教育具有行业性、技术应用性和市场导向性特色,论述了建筑类高职教育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学制结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教学特色。提出了把建筑行业岗位群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作为课程培养目标,理论课程内容应强化应用性,理论与实践内容要充分整合,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岗位技能的培养等观点。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管理是依据教学质量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对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进行质量价值判断的过程。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法等,对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管理与多元评价进行实证研究。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存在重视程度不高、管理流程不规范、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依据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语言习得理论的观点,英语教学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现多元化教学评价及英语教学评价动态化管理,结果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教学管理部门督促、指导功能,加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管理.形成多元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和成人高校合并后,高职院校中的成人教育如何发展问题,这是一个极为现实又很重大的课题。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相结合,是高职院校为社会服务的重要功能,也是成人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的结合点和共同点,因此,发展成人教育是高职院校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高职院校要把成人高等教育办出具有自身明显特点的高职成教特色,必须更新观念,明确定位;要在资源配置、硬件投入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统一纳入学院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具体计划;要创新思路,突破常规,用"前伸后延"的方法,拓展生源市场,把高职成教做大作强。  相似文献   

14.
由于教育理念滞后、理论指导缺乏、师资队伍单薄等原因,职业教育依然满足于全日制在校生教育,而没有以为城镇化发展服务为己任,切实地将失地农民的教育与培训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去。基于实现城镇化发展目标、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失地农民转化的需要,应该对职业教育进行改革,从政府与学校两方面着手,探索如何构建全新的职业院校社会教育体系,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从而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职业教育就业能力的分析制定相应措施来提高就业意识、加强就业能力,并建立起一系列就业能力指标体系,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当前面临的社会就业问题,结合企业、行业发展现状,反向更新教学思想,以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为参考分析出适合当今就业环境的人才培养策略,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调整专业设置,改变教学方法,改进和完善当前教学环节中的不足,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实现就业的功能,为缓解当前毕业生就业困难、就业人才分配不均的现状作出相应的调整,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高素质人才,全力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经济转型拐点”关键时期,而职业教育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万能钥匙”.我国职业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进而实现农村转移农民有序市民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进而增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产业梯度转移,进而实现我国东中西部整体经济转型;增加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进而节约企业生产成本.与此同时,我国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劳动力市场工资趋同导致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工业化进程加速给职业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为此,应实行全国统一的国家资格制度、重视职业生涯教育和建立相对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等.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高职教育改革的重心与生存发展的价值主要在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高质量的教育管理是高职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要素。高职院校应立足于新时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精准把握教育管理目标定位,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方法,创新教育管理的实施路径与策略,并能持续优化和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是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使得高等职业教育获得跨越式发展,但同时,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已经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双师型”师资是高职教育师资建设的主要素质特征。为此,高职院校应采取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改善教师的职称结构,积极改革教学方法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必须重视人文素质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院校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既要根据客观实际重视职业技能教育,又要从人才素质结构、全面发展出发重视人文素质培养。为此,要改革课程体系,创建人文素质教育环境,并把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职业化、实践性、人本化、无缝对接等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学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应学习其基本精神,应从我国国情和高职教育特点出发,从校企合作、教师培养、素养教育、教学与学习、教学改革几方面合理借鉴,努力创造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