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变文中的被动句式有“于”字句、“为”字句、“为……所”句、“见”字句、“被”字句、“吃”字句以及“为”、“见”、“被”、“交”两两结合而构成的综合式等多种。不过前四种被动句式用例甚少,是上古句式的残留;其中“于”字句、“见”字句则因句式间的类化作用而出现了特殊形式,“被”字句结构形式多样化:A、可以带关系语,引进施动者;B、动词后可以带多种性质的宾语;C、动词后可以带多种形式的补语,具有前代所没有的特点,成了被动句的主要形式,另外又出现了“吃”字被动句式的萌芽。这说明,被动句式在唐五代时期已有了很大发展,表现了中近古被动句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把”字句是汉语中最具特点的句式之一,也是语法学界研究的热.最之一。从上世纪20年代至今,“把”字句已有80多年的研究历史。前人对“把”字句的研究无论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把”字句的句式研究、“把”字句的相关句法成分研究、“把”字句的功能研究、“把”字句的语法化研究及历时演变研究等几个方面。当然,“把”字句的研究中仍然存在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包含被字结构的把字句-N把N1被(N2) VP”是把字句的一个小类,和把字句有必然的联系,但也有自己的特征.文章从两个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共时角度研究它的句法特征、语义表达、成句动因;历时角度研究它的演化过程和用频低的原因.结构上,该句式是“把字句”前半部分和“被字句”后半部分的截搭;语义上,该句式有“把字句”的主观处置和致使义,也有“被字结构”的遭受义,只是不同小类突显的语义重点有差异;语用上,该句式有了现代汉语中“把字句”、“被字句”不具有的消极义,这是这个句式所赋予的.该句式所表达的不仅是“把字句”和“被字结构”简单的叠加,还有各种附加义.  相似文献   

4.
在实际语言的接触中,我们看到“使”字句和“把”字句二者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这使我们想到有这样几个问题是值得加以探讨的:一、“使”字句和“把”字句究竟有哪些类似之处?二、“使”字句究竟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应该怎么分析?三、“把”字句究竟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应该怎么分析?下面分别加以讨论。一有不少“使”字句可以把其中的“使”字换成“把”字,也有不少“把”字句可以把其中的“把”字换成“使”字。这里只举句中用同一个动词的若干句子为例,以资对  相似文献   

5.
《醒世姻缘传》是用山东方言写就的清初白话小说之一,其中有大量的“把”字句和“将”字句,它们是处置式的主要类别。从两种句子数量悬殊的现象来看,清初时期,“把”字句作为一种新兴的语法旬式,在白话小说中有很强的生命力,而“将”字句书面语意味较浓,因此其处置用法逐渐被“把”字句替代,从书面语中日渐退却。对《醒世姻缘传》这两种句式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问世年代稍晚的《红楼梦》中处置甸的研究提供参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将”字句与“把”字句基本相同,因此大都可以互相替换,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将”字句结构简单,“把”字句结构形式复杂;“将”字句文言色彩较浓,多用于书面语,“把”字句口语色彩浓,多用于口语。通过定量分析统计了两种句式的使用比例,认为语体差异是造成“把/将”句共时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新疆汉语方言的“把”字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汉语方言“把”字句的一大特点是“把”字句的泛用。这种泛用一方面是指新疆汉语方言“把”字句的使用超越了普通话“把”字句使用的条件范围,另一方面是指就某些句式来说使用频率高出了普通话的使用频率。这种泛用的原因之一是少数民族语言影响。  相似文献   

8.
副词“就”、“才”都有多个义项,用法也极其复杂,但是,我们认为与“了”相关的,首先是关于时间的,因此,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只探讨表示主观量“早”、“晚”的“时间词就……”、“时间词才……”两个句式中“了”的隐现问题。“时间词就……”、“时间词才……”在所表达的主观量上构成反义,但是,其中“了”的隐现原因,重要的并不是它们所表达的主观量,而是其客观语义基础。即:“就”表示的是两个历时过程相接发生,“时间词就VP”中的时间词所表示的时点是不断流逝的时间流中一个滚动的点,“就”字句中“了”的隐现与其中动词的自主性、非自主性相关。“才”字句中一般不出现“了”,则是因为“才”已经表示了“实现”义。  相似文献   

9.
“特指问无动把字句”在山西文水方言中使用频率较高,用来询问话题对象的情状或处所。文章从共时平面出发,分析“特指问无动把字句”的句法特征、语义表达和语用功能,说明该句式是一种特殊的处置句式。  相似文献   

10.
“得”字句式的多义性可以解读为“得”前后两个概念结构接合时借助了不同的转喻链,而不同的接合模式对应不同的句式义。以小说《士兵突击》为研究对象,对“得”字句式进行穷尽性分析可以甄别出“行为—前时段—达成”“事体—参与者—状态”等七条转喻链,分别对应达成、伴随状态等七个句式义。这些句式义以达成义为核心构成一个语义网络,其中达成义最为典型,其他句式义均由达成义利用转喻机制引申而来。本研究佐证了认知语言学“意义具有理据性”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11.
把字句的动词从句法上来说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和代词,从语义上来说可以是动作动词、经验动词、性状动词。把字句动词的制约因素有三:把字句语义特征的制约、把字句句式类型的制约、语用的制约。把字句表示处置,也可以表示致使,因此进入把字句的动词可以是自主的动作动词,还可以是非自主的动作动词、致使动词、具有使动用法的动词和形容词;有些动词能作某些句式的主要动词,但不能作其他句式的主要动词;有些动词既不是动作动词,也不具有使动用法,但在一定的语境里也可以用于把字句。  相似文献   

12.
在近、现代汉语中存在着一种没有动词述语的“把”字句,学界对其关注甚少。了解分析“把”字句的分布、结构、意义、产生时代和地域等几个方面,并对这种“把”句式进行讨论,以期对其有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最简方案框架下,运用vP壳讨论现代汉语中几种典型“给予”义“给”字句的生成,探索这些句式的句法特征。现代汉语几种“给予”义“给”字句是典型与格句在不同句法层面上的派生。典型与格句能否转换为双宾语句式受动词语义特征的影响,只有带“移出”义动词的给字句才能转换成双宾语句式,并进入紧缩式。如果动词只有“移动”义,不带动作趋向,句子进入紧缩式就会产生歧义。句子歧义可以通过区分具体语境中动词的“移出”义和“移入”义来消除。  相似文献   

14.
安徽庐江方言中用“把”字句和“给”字句来表示处置和被动,但除了表示处置和被动以外,庐江方言中的“把”字和“给”字还具有普通话中“把”字和“给”字不具备的涵义。通过对庐江方言中“把”字句和“给”字句的总结和分析,有助于对庐江方言的研究,甚至是江淮官话以及现代汉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运用单点描写、共时比较及历时溯源的方法,分析淮北方言中介词“拜”的用法、特点及来源。其用法:一是通过“拜十名”后动词的复杂结构关系表示处置,二是通过“拜+名”的特殊结构表示埋怨、责怪和无可奈何,三是通过“拜+名+动/形的”结构表示描写。其特点:“拜”字结构后的动词主要为动作动词,整个句式表示人或物对另外的人或物施加影响或处置而产生了某种动态化的结果,“拜”字句的处置用法和它表使令意义的用法关系密切,“拜”字结构后的动词可以是一个光杆动词等等。其来源是:从句式平行和读音的相似上看,淮北话中的介词“拜”和普通话中的介词“把”是历史同源词,“拜”应该是“把”的读音变异或变体。  相似文献   

16.
“把”字句是汉语中运用最广泛、作用最显著的重要句式之一,前辈与时贤们对此已经做过不少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对于“把”字句,汉语学界传统的看法多认为是用介词“把”将宾语提前,语义上是用来表示处置义,“把”字后的词语多属于定指的事物,“把”字句的动词不单独出现,即不能是光杆动词。近年来又出现一些新理论,这些新理论很引人注目,他们从不同角度来观察“把”字句,使研究越来越深入。  相似文献   

17.
崔云忠 《东方论坛》2016,(4):117-125
“我把你(这/那个)NP”结构是口语中常见的句式,其构成成分多样,表义复杂。该结构受到典型“把”字句的影响,并发展出表示“对某人进行处置,并企图使某人受到到某种影响”的意义。而且,该结构为完整的结构式,经历了弱语境>强语境、主观性>交互主观性的语法化过程;在其语法化过程中,“类推”“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语境扩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把"字句与"被"字句是两种表示致使义的句式,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对比性.文章引入"致使力的传递"这一概念,基于致使力传递的观察视角,提出"把"字句表示正向致使,"被"字句表示反向致使,并分析二者的异同.二者的共同点在于:致使的发生认知域,致使者的强施力性和被使者的强受力性,以及语义重心--被使者及其变化.二者的差异性在于:被使者的直接受影响性与间接受影响性,致使者的间接致果性与直接致果性,动态过程性与静态叙述性,致使力的非单一来源与单一来源.  相似文献   

19.
"由"字句、"被"字句这两个句式既有相似点,又有细微的差别.在"由"字句中,"由"和介引的对象的位置相对灵活,可以居句首,也可以居第一个名词的后面,但"由"介引的对象一定出现,不能省略;在"被"字句中,"被"和介引对象的位置相对稳定,一般不能居句首,但"被"介引的对象可以出现,也可以省略."由"字句、"被"字句在语义和使用频率上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形式动词句具有处置义,与“把”字句、SVO结构、受事主语句等构成处置义句式的原型范畴,在形式上它们具有变换关系。除了SVO结构,其他三种句式都是将受事置于核心动词之前。形式动词句和“把”字句在结构形式和处置义方面表现出平行性,非典型“把”字句和典型形式动词句共性较为显著,常可以用来对同一事件进行编码,但形式动词句的结构比“把”字句更松散,处置意味较弱。典型“把”字句是一种对“把”后受事有所移情的主观处置式。形式动词句则是一种客观处置式,具有表好表多的语义倾向,是编码复杂事件的优选项。客观构式的形成借助了介词“对”的语义、语法特性,以及语块“形式动词+动词”对动作过程的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