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植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价值在于提升职前教师就业竞争力并为未来教师专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当前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不足,与教师教育的研究者和承担者在思想观念上对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重视不够,课程体系、培养机制不利于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相关.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培植必须通过把处于边缘地位的实践课程提高到与理论课程同一高度...  相似文献   

2.
职前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有赖于职前英语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同伴观摩是同伴问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反思和共同发展教学技能的一种重要途径,体现了良好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在职前英语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中有效实施同伴观摩有利于提高职前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有利于促进职前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实施关键是设置一体化的课程.本文认为,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一体化应处理好学术性与师范性、学科性与教育性、教育理论类课程与教育实践类课程、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等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相互贯通的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着课程理念落后、课程结构失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单一、学科内容和教学方式陈旧,教育实践环节薄弱、教育实习流于形式等问题。要从确立科学合理的办学定位、重塑教师职前教育理念,创新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更新教育学科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转变教育实习方式、强化教育实践管理等几方面入手,重新构建职前教师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尚未进入教师职业现场的师范生,其专业伦理的建设通常在入职之后才被关注。教师专业伦理的培养应该贯穿师范生职前培养的全过程。对当前师范生的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在培养理念、伦理标准、课程体系、教育和实践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可以发现师范生职前和入职后专业伦理建设一体化的思路以及从"一般思想道德"转向"教师专业伦理"的理念,从而探讨师范生专业伦理建构的主要内容、师范生的教师专业伦理标准、教师教育课程的专业伦理性构建以及教师专业伦理职前职后一体化建设的社会文化支持系统等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6.
教学技能对于职前教师从事未来的教学工作有着重大意义。对教师能力训练课程的学习是职前教师形成各项教学技能的重要方式。调查教师能力训练课程的实施情况,以及其对职前教师教学技能产生的影响,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等维度分析教师能力训练课程的实施效果。同时,根据该课程的内容、课时安排和训练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便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师能力训练课程在培养职前教师教学技能方面的作用,从而提升职前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型"教师的培养从职前开始的观念基本确立,但职前教师教育仍在传统的技术型教师培养模式下运行,因此,构建可行的"研究型"教师职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本文就"研究型"教师职前培养的理论基础、培养目标、实践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推动教师教育模式改革,适应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需要,提高教师培养质量,促进教师群体由技术型向研究型转变。  相似文献   

8.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践课程改革构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高师院校还没有把教育实践真正作为一种课程去建设,职前教师培养的基本取向依然是强调专业知识的理智取向。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践课程亟待改革。改革教育实践课程首先要对其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科学地确定教育实践课程的课程目标,恰当选择课程内容,正确地进行实施与评价,突出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9.
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是职前教师教育的核心问题,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以实践为取向的课程规划,通过三层递进式实践课程的实施以及大学指导教师和基地校的充分合作,使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获得全面的扎实的实践技能与基本的教育实践经验,实现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院承担着教师教育的任务。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应把教师的职前培养,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在职教师、教育行政管理干部的职后培训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来考虑,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办教育硕士课程,形成本、硕连读的高师教育格局,并逐步形成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微格教学作为培养职前教师教育技能的一种手段,受限于人们对教育的理解。因此,传统的微格教学需要反思和重构。微格教学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行为主义、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等不同的教学理论的影响,因此需要结合各种理念的长处来构思与实践微格教学,使得整合观下的微格教学,能够兼顾教学知识、教学行为与反省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职前职后一体化是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职前职后课程体系相互独立,互不关照,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的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人们的教育观念、教师教育各阶段的培养培训目标的确定、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与实施机构等多种因素有关。我们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来规划教师教育的职前职后培训,合理确定各个阶段的培养培训目标,进行课程体系设计,使得教师教育各阶段的课程设置,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照,形成科学合理、体系连贯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3.
教育性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不是教师范生如何简单、机械地掌握一些小学教师需要的教育教学知识,而是需要教师范生能真正按照小学教师作为一名"教师"的角度去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教育性小学全科教师能够真正从事教育性教学活动、能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能真正践行教书育人理念,其主要具有教育性、合伦理性、综合性、卓越性和特殊性等特征。教育性小学全科教师培养途径主要涉及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两个方面:职前培养主要可通过思想引领、课程重建、转识成智、实践指向等思路进行改革和创新;职后培训主要可通过外部给予式、外部诱发式和自主内发式等培训方式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职前教师教育重视实践能力培养,但是缺少对实践能力的有效考评。职前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多采取学分制考评方式,其教育实习和见习则缺少有效的考评,教师资格证申请也未重视实践能力考评。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有效考评,应从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教育见习和实习、微型课演练等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5.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即TPACK已成为职前教师知识结构中的主要内容。它是学科内容知识、技术知识和教学法知识三者之间动态整合的产物,其表征是教师利用技术进行有效教学实践所需掌握的知识,具有综合性、动态性、情境性、个体性、缄默性、实践性等特征。为了使职前教师具备TPACK,需要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法课程,以突出TPACK的学习要求;运用TPACK框架设计教案,进行示范教学;加强职前教师教学实践和反思,促进其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发展;搭建职前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TPACK的交流与共享。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高师院校承担着教师职前培养的任务。高师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关键环节 ,因此 ,高师院校必须重视教育实践环节 ,从时间安排、实践形式等方面 ,加强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以提高教师职前培养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我国职前教师实践教学经历了曲折发展、重建探索、改革繁荣和自主创新四个阶段。从价值、实践和改革三方面来看,职前教师实践教学经验可归纳为:贯通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大实践教学观,彰显中国特色的实践教学探索,适应时代的实践教学改革。展望未来,需要重塑知识观,深入认识职前教师能力形成的实践属性;注重实践性知识抓手,有效提升职前教师教学能力;激发职前教师主体性,持续提升教师职业能力,以此更好地促进新时代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校工作重点在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改进。高师英语专业应重视教师的专业性与教师教育的职业性、社会需求的多样性与人才规格的复合性以及教学大纲的规定性与教学实践的开放性等方面的问题。顶岗实习能帮助学生体验真正的教学实际,是高师人才专业化培养的一种新模式,是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体系的桥梁。课程模块化是对学分选课制的有效补充和深化,有助于学分制的实施和弹性学制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职前教师教学能力是准教师为顺利从事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其中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等。研究依据职前教师教学能力的3个维度设计了封闭与开放相结合的问卷调查。通过SPSS 17.0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X大学职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基本情况。分析发现,影响职前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因素为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职前教师学习品质。根据目前教学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根据学生需求设置教师教学能力训练课程;基于中小学教学现场进行教学能力训练;强化职前教师自我导向的学习观念等。  相似文献   

20.
被誉为“爱沙尼亚的启蒙圣母”的塔尔图大学是爱沙尼亚最早开展师范教育的高校,既反映了本国职前教师教育发展的需求,也是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发展的缩影。塔尔图大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经历了从通过技能提升获得教师职业身份、培养理论基础夯实的从教人员到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性嬗变。在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建设中,构建了以培养教师候选人的综合素养的课程目标,依托主题将教师教育知识统整为课程内容,推行“反思—探究”教学策略,优化课程实施方式及依托信息技术,完善课程评估手段,彰显出课程内容注重时代性、课程设置以学习者中心、课程谱系理论与实践有机交融以及课程制定与实施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