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亩三分地     
田野 《山西老年》2013,(5):24-24
一亩三分地,原是一个烂河滩,叫赵家滩。自我家承包后,便叫它一亩三分地。叫顺了,全村人也都这么叫。对于那块地,我早主张退掉。父亲不,说要种到死。因为那一亩三分地,曾是他的骄傲。烂河滩三面环山。夏天,山水常把庄稼连根拔起,颗粒不收。河滩地浸水,一脚踏下,四周冒水。地里草比庄稼深,到处荒草萋萋。包产到户时,没有人愿意承包这块  相似文献   

2.
《山西老年》2010,(9):51-51
原文: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镇。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解读: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  相似文献   

3.
一年一年又一年。这不,又是一个中秋节。一个在中国极其重要的节日。家家都在吃着团圆饭,都在享受团聚的喜悦。当然,我家也不例外。按照每年的惯例,聚在一起的一家人,在一起吃顿饭,饭后聊聊家常,赏赏月。  相似文献   

4.
新桃花源记     
卢荻 《源流》2012,(9):70-73
晋末年间,陶公著《桃花源记》,既成千古美谈,皆往事也。华夏大地,历经沧桑,山河锦绣,田园沃厚。探粤西北之怀集,桥头镇之黑岩村,却别有天地,乃新桃花源也。且看新之桃源,四面石山,拔地而起,悬崖峭壁,溶洞奇异,山峰参差,突兀峥嵘,灌木点缀。山脚桃林遍野,竹海茫茫,相互辉映,蔚为奇观。相传南极仙翁,云游至此,感其灵气萦绕,...  相似文献   

5.
谁是谁的谁这个世界上,谁也不是谁的谁,同样,谁都可能是谁的谁。一直不喜欢肥肥。但,她突然就死了,然后娱乐频道里满天飞着她的生平过往。你不想关心她都不行。娱乐圈的人,连死,都具有娱乐性。实在可悲。她的情史被重提。揪出一负心汉:郑秋官。肥肥与秋官,当初也算是两情相悦,厮混了十年,后来分开了,男的一去不回头,女的恋恋不舍,说的想的恨的骂的全是他。对于这个肥女人,说什么好呢,一声叹息吧。她与秋官离婚,二十年后,重逢,当着几千几万人的面,她问他:  相似文献   

6.
一日,同学向我诉苦,说跟老婆再也过不下去了。我很感到意外。当初两人的恋爱可是轰轰烈烈,在同学间传为佳话。没想到,才结婚两年,突然亮起红灯。第一感觉,是可能出现了婚外情,彼此不再相爱。然而同学的解释颇让我感到意外,是因为他们过于看重这份情感了。原来,同学由于工作关系,两地分居,成了名副其实的周末夫妻。正是同学的久而不归,让空守家中的老婆,开始对他疑神疑鬼。  相似文献   

7.
辜汉保 《老友》2011,(7):21-21
九秩春秋,斩棘披荆路,岁月峥嵘。南湖一大起航,气贯长虹。高擎马列,缚苍龙,旗耀长空。毛主席,英明领袖,运筹帷幄征程。特色振兴华夏,领中华崛起,伟绩丰功。科学共谋发展.国运昌隆。为民执政,党旗红,立党为公。开盛世,中流砥柱,神州威展鲲鹏。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听说一位老朋友"双规"了。我吓了一跳,因为,这是绝不可能的。他早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了,至少10年前就退到二线。他和我,相识半个世纪,此公谨言慎行,遵纪守法,勤劳奉仕。上下左右,保持着不亲不疏、不近不远的关系。党政财文,凡权力部门,他都尽量不搅和进去。因为没有欲望,人们对他也很放心。  相似文献   

9.
李镜 《山西老年》2011,(6):16-16
离休干部老王,今年82岁,身体倒也强健。他三年前丧偶,从此独居。一个月前,经不住儿女们相劝,老王决定到大儿子家住些日子。他原计划住个一年半载的,结果不到一个月,便回来了。问他为何匆匆而归,他说":不如一个人自在。"究其原因,老王娓娓道来。原来,儿子儿媳都很孝顺,特别是儿媳待他更是不错。儿媳常常变着花样给他做饭,还给他换洗衣服。但是,儿媳就是有个"毛病"———爱干净。老王用过的马桶,她还要重新冲洗一次。有一次,老王在吃饭时打了个喷嚏,儿媳不由地皱眉,儿子忙说:"以后要打喷嚏去卫生间。"老王有点耳背,有次打电话时声音高了些,儿子便出来干涉,"低声点,  相似文献   

10.
爱在教师节     
《源流》2011,(17):88-91
有一种付出,叫耕耘。播种的是知识,收获的是成长。有一种职业,叫园丁。挥洒的是辛勤汗水,换来的是桃李芬芳。有一种比喻,叫红烛。照亮的是别人,燃烧的是自己。有一种恩情,叫培养。送走的是千万学子,留下的是岁月悠长。对每个人来说,在我们从顽皮稚童到  相似文献   

11.
17世纪荷兰殖民者统治台湾,当时,清政府已经建立了大陆的统一政权。郑成功在东南沿海一带组织抗清复明斗争,未能取得胜利,为了能有一个更好的立足之地,转而收复台湾却取得了成功,但郑成功始终以明朝孤臣自居。其子郑经主政后期,开始图谋偏安割据,终被清政府收复。  相似文献   

12.
曹溶是清初著名词人,他的词能确定作于任职山西期间的,有30首,几乎占他全部词作总数的1/6。在这些作于山西的词中,曹溶经常通过登览古迹抒发深隐的故国之思,如《绮罗香·云中吊古》和《永遏乐·雁门关》等。作者采用融藏今典于比兴的艺术手法,深隐地表现当代史事和故国之思。  相似文献   

13.
清初浙江人张斐,交结遗民志士,图谋反清复明,康熙年间两次潜渡日本长崎,效仿乡贤朱舜水,乞师德川幕府。德川氏遣儒臣大串元善与之数度晤谈,留有《张斐笔语》。张斐旅日期间,还与大串元善、今井弘济、安东守约、安东守直、武冈素轩诸人有书信往还、诗文唱和,安东守约集有《霞池省庵手简》。两书内容丰富,涉及制度、学问、史事、风土物产,可见中日间文化之关切与认知程度。本文即将两书置诸清初渡海遗民的历史背景下加以释读,并结合其他文献,发掘此间文化寓意。  相似文献   

14.
董建中 《东方论坛》2020,(2):137-147
田文镜是雍正朝名臣,雍正帝赞为“天下巡抚第一”,是有清一代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现当代学者一致认为他原属汉军正蓝旗,后抬至正黄旗。田文镜的自陈奏本及《缙绅录》等材料,可以确证他原属汉军镶蓝旗。这一错误,源于清国史馆对他的记述,而地方志等的记载反倒是正确的,这提示我们,面对清人旗籍记述有歧异时,应高度重视地方文献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朱之锡治河     
清初河患异常严重,清承明制设立河道总督。朱之锡是清代第二任河道总督,他在任期间提出了具体的治河措施并加以实施,使河患得以减轻。朱之锡为治河鞠躬尽瘁,病死于任上,因此,深受沿河百姓爱戴,死后被沿河百姓称为河神。  相似文献   

16.
钱谦益降清后,短暂仕清,托病辞职返乡,先后两次被捕,原因不很明朗,主要是清政府对贰臣不信任,兼有各类人物在证据不确的情况下告发,仓促成狱。虽然,钱谦益能够逐一化解,财尽案结,思想难免波动;他坚定了立言于世的决心,勤于著述,力求将功补过。  相似文献   

17.
汤寿潜是晚清民初著名的思想家和立宪派,是绅商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清末预备立宪运动中,汤寿潜与张謇、郑孝胥等绅商名流参与其间,积极策动清延预备立宪,关注官制改革,参与发动、组织国会请愿运动,对清末立究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清政府在立宪问题的延误,汤寿潜对清廷渐生离意。武昌起义后,汤寿潜从权应变,由立宪走向共和。  相似文献   

18.
江藩撰写的《汉学师承记》历来被视为清代学术史的重要资料,但是在该书学术内涵的解读方面尚有待发之覆。此书的学术意义与作者的撰述动机密切相关。江藩撰写本书特别与阮元总辑《国史儒林传》一事有关,江氏的意图是要影响《国史儒林传》的编撰。由此江藩以正史的笔法和规模,在《汉学师承记》中构建了一个以“汉学”为正宗的清代儒学学术史,在此过程中他强化了汉宋门户之见,将主宋学者摒弃在外。正是因为其强烈的门户之见,《汉学师承记》才引起宋学者的激烈反对,但是因为具有正史的笔法和规模并得到阮元的支持,它得以对整个清代学术史的书写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中,在京士绅恽毓鼎不仅真实记述了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而且还对主要的政治人物一一进行了点评,希望、失望,忠诚、无奈,力挽狂澜而又无济于事的惆怅落寞充斥其心间。尽管政治潮流浩浩荡荡无法阻挡,可民国成立后,其仍着旧服守岁,并因不满清帝退位、眷念旧朝而沦为满清遗老,成为辛亥革命期间忠清士绅的一个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0.
盛宣怀是清末著名的官僚、实业家,观其投身洋务,力行新政,经世致用,不可谓无功;但因其多钱善贾,积累巨资,及推行铁路国有政策,又屡招清议抨击。其身后声誉,更是褒贬不一。在其评价上,史学界与时浮沉,无所建树,委实折射出历史学的流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