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代坊市制度是中国历代坊市制度发展的顶峰。坊市制度是一种人为的格局,而不是城市自然发展的产物,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可否认的是,唐代坊市制度的某些规定虽然不如后代"自由",但不论是从它的历史继承与发展,还是从城市的防御、管理、服务功能,以及从维护治安和市场秩序的稳定上看,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城市革命”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施坚雅归纳出“中世纪城市革命”的五个特点之后,这一命题被学界广泛接受。但是,以往研究对这一命题的几个基础问题,即“市”、“坊”和“城外郊区”还缺乏深入研究,并且存在误解,这使得施坚雅提出的五个特点中有四点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中世纪城市革命”这一命题必须要重新予以考虑。而且,当前“中世纪城市革命”的研究方法存在“预设前提”的现象;研究内容也局限在坊、市、城外郊区等少数问题上,忽略了城市中其他要素的研究;在研究时段上也缺乏足够的时间跨度,这些问题阻碍了相关研究的深入进行。今后对唐宋城市的研究应该以长时段为主导,深入研究地方城市中各个要素的变化,客观分析唐宋之间地方城市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是否构成变革。  相似文献   

3.
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大都市,这些都市既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又是商业中心.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专门性的商业市场,如军市、奴市、关市等.而西汉的"陵市",则是帝陵设邑制度的产物,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独特的一种商业市场,是商品货币经济比较发达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4.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社会稳定机制、经济调节机制和政治调节机制.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保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是一项社会效益极佳的民心工程.实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对于稳定城市社会、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急剧转型,使推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实现"应保尽保"工作中,产生了一些问题,并制约着城市"低保"的调节作用.研究城市"低保"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构筑牢固的城市最后"安全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超大城市"指转型国家在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时所出现的城市快速扩张的现象.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快了城市扩张的速度.城市新人口的出现,急剧改变了城市原有的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造成了新一轮的冲突.这种冲突,是原有城乡冲突的一种延续.城市人口发生了新的分化,相当一部分人口走向贫困化,形成了新的城市贫民阶层.这种现象是城市扩张所难以避免的,同时也给城市建设和管理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北魏洛阳城里坊布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整体上在内城和郭城沿御道规整化布局里坊区,并呈现出以类相从、坊市趋于融合、里寺相互掺杂以及权贵富贾竞相豪侈等特征。北魏洛阳城里坊布局与北魏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折射出北魏历史兴衰,促进了北魏时期城市转型,为隋唐时期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传统人居形态”不仅指某处人们传统居住模式,亦意蕴同样由历史形成的并能继续存在和发展的具有优良品质的组织形态和生活方式。而对城市旧区的改造,杭州天竺香市和河坊街的传统人居形态去的保护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8.
贵阳市建设“数字城市”的基本框架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城市"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一种新的城市生存与发展方式.目前,贵阳市已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信息化城市之一.建设"数字城市",对实现贵阳市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和社会的振兴繁荣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数字城市"建设的基本框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贵阳市的"数字城市"建设必须采取综合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城”与“市”的起源与发展。“城”与“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是指城市内外部形态,“市”既市场。市场是城市的基础,是城市的内容,也是城市的本质特征。“城”与“市”二者的名与实相互交融成为城市。即使“城”不在名仍在,只要有市场,仍叫城市,因此,“市”的实体概念和发展概念是“城”不可比拟的。  相似文献   

10.
蒙彼利埃是美国佛蒙特州的省会城市,"地位"很高,城市却很小,只有8000多市民。这个地区历史很短,但从有史以来却有着很强的社区参与传统,每个市民都有愿望参与公共事务,就连刚从参与愿望不高的大城市搬来不久的人也都会受到影响,愿意参与到公共讨论中来。在政府的组织下,市民不仅可以参与公共事务,还在这一过程中彼此认识,这样的好处是很明显的。人们在路上遇见了都会相互打招呼,让人感觉非常温暖。因为大家彼此相识,因此人  相似文献   

11.
据报载,今年是中国北方某大城市创卫力度最大的一年。各机关局委几乎以2/3的精力用于创卫,甚至还出现了法官不判案而上街头捡烟头的现象。在国家爱卫办暗访组到达该城市后,甚至传出了当地派人跟踪暗访组的消息。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是好事,本不应该被质疑。城市是全体市民的城市,创建卫生城市人人有责,政府官员更应该积极带头,法官参与"创卫"也是份内之事,本应该获得表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与跨国网络中心:理解全球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灿燃 《国际论坛》2011,(3):54-59,80,81
经济全球化加深了世界各国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促成了生产、贸易、金融等要素大规模的跨国流动与配置。由此促使世界各大城市联结而为一个有机的体系,城市产生新的经济活动特征和产业结构,其中枢角色与影响力变得更突出。"全球城市"的演生是全球经济发展与全球化进程深化的结果。全球城市既是经济全球化的空间依托、区域经济集团的支撑点、各类"经济圈"的核心,也是国家实现与国外经济联系的桥梁和基地,故此对"全球城市"的形成及其发展进行研究便具有积极意义,也将对"全球化"现象具体作用于经济实体的过程提供一个独特的诠释视角。据此,本文尝试检视"全球城市"此一理论概念,并进而剖析"全球城市"演生成形的背后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3.
南宋时期,绍兴城走向繁荣,其发展形态呈现出不少新的特点.一方面,随着城市空间范围和人口规模的扩大,传统坊市分离格局全面瓦解,街区建设日益完备;另一方面,工商业的兴盛,引发都市经济结构和城乡关系的相应变动.与此相联系,市政管理趋于专门化和系统化,社会保障事业逐渐兴起.绍兴城的发展演变,很大程度上是宋代城市转型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低碳城市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城市是以城市空间为载体,发展低碳经济,实施绿色交通和建筑,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创新低碳技术,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城市发展模式.国外一些大城市如伦敦、东京和纽约,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起到了领跑者的作用.在我国,许多城市如上海、保定、杭州、南昌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迈出了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低碳城市建设步伐.武汉市建设低碳城市也是"两型社会"建设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目的是在未来数十年以"低碳经济"为标志的新一轮全球竞争中,增强城市竞争力,进而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唐代巴蜀城市商业日趋繁荣.唐代巴蜀城市商业发展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城市商品种类丰富,服务性商业兴起;城市商业逐渐突破了坊市制的限制;城市商业经济对农村经济的辐射作用增强.唐代巴蜀城市商业的发展体现了城市经济功能的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6.
一《礼记·坊记》:"子言之:君子之道,辟则坊与?坊民之所不足者也。大为之坊,民犹逾之,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疏谓:"大设其坊坊之,而人犹尚逾越犯躐,况不坊乎?‘故君子礼以坊德’者,由民逾德,故人君设礼以坊民  相似文献   

17.
唐宋城市社会变迁是都市经济社会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探讨唐宋都市社会变迁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问题,社会各阶层的变动是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尤其是社会中下阶层的构成与变动,是把握都市社会变迁的关键,也是我们认识中国传统社会变化的一把钥匙。今天,随着研究方法的转型,基于"唐宋变革"说基础之上的城市社会史研究已经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研究内容和深度也不断得到拓展和深化。大量新史料地涌现,也为研究者"眼睛向下"提供了新契机。新形势下,中国古代城市社会阶层研究的新进展,也必定会对我们认识今天的城市社会及其转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2月25日至29日,温州迎来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2016年市"两会"召开。这是开在"十二五""十三五"交汇点上的大会。会上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哪些大事要事与市民密切相关?哪些举措将加速温州经济、城市、社会"三大转型",推动建设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东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市的步伐?聚焦此次大会,本刊为您捋一捋其中要点,看看未来的温州将有怎样改变。  相似文献   

19.
正2020年5月27日,中央文明办明确,在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6月1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一直"大隐于市",处在城市市场主体"边缘地带"的"地摊经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追溯"地摊文化"的发展"地摊"一词,较早是见于清代刘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一个城市的历史,去透视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值得趋避的经验与教训,是城市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把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成都作为一个聚焦点,可以涉猎城市规模、城市生态系统、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以及地理、历史、人才、经济、技术,城市管理机制、生态机制、监督机制和应变机制等诸多问题,这也都是当今世界性"城市化"浪潮中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