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洋地区华文新文学是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在海外的第一个文学分支,也是世界范围内海外华文新文学滥觞时期的第一个文学实体.它的萌芽、诞生,不仅成为20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也成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起点.它所做出的历史贡献是重要而又深远的. 相似文献
2.
王艳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5)
海外华文文学学科要真正具备其独立的学科品性、新颖的学科理念、系统的学科结构,以及丰富的学科空间,这既依托于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的实绩,又依托于以科研和教学为推动的学科发展,所有这些都期盼和吁求着一套完善的教材的出版.今年4月,由饶芃子、杨匡汉两位资深教授领衔主编、邀约一批中青年学术精英加盟、历时两年完成的国内首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意味着经过三十年的学术探讨和教学研究,海外华文文学已经初步获得了独立的学术品格和学科地位.独特的编撰理念、研究空白的填补以及统筹合理的体例构成本<教程>最突出的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饶芃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
要使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成为富有文学性独立价值的学科之一,应该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从文化的角度,对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内涵作深入拓展,对海外华文文学的实践与理论、空间与时间、碰撞与转型以及艺术思维的文化模式作更深入的探究;还要研究海外华文女作家群体,揭示其具有的独特意韵、心理与审美视角;此外,在国别华文文学研究的基础上,应提倡跨国别华文文学的比较。比较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求同”,而是从总体上更深、更广地去认识它,促进它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诗学观念的分析探讨,已成为今天全球化语境下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海外华文文学虽然继承了中国文学与文化的诗学传统,但从一开始就已表现出对西方文学的新姿态,并从理论与创作两个方面充分吸收了西方诗学的种种影响,表现出“和而不同”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5.
海外华文文学的新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科学家》1998,(2)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的学术领域,如何在目前已有的成果基础上深入研究,是目前面临的重要的课题。要以开放的态度,多元文化和跨文化的视角,对海外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华文文学的诗学进行研究,特别是将它同本土华文文学作比较,进行有深度而非盲目性的阐释,认识、探讨其普遍的文学规律,追求全球范围内华文文学作者共同拥有的“诗意表达”,建立具有真正世界意义的汉语诗学,而“身份”批评是我们切入研究极为重要的角度 相似文献
6.
7.
"跨区域华文文学"论--界定"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这一概念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同时也有它日益突显的局限。本文试图以一种新的思路来重新界定这一文学,提出“跨区域华文文学”的概念,并给出了新命名的理由。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世界华文文学,在既有的研究对象基础上还应把华人文学包括进去。因为它并非一般的研究方向,而是一门具有独立品格的新兴学科。它的品格和特征表现在国际性、移动性、本土性和边缘性四个方面。为构建世界共通的华文文学意识的多维视野,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强调超越不同文明的畛域和不同文化的视野,探讨华文文学共同体的期许与想象,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一个具有国际性、整体性的世界华文文学的大同世界。 相似文献
9.
何谓“域外汉字文化圈”,它与海外华文文学有何关联?进一步说,既然是域外,那么其圈内汉语文学是否属于华文文学的一部分,它们之间有何异同?把域外汉字文化圈与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链接互动,我们能获得什么资源和启示?另外,在通常情况下,一提起“海外华文文学”,人们一听就明白这是指在中国以外的用汉语书写的文学(作品).既如是,为何学术界还有“世界华文文学”、“域外文学”、“华语语系文学”、“全球华文文学”、“海外华人文学”等一系列相关的概念出现呢?这又是一个令人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饶芃子:从泰华文学研究说开去 在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一开始,我对泰华文学的研究做得比较多,曾经写过《中泰文化影响和泰华文学个性》、《文化影响的"宫廷模式"--〈三国演义〉在泰国》等论文,但做得更多的是泰华文学中的作家作品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对近年来留学生文学创作的回巡和反思,在某种程度上,不只是为了完成对它的再认识,还意味着对其自身与历史对话方式的再思考。边缘地带族群漂移状态的写意画卷、难以割舍的情结与文化冲突的呈现、个体生命体验与人性关怀的凝重书写等,让我们在回巡中窥见留学生文学作为特殊时代的产物折射出特殊的人文精神嬗变和历史变化的轨迹。然而,具有分量、深刻大气的作品尚少。因此,进行有的放矢的反思,对留学生文学创作寻求新突破,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李亚萍:2002年5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在暨南大学挂牌成立,标志着该领域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年10月第12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不仅对海外华文文学20多年的研究进行反思,而且提出了诸多新议题,如华文文学的世界性、差异性问题;新老移民文学的联系、区别问题;大陆研究者与海外华文作家的沟通问题等。面对这些新、老问题,您是怎样看的? 饶芃子:除了上面提及的,还有华文文学资料的建设、文学史观、个案研究和宏观研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朱光潜是中国比较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他强调"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指出"比较"首先应了解被比较事物的各个方面,要尊重被比较者的特点和来龙去脉,强调"比较"不仅能增加新的知识,而且能"互相印证",重新估定价值.他的<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和<诗论>是中西比较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跨越诗学、美学、心理学的跨学科研究的重要著作.他以中国文论为背景,对克罗齐的"形象直觉论"、立普斯的"移情说"和布洛的"距离说"的阐释和分析提供了以西方文论解读中国文学的颇有启发的范例. 相似文献
15.
汉语方言是全世界华人共同拥有的非物质文化财富,本国汉语有濒危方言,海外汉语也有濒危方言.假如按照国内目前界定濒危方言的标准,所有的海外汉语方言就都应该笼统地列入濒危的行列,因为哪怕是华人社区的强势汉语方言,生存的环境都十分艰难,使用的人数在居住国也都处于绝对少数.文章根据海外华人社区的现状,将海外汉语濒危方言分为五个等级,说明五个级别濒危的程度依次递增,第一级相对轻,第五级程度最重.文章呼吁关注海外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因为海外汉语方言积淀了华人华侨的海外移民史,积淀了华人华侨的海外发展史,积淀了华人华侨的集体记忆和智慧,既是汉语言和方言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华人华侨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6.
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要贡献在于 ;重建历史科学体系 ,把新的历史学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 ;对革全史、社会史与思想史作了深入而有影响地研究 ;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资产阶级的历史观 ,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走向胜利 ,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早期新海派作家在借用原有叙事模式的同时,进行了别有意味的题旨转换.他们将"社会一反抗"题旨演化为与市民价值观一脉相承的"肉身一堕落"故事;从对高蹈理念的讨论回落到对两性日常困境的描写;为"娜拉出走"提供了迥异于新文学叙事的结局;在涉及"革命+恋爱"题材时,将故事的内质置换为革命背景下的两性游戏.变化后的题旨大都指向日常情欲.其间,媚俗的文化取向影响了文学的审美品位,却也在特定的意义上有助于开启不同于主流叙事的想象中国的途径,为后来的海派平民世界书写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撰随着文学史观的变化而变化,循环论、进化论、唯物论、实证主义等都曾经影响过文学史的写作。文学场维度的确立以及文学史写作的开放性将使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写作出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19.
海外华人写作已经成为21世纪遍布全球的文化景观与文学存在.其创作理念不断演进,美学风貌不断衍生,但批评与理论界定却相对薄弱.本文试图对20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出身的欧、美、澳华人写作进行历史性梳理与类型化整合,并从东方性与人类性、感伤性与乐感性、名利性与非功利性、浅白性与深刻性、真挚性与虚假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等六个方面阐释其对立与统一,为构建海外华人写作批评体系提出己见.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文艺理论发展检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讨当前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存在学术意识、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缺乏等三大病症,针对病根,中国文论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立足于当代中国文论发展的现实语境,破除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与唯我一元独尊观念,并消除对现代性的曲解与狭隘理解,确立“可选择的现代性”这一现代性追求的文论发展与研究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