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研究者在因果机制分析中常运用案例研究方法,以尝试实现对“因”何以致“果”的系统阐释。但“故事”与“案例”的差异、“叙述”与“论证”的混淆、“个例”与“通则”的区隔以及“微观”与“宏观”的断裂,共同阻滞着社会科学研究从经验事实转向科学因果,矮化了案例研究方法的理论特性,弱化了案例研究方法在因果机制探索中的成效。在案例研究中,基于过程的因果机制挖掘具体包括如下环节:通过从经验事实中拆解核心事件,实现离散事实的系统化串联,促进不规则经验事实向规范的“典型过程”转化,从而形成基础机制命题;借助差异化过程比较实现非必要因素剔除和竞争性因素排除,提升因果机制的内部效度;依托情境和结构的关联分析进一步凝练科学因果,增强其外部效度,最终形成基于经验事实挖掘科学因果的操作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科学观为逻辑起点,吸收建构主义科学观和康德的认识论的合理思想论证科学事实的创新本质.科学事实的发现是以观察记录为基础,在一定的科学概念框架、商谈、话语互动的“发现与境”中对观察到的现象的一种创新过程.科学事实的抽象性特征昭示科学事实“放大了”日常的经验事实中的理论因素及其作用,从实验的筹划、实验结果的记录到科学事实的描述,都必须以先行的意义框架为基础,创新性是科学事实陈述的一个基本的构成形式.科学事实创新本性的生存论根据在于创新性揭示了科学事实的发现在人的存在中的意义和可能性条件.  相似文献   

3.
农村基层社会组织是指那些在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和社会性特征的各种组织形式及其网络形态.对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研究,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乡村治理”研究、“农村非正式民间组织”研究、“第三部门”研究四种路径.从理论视角上看,主要有理性选择理论、历史制度主义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三种角度.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社会组织发展的复杂性要求学者整合相关的学科视野与理论范式,增强研究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有必要尝试从综合性视角来构建一种新的研究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框架.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理论是当今一种十分流行的理论,但其理论的发展目前遇到一种困境,要破解这种困境,我们需要到马克思那里去寻找智慧,马克思的社会资本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之上,并且为无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马克思还批判了资产阶级的社会资本思想,马克思社会资本思想可以为当今的社会资本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因此,加强对马克思社会资本思想的研究应该成为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有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5.
作为原因的社会资本概念整合——实体、属性与因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关于社会资本因果分析的经验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取得相当大的发展,但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却始终存在着过于松散、缺乏一致性的概念整合风险。本文从因果唯实论范畴出发,基于对社会资本主要原初概念的梳理,尝试将社会资本概念置于作为结构实体的社会网络的主要属性的范畴内加以理解,并强调指出社会网络的资源成分属性是表征社会资本因果力的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6.
论技术社会选择的复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的社会形成”(SST)理论是对技术的一种新型研究 ,从社会形成的角度可探讨技术发展过程的社会选择的复杂性及其复杂性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当今科学哲学的两大走向(自然主义化和社会学化)都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相对主义的困境,而在国际学界颇具影响力的弗里德曼的理性动力学则指出了一条走出困境的途径.他在扬弃康德的先天构成性原理、重构逻辑经验主义以及批判蒯因的整体论和库恩的范式理论基础上,创立了以“经验定律、相对先天、哲学元框架”为逻辑结构的理性动力学.通过反思和批判,作为“哲学元框架”的“哲学反思”应修订为“哲学反思一哲学借鉴—哲学分析”.理性动力学及其反思不但带来了对科学哲学本身的新理解,而且为科学哲学研究走出相对主义的困境提供了一条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8.
吴海琳 《中州学刊》2007,(4):104-108
社会资本的“关系论”视角,超越了其他类型的资本理论。其他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局限在于对社会资本工具理性取向的特殊强调,“投资—收益”模式过分强调了社会资本的经济功能;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社会资本功效的经验研究层面,而不对社会资本的产生、维持做动态的过程研究。作为社会资本本质属性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联系,它必然涉及作为关系主体的意识活动、关系本身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不同场域对嵌入在关系中的社会资源价值的不同评价。只有进行溯源性的考察,才能对社会资本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而从社会资本的形成和维系过程入手,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个案来探讨社会资本得以存续的感性基础,能够扩展以理性选择行为模式为基础的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9.
科学理论在付诸与经验的比较之前,通过相关性、相容性、自洽性和简单性判断优劣,在经验检验阶段,则通过检验蕴涵与经验的真假比较,得到确证或否证.判决性检验不能最终断定理论的命运,但可以由之发现被检验理论问题.由于观察的易谬性、理论的复合结构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呈现出复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结构化理论与社会资本理论的再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琴 《晋阳学刊》2006,(2):40-46
社会资本理论研究中存在层次混乱的问题,对此,托马斯.福物.布朗提出了社会资本研究的系统论视角,即从“行动、结构和环境”三个层面上对社会资本问题进行研究。这一努力无疑是可行的、积极的。遗憾的是,他并没有沿着这一思路将社会资本理论问题深入下去。笔者认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可以为这一思路提供了理论的支撑。在布朗的系统论视角的基础上,运用吉登斯的“建构主义的结构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及其时空观对社会资本理论进行了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1.
石英 《人文杂志》2022,(4):1-14
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秉持科学主义立场的当代中国社会学发展面临理论困境,困境的症结在于“科学性”与“人文性”难以兼容。然而科学技术史表明,诞生于“人文”土壤的“科学”,其自身发展正愈益展现出向“人文”融合回归的趋势。应当在新科技革命视域下重新理解和把握社会学“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关系和本质,走出“重数轻人”的分析思维范式,培育基于经验直觉的社会学想象力,探索科学的“社会全息”理论,倡导“双重性格”融合互补的质性社会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是走出社会学理论困境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从学术自信找回并重振中华文化自信的基础工程。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应当回应时代需求,回答时代之问,为深化命运共同体的人类文明研究做出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12.
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是实现国家治理有效的重要保障,是有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从“组织—制度—情感”三维框架剖析了当前“饭圈”的运作现状。基于“饭圈”参与治理现状的系统梳理发现,其运行困境主要有三:一是科层管理模式下网络资本弱化影响粉丝的参与意愿,二是组织资本的缺失直接导致了饭圈运营前景堪忧的结果,三是以数据劳动为代表的卷入式参与模式盛行制约了个体性资本的生成。针对上述困境,设计了优化社会参与网络、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制度、培育和提升个体参与热情的三重应对策略,以期为“饭圈”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新的拓展渠道,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提供创新路径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日常生活科学化”的诞生有其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科学诸维度的现实必然性。它在昭示社会进步、推进“去个体性”、蕴含社会批判、重建科学崇拜、揭橥审美观变迁的同时,也暴露出围绕科学理性、大众角色、科学效能和日常形式的诸项悖论,表达了命题存在的现实困境。命题在当下语境的诠释拓展了理论研究视野,也有益于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市场竞争中的企业需要运作很多的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等,其中心理资本是建立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现有理论和研究基础上的,并超越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心理资本既包括人力资本里“你知道什么”的所有资源:知识、经验、教育、技能、专长,同时还包括社会资本里的朋友、关系、联系网络即“你认识谁”的相关信息.具体来说,心理资本关注的是“我是谁”,或者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是“你在成为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人们在享受高度数字化的技术生活时也感到了一种新异化的诞生。从技术批判的视角看,马克思的物化思想发现在资本逻辑的宰制下,现代技术一方面为现代社会带来了发达的物质财富堆积,另一方面又将之推入一种异化状态中,即人的关系被物的关系所中介。在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的纵深发展使“物化”畸变为了“数字化”,它形成了一种 “超感”的技术意识形态,使“数字崇拜”成为人们的基本信念。基于此,从现实的具体的数字社会出发去分析从物化到数字化的逻辑演变成为我们超越数字化的生存困境,构建未来美好社会的重要前提和思想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涛 《北方论丛》2017,(2):110-114
莱布尼茨具有比较丰富的复杂性思想和实践,但这一贡献长期以来被人忽略.莱布尼茨的科学观是理论性科学与经验性科学相结合的“一般科学”,他奠定了德语学界的科学范式.莱布尼茨是动力学这门学科的创立者,他还根据活力原理制造了一种重力平衡绳.莱布尼茨在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技术实践经验,肯定了灵魂相对于形体的突现性和下向因果力,提出了包含着许多子系统的前定和谐系统;并且他还在系统性思想的指导下设计了一种风车一水利循环系统.莱布尼茨的论述中蕴含着丰富的控制论思想,并且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设计了一种可以自动转向的风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莱布尼茨的科学研究纲领,这一纲领也是人类认识存在本身的必然途径,也是近代科学之所以兴起的原因,同时也是复杂性科学得以兴起和发展的内在根基.  相似文献   

17.
国外社会资本理论:历史脉络与前沿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军  夏建中 《学术界》2012,(8):67-76,264,268
“社会资本”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新理论范式,逐渐被运用到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学术领域.然而,由于它是一种新理论范式,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它的认知和运用上存在较大差异,有的甚至产生误解.对于一个新生的理论范式来说,这不有利于其发展.因此,当下,对社会资本理论进行梳理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基于此,本文对国外社会资本理论研究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从最初“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到“以社会为中心”或“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取向争论,再到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即合理化分类与测量.  相似文献   

18.
<正> 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复杂性及其特点的原理,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越有重要的意义。这里,就对此问题作一探讨。一、关于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人们一般把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片面地归结为“一因多果,同因异果”和”多因一果,异因伺果”。这不可能说明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个别哲学教科书虽然提到了“多因多果,复合因果”,但没有从理论上和事实上来论述。  相似文献   

19.
西方“社会资本”概念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晓波 《理论界》2006,29(7):224-225
“社会资本”概念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引入我国以来,在学术界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社会资本”概念。但是我们发现我国学术界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理解比较混乱,一些学者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理解有一种简单化的倾向,这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影响我国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既然“社会资本”是从西方引进的概念,那么详细了解西方的“社会资本”概念对于我国社会资本理论深入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相似文献   

20.
“价值事实”是否存在 ,与“价值事实”对举的“事实”怎样称谓 ,是价值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既然价值现象是客观存在 ,反映它的“价值实事”的自然也是客观存在。“价值实事”是价值认识的结果 ,与它对举的“事实”,只能是科学认识结果的“科学实事”。任何科学实事 ,只要加入了价值判断 ,就立刻变成了价值事实。相对科学事实而言 ,对价值事实的认识是困难的 ,难度来自三个方面 :其一 ,价值认识主体的倾向性 ;其二 ,价值评价尺度的复杂性 ;其三 ,价值认识客体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