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87-93
SS定理告诉我们,自由贸易使国内充裕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益上升,相对稀缺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益下降,从而缩小二者之间的工资差距。然而,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制造业工人在相对工资不断增加的同时,高、低技术工人二者之间的工资差距也在扩大,从而与SS定理所预期的结论不符。本文放松了关于充分就业的假定,就国际贸易对中国制造业工资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失业、劳动供给增加、技能偏向型的技术进步会拉大工资差距,从而更好地解释了国际贸易对中国制造业工资差距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业工资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利用宏观统计数据和微观调查教据,计量研究了男女两性在行业市场中的工资差异,发现女性职工处于相对不利的劳动力市场地位,同时工资收入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性别行业差距,利用Brown分解方法,对行业工资性别差异的条件均值进行分解,发现性别工资差异的74.12%由行业内部差异造成的.从行业工资差异总体来看,个人特征仍然对工资差异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主要关注台湾制造业内异质性劳动力的工资差距。研究发现两岸贸易对岛内异质性劳动力工资差距具有显著影响,即两岸贸易对岛内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差距有扩大作用,但扩大的速度在减小,这也表明两岸贸易对岛内工资差距的影响呈现倒U型形状。此外,还验证了岛内工资差距存在自我扩大的作用机制,并且这种自我扩大作用的趋势较为强烈。研究结论为两岸学术界和实务部门关于两岸贸易与岛内工资差距的争论提供了参考,也对如何促使岛内工资差距趋于合理化水平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陈雪萍 《云梦学刊》2001,22(2):17-19
从新要素论、阶段因素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动态比较利益理论对国际贸易比较利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技术进步在国际贸易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推动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研究了非认知技能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采用国际通用的大五人格模型来度量非认知能力,研究发现非认知能力综合指标每提升一个标准差,劳动力的小时工资收入增长约2.5%。分解结果表明:非认知能力的特征差异是导致性别工资差距的重要因素,尤其对高收入群体更是如此。当进一步考虑职业选择的内生问题时,非认知技能显著增加了劳动力进入白领职业的概率,且整体上白领职业内非认知能力对性别工资差距的贡献要高于蓝领职业,但在两类职业内非认知能力对不同收入水平上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诞生的基于异质企业的国际贸易理论从企业微观层面差异出发,分析了国际贸易对不同企业的影响,这为研究国际贸易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框架。随后,大量文献在异质企业理论分析框架内探讨了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厂商行为以及异质企业、国际贸易与工资差距以及失业之间的关系,因而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其他相关理论之间架起了桥梁,并丰富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国际外包的迅速发展催生出新的贸易方式——产品内贸易,这种新型贸易方式对不同技术程度工人的工资影响作用不同。通过对我国产品内贸易和收入分配差距现状的分析,采用中国1981-2010年30年的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分别检验产品内贸易和一般贸易对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以加工贸易表示的产品内贸易会拉大中国技术工人工资和非技术工人工资的差距;而一般贸易则会缩小这种工资差距,且这种缩减效应要大于产品内对工资差距的扩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技术进步作为农业增长的重要源泉,对不少国家农业生产都曾产生巨大影响。然而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技术进步所起的作用同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我国经济社会环境中,存在许多阻碍农业技术进步的因素。因此,深入分析制约农业技术进步的因素,寻求有效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对策,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都  相似文献   

9.
大量的研究表明,不同性质的制度安排或制度变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同的.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一国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扩散途径获得国外的先进技术.但是,这种技术扩散效应并不是必然能够产生的,它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文章主要讨论制度因素对我国国际贸易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揭示其在国际技术扩散过程中的重要作甩.  相似文献   

10.
是什么因素直接推动了国内地区间的产业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产业转移的经济理论中,工资差距经常被看成是一个基本的推动因素,作者认为,这是混淆了国家之间与国内地区之间产业转移的结果.通过区分产业转移的两种环境,作者认为,工资差距是国家之间产业转移的直接动因,但在国内地区之间产业转移中,地价差距比工资差距的推动力更强,这种差异是劳动力流动差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其中,城乡之间工资水平差异是造成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农民工和城镇居民的工资差异在单位类型、行业和企业规模、人力资本存量以及就业分布方面有较大差异,教育是影响这种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他影响因素包括阶层、区域、技术水平、健康程度等,需要我们辩证地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国有工业企业的工资行为:1980—198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1国有工业企业的工资行为,事关近3000万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也是决定中国能否在稳定中推进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0.2这篇论文考察了1980——1987年间中国国有工业企业工资行为的几个主要方面:企业工资体制的变化,企业内部各类人员之间的工资差距和企业之间的工资差距,以及影响企业工资行为的一些因素。本文在最后一部分中,注意到工资差距及其经济影响的复杂性,尽可能避免作出简单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3.
要素流动与区域间人均GDP差距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区域之间由于生产要素的流动,先进地区的经济增长对后进地区具有扩散效应与回荡效应两种可能,它取决于要素在两区增长的相对比较,技术进步在两区的相对比较,产出结构在两区的差异,规模报酬的性质在两区的差异等。有不同生产函数的两区域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存在一个均衡的人均GDP差距,为缩小地区均衡差距的政府干预的代价将可能是减少总产出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政策、结构与人力资本:对地区经济差距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现象及其成因。影响地区经济差距的因素主要归结为人力资本因素、结构因素和政策因素。 1 994年的统计分析表明 ,政策因素与结构因素对当时地区经济差距的扩大起主要作用 ,而人力资本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影响地区经济差距的因素在 6年以后发生了有意义的变化 ,人力资本成为预测各个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差异和城镇居民收入差异、消费水平差异最为重要的因素 ,政策因素的解释力下降。政策因素对于地区经济差异解释力的削弱恰恰表明了政策调整对于消除地区经济差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中的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溢出对于技术进步具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有可能促进也有可能阻碍技术进步。但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知识溢出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会大于阻碍作用,当参与国际竞争的两个国家存在较大的创新能力差距的情况下,对于知识信息过强的保护并不利于全球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出口受到了很大挑战,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提升是当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能否获得相应的技术信息就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将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的关系,证明知识溢出的存在将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在全球化时代,发达国家对于创新知识的保护有必要相对放松,要鼓励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移。  相似文献   

16.
采用CHIP(2002、2007、2013)城镇数据,基于“学历-经验”不同组别,考察我国加入WTO和受华尔街金融危机冲击背景下,贸易开放和贸易结构变化对工资残差不平等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导致工资不平等扩大,尤其“高学历低经验”和“低学历高经验”组别在上半(90-50)分位数的工资差距扩大更快,而“高学历高经验”组别的工资差距扩大则主要体现在下半(50-10)分位数。贸易开放在显著提高城镇居民工资的同时对工资残差也有显著提升作用,其中,在2002-2007年,贸易开放缩小了低经验组别的学历间工资差距,但加深了工资残差不平等;在2007-2013年,贸易开放拉大了学历间的工资差距(控制住工作经验),也加深了工资残差不平等。进一步对工资残差不平等进行的DFL反事实分解发现,导致工资残差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价格效应。  相似文献   

17.
语言距离是指不同语言的差异程度,理论界采取了语言考试测评以及编辑距离的方法测来度语言距离,前者较为流行。把语言距离应用到经济学研究主要有三个指向:语言距离与国际贸易的相关性研究,语言距离与国际贸易流量成反比;语言距离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语言距离是影响移民地选择以及移民工资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语言距离与语言规划关系密切,语言距离对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外语教育改革、语言产业战略的构建以及汉语言的国际推广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3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国际贸易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经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然而在二元经济结构下,日益扩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愈来愈引起人们关注.在当前二元经济结构下,国际贸易对居民收入分配产生怎样的影响,文章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认为,二元经济结构下,国际贸易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造成一定的正向作用.结合中国的实际状况,应该采取相关政策措施来避免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上讲,贸易是一条重要的技术学习和技术扩散之路,可以促进一国技术进步。但是,实证分析结果却很难得出这一结论,这主要是因为贸易与技术进步联系机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差距大小等。笔者认为,贸易与技术进步发生联系是离不开自主创新的,中国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先后出现工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现象,偏向性技术进步理论试图对此做出学理性的解释。基于CES生产函数进行建模与分析,研究发现,如果技术进步使高技能工人的生产效率提高得更快,并且生产要素投入中高技能工人与低技能工人是互相替代的,那么,技术进步将偏向于高技能工人,导致高技能工人与低技能工人的工资差距将随时间推移而不断拉大。通过已有的统计数据,观察到的正是这一经验事实。然而,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是市场竞争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双重作用的结果,要缩小收入差距,须从追加低技能工人的培训投资、完善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机制等其他途径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