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犯罪学的发展不能不关注西方犯罪学理论与中国现实状况这两大因素。西方犯罪学的理论学说与学科发展经验,在犯罪学研究中不仅具有学术沿革的意义,而且还构成了犯罪学的基本框架、基础性智识思想和主要学术通识。西方的理论与经验为我国犯罪学的发展提供了充分养料和资源。对中国犯罪学的现实状况尤其是所遭遇困境的理性体察,则是我国犯罪学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和起点。故此,未来中国犯罪学的发展路径在于:既需要科学地借鉴西方犯罪学理论与发展经验,也需要立足于中国转型社会的本土情势,更需要在借鉴西方经验与体察中国现实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整合型、应用型及实证型的学术理论与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2.
邓正来 《学术界》2007,(1):290-292
中国学术界当下盛行着一种"知识消费主义"的取向,许多学者在不反思不批判的前提下大量移植西方理论资源的做法很不利于中国学术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倡导和弘扬一种回归经典、个别阅读的研究方式.而<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年刊>这套学术辑刊的出版正是为这一理念而进行的探索性和试验性的学术实践.  相似文献   

3.
叶建 《江西社会科学》2007,2(4):120-124
20世纪初,中国史学界对史学理论的阐述,存在着沿袭西方或日本相关论述的现象。本文对此现象进行剖析,认为这是当时中国史学发展的一种必然。沿袭是当时学人介绍西方史学理论的手段,通过这种手段,介绍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史学的新式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自身的史学理论体系,对当时学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 解析和定义"民族"术语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界长期以来热心关注和讨论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而中国现代学术上频繁出现的"民族"术语根源于西方已成不刊之论.黄现璠教授运用珍贵、丰富的史料,对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以及相关概念进行了全面论述,提出了"民族语义学"这一重要新概念,对学界不乏学术启示.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 解析和定义"民族"术语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界长期以来热心关注和讨论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而中国现代学术上频繁出现的"民族"术语根源于西方已成不刊之论.黄现璠教授运用珍贵、丰富的史料,对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以及相关概念进行了全面论述,提出了"民族语义学"这一重要新概念,对学界不乏学术启示.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 解析和定义"民族"术语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界长期以来热心关注和讨论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而中国现代学术上频繁出现的"民族"术语根源于西方已成不刊之论.黄现皤教授运用珍贵、丰富的史料,对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以及相关概念进行了全面论述,提出了"民族语义学"这一重要新概念,对学界不乏学术启示.  相似文献   

7.
文化研究理论自兴起之日起就以其理论反思与批判性介入等特点备受关注,并日渐发展成为今日西方学术的主流.本文对文化研究这一批判性话语进行讨论;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分析大众文化和文化工业的本质以及文化研究理论和实践的语境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化研究:西方与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纪之交的中国人文学界 ,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正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与崭新的学术面貌 ,这为中国人文学术的知识创新提供了某种值得关注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应看到 ,中国当代文化研究在处理西方文化理论与中国文化实践的关系时 ,依然存在机械照搬西方理论以宰割中国经验事实的倾向 ;没有充分注意到西方文化理论与中国现实语境的有机融合与良性互动 ,这就使得中国的文化研究在准确把握本土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建构适应于本土的研究范式时 ,存在着严重缺陷。这里刊发的一组笔谈 ,着重探讨了西方文化理论与中国本土现实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9.
凌逾 《学术研究》2006,(11):132-136
女性主义叙事学是西方后经典叙事学学术发展的前沿理论。本文分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结构主义叙事学这两种理论的优势和不足,探讨女性主义叙事学这门交叉学科的产生原因、目的意义;概述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代表人物苏珊.兰瑟和沃霍尔建构女性叙述权威的理论和实践;思考女性主义叙事学可供中国评论界借鉴的方法和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论、文学研究是只能依循西方文论的学理与思维,还是可以从前辈学人那里挖掘出中国现代以来属于我们自己的一套研究方法,并以此作为当下中国文论、文学研究的借鉴?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应该重建中国现代学术传统,在当下西方理论与研究方法主导中国文学研究的语境中,重新发掘现代中国学人在文学研究上的戛戛独造与煌煌遗产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学曾对国内的现代文学研究产生了极大影响,但随着国际学术交流日益便捷和频繁,汉学的异质性力量已经衰减,有必要在学术逻辑的层面上对其进行客观检视.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兴起,是汉学自身发展的产物,而它在国内引发的学术焦虑.则与20世纪末中国的文化反思和学术转型密切相关.因此,尽管在今天看来,汉学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有追随西方学术热点、受制流行理论之嫌,但它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拓展仍显示了活跃的学术创造力,而且它与国内现代文学学科发展的关系,已成为我们面对的学术新传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学在其形成之初,不仅有丰富的西方学术传统的理论来源,而且也有深厚的中国学术传统的思想渊源.以先秦儒学、两汉经学、宋明理学和晚清今文经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学术传统,孕育了中国社会学关怀人生、体察社会、经世致用和重视道德教化的学术风格:人本主义社会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和实证主义社会理论,都是中国社会学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西方学传统,早期社会学家在这三大西方社会理论中分别吸收了不同的思想原则,为中国社会学展开了广阔的理论视野.康有为承继中国学术传统开启了中国社会学的内源性发端,严复通过引入西方社会学开启了中国社会学的外引性发端,而梁启超则在中西学术传统的融合中为中国社会学的建立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国家范畴与现代西方政治学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国家这一理论范畴在现代西方政治学研究中所处地位的变迁及引起这一变迁的社会历史与学术发展动因,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西方政治学者所构建的主要理论模式——政治系统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多元主义理论、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得失及其对学科发展所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体系既应借鉴其有价值的成果,也应注意避免重蹈其理论的覆辙。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有的全球发展观念,对各种西方理论和学说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回应时代的挑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先后与西北大学、黑龙江大学联合举办了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2009年9月,西安)、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2010年8月,伊春),围绕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根据两届论坛的研讨情况,我们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郑杭生教授认为,中国社会学在大力推进社会学本土化,在创造学术话语、把握学术话语权方面,走过了从不自觉到自觉的长期探索之路。更好地掌握学术话语权,并在理论自觉基础上达致学术话语权的制高点,这是中国社会学从世界学术格局边陲走向中心的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解析和定义"民族"术语是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界长期以来热心关注和讨论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而中国现代学术上频繁出现的"民族"术语根源于西方已成不刊之论。黄现教授运用珍贵、丰富的史料,对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以及相关概念进行了全面论述,提出了"民族语义学"这一重要新概念,对学界不乏学术启示。  相似文献   

16.
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析和定义"民族"术语是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界长期以来热心关注和讨论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而中国现代学术上频繁出现的"民族"术语根源于西方已成不刊之论。黄现教授运用珍贵、丰富的史料,对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以及相关概念进行了全面论述,提出了"民族语义学"这一重要新概念,对学界不乏学术启示。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主义是政治学理论中近年来兴起的新的研究途径.西方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对观念的重视,推动了中国政治学者开展建构主义性质的研究,并涌现了一批富有洞察力的学术成果.建构主义作为一般性理论,可以为比较政治、中国政治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具体研究纲领.建构主义中国政治研究的下一步:一是应回到政治科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澄清基础性问题;二是需发展出建构主义比较政治研究纲领.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开始模仿西方的身体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但是迄今为止,对于支撑西方身体研究的建构理论缺乏系统的介绍与评析.本文梳理了西方身体建构理论的社会人类学起源,系统介绍了影响西方世界的福柯的权力身体学说以及苏珊·桑塔格的疾病隐喻理论,期望对中国的身体研究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9.
吴炫 《河北学刊》2005,25(3):166-173
综观近二十年来国内哲学界、美学界和文艺理论界的学术现状,在阐释西方理论与创造中国自己的理论之间, 我们还缺乏中介性的“批判”环节和对西方基本原理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得我们的理论研究只具有“传播性”,而不具有“生产性”。而理论所要求的“批判与创造的统一”,又是与时代发展所要求的“变化”、“选择”、“新的认同”有着重要的区别。至于如何面对“特定问题”将对西方现代美学的批判与对中国传统理论改造统一起来的“方法论”,关键在于解决延续中国文化的精神与具体改造中国传统文论范畴并行不悖、汲取西方理论材料和剥离西方理论的文化特性并行不悖这两个问题。这就需要研究者持一种“阐释-批判-创造”的一体化思路。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叙述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初期对西方叙述理论的译介和对中国古典叙述理论的阐释过渡到提出中国叙述问题以及如何构建解决这些问题的叙述理论.构建中国叙述理论的前提是要廓清一些认识上的问题,如构建中国叙述理论的合理性、中国古典叙述与现当代叙述之间的关系、拟构建的中国叙述理论体系与中国古典叙述研究的关系、中国叙述理论与西方叙述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其他领域的叙述,如电影、新闻媒体、绘画、雕塑、法律等.本文提出构建中国叙述学理论要立足于中国叙述这一土壤,不仅要借鉴西方的叙述理论,更要倚重中国已有的叙述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