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辞海》是我国当前公认的一部比较完备的综合性辞书,所收词条,广博如海。也正因为是“海”,才使人感到还有一些应收未收的字词;而已收的条目,也难免注讹释漏。现值《辞海》1996年版编纂伊始,谨据读书和实践所知,提出一些补正(其中一小部分曾见诸拙文《(辞海)辩正》,《新华文摘》1989年6-7期),以供编辑先生们参考,同时就教于方家。文字中提到的页码,据《辞海》1976年版缩印本。五花八门35页注:“五花,即五行阵;八门,即八门阵……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变化莫测、花样繁多。”对这条词目本义的注释似有短缺之嫌。什么是“五行…  相似文献   

2.
新版《辞海》错漏举要夏泉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辞海》(1989年版)缩印本,长达1600万字,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大型工具书,在中国知识界,最综合、最权威且影响最大的大型工具书无疑应首推《辞海》,截止到1993年6月,《辞海》缩印本发行已达4...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由于写篇有关清末民初学者王树枬先生传记材料的小短文,查阅了一些有关书籍和材料,从中发现《辞海》一九七九年版的缩印本之王树枬词条有误,兹补正如下: 《辞海》一一九九页王树枬条出生年份作一八五九年,卒年作一九三六年。又注释为:“近代学者。字晋卿,号陶庐老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光绪进士,官至新疆布政使。入民国,曾参加编修  相似文献   

4.
一、不是“我手写吾口”南社诗人古直编选的《客人三先生诗选》(仿宋精印线装本,1931年版)及其《黄公度先生诗笺》(中华书局,1935年版),均在卷前载《黄遵宪传》,古直在这不到500字的传记中,特别提到了黄遵宪“我手写我口”的诗歌创作理论,其开篇即云...  相似文献   

5.
蒋祖怡先生是我敬仰已久的人,他的有关文章学的著作,如《章与句》(与他的父亲蒋伯潜先生合著)和《文章学纂要》,我老早就拜读过了。1984年,拙著《中国修辞学史稿》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书中第九篇第五节评述几本谈论到辞格的文章学著作,也特别提到蒋氏父子的上述两种著作,并肯定了他们的论点。如《章与句》一书中说:“修辞学只告诉你一个  相似文献   

6.
近检唐圭璋先生编《全金元词》一书,偶见其“张可久”条下小传云:“可久字伯远,号小山,庆元(今浙江省鄞县)人。……至正初,年七十余,尚为昆山幕僚。”笔者遂查孙楷第先生著《元曲家考略》,方知上说源于此书。孙先生据元人李祁《云阳集》卷四“跋贺元忠遗墨卷后”一文,考出“至正初小山年七十余。”(《元曲家考略》“张小山”条。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出版)假定张可久至正初年七十五岁,则可推出可久约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一二七○年)。新编《辞海》即依此说。  相似文献   

7.
《中文信息》1997年第二期有笔者的文章《文字中字间空隙和词间空隙》,同时有信息处理专家陈力为先生的文章《汉语书面语分词连写是有关全社会信息化的大事》。这不是巧合,而是时代的需要。 给书面汉语分词是归还口头汉语的本来面貌,让现代人把阅读书面汉语中本来  相似文献   

8.
在蒋介石上层集团中,与共产党合作共事者不乏人在,张治中先生当推佼佼者。张治中的一生,以1949年发表《对时局的声明》为标志,以参加新中国的筹建工作为转折点,无论前期作为国民党高级决策成员,还是后期作为参加新中国建设的一名民主派的负责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和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期积极的有成效的合作。张治中民主革命时期的思想良莠杂揉、瑕瑜互见,不断向前进取是总的趋势。尤其在致力国共合作上,积极一面则占主导地位。本文试由此入手,分析其前期合作中的思想政治基础,不仅探求张治中在历史上应有的地位,同时也希望有助于深入了解国共合作历史,为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提供一点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辞海》在解释“泣血”时,引用了郑玄对《礼记·檀弓上》“高子(白本)之执亲之丧也,泣血三年”的注:“言泣无声如血出。”我认为郑注对“泣血”的“血”字的理解有牵强傅会之处,《辞海》引该注不妥。“泣血”更早见于《诗·小雅·雨无正》:“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新编《辞海》中注释语“通”和“同”的用例考察,发现“通”主要用于指称本字和假借字,另外还用来指称同源字及其它关系,而“同”用于指称异体字的用例最多,同时还用于同源、假借等现象。新《辞海》中“通”和“同”在运用上存在着交叉和混乱现象,给读者带来了一定阅读困难,有必要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1.
孙叔敖的籍贯,旧史学者认为是河南固始县人。这是根据《荀子·非相》篇:“楚子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东汉邯郸淳《楚相孙叔敖碑》也提到:“楚相孙君,讳饶,字叔敖,本是县人也;六国时,期思属楚”。1976年新版《辞海》历史分册仍沿此说。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值得探讨。据《史记·滑稽列传》载:“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淮南子·人间训》:“孙叔敖死,王果  相似文献   

12.
姜铎先生是著名经济史学家。收录姜铎先生自6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的有关洋务运动、资本主义、历史人物评论等方面的文章68篇、65万字的《姜铎文存》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姜先生的《文存》问世后为学术界所瞩目。上海市经济史学会于1996年12月5日举行了《姜铎文存》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专门就《文存》中的学术观点、学术贡献以及姜先生的治学道路和字品、人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给予高度的评价。在讨论中,一些专家学者也对姜铎先生的某些学术观点表示了不同的看法。面对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姜铎先生和与会者一致认为,  相似文献   

13.
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辞海》三卷本(1979年版)问世了,这是近年来文化出版工作的一大成绩。这部《辞海》历尽沧桑,经过多方修订,才得以完成。它在编纂与选材方面,俱达到相当的水平,对于普及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这是值得赞扬的。 《辞海》涉及的学科和内容极为广泛。在浩如烟海和变化多态的材料中,编者能够汇集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等各方面的丰富内容,而又根据轻重缓急,择其所需,编排成目,这当然是很不平常和颇具匠心在焉的工作。但本着《辞海》乃字辞之“经典”,为诸书解释之准绳,故从高标准严要求出发,还可就其中一些条目作进一步的切磋。为了  相似文献   

14.
钱仲联先生是蜚声海内外的文史专家,自1926年在《学衡》杂志发表第一篇论文《近代诗评》以来,70余年耕耘不辍,先后出版各类著作近60种,发表各类文章不下300篇,学术成果以亿言计,著述何止等身!中华书局出版的《梦苕庵论集》可以看作钱先生一生学问的一个缩影。这部37万字的论集收入了作者在不同时期撰写的论文39篇。其中写作时代较早的是1943年至1944年间发表于《学海月刊》上的两篇研治史学的文章《读宋书札记》和《读北魏书崔浩传书后)}。当时钱仲联先生30多岁,正着手笺注近代国学大师沈曾植的《海日楼诗集》。钱仲联先生非常崇…  相似文献   

15.
本人曾于2000年发表《婺源查氏考略》(《徽外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一文,近年来,又在皖、浙、赣看到多本《查氏宗谱》,后又于嘉兴市得到陈启文先生的文章,先生在文中提到,“从始祖查延一世至今,到‘家’字辈八十六世竞能代传衔接,这在中国家谱中罕见。”陈先生用了“罕见”一词。敦促了我这个查氏八十四代“良”字辈裔孙,更加深入地研读所见的《查氏宗谱》与大量的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16.
30年代初,正是二十几岁的钱钟书先生天才挥发崭露头角的时候,外间时有议论钟书先生的文章学问均在同是学者的父亲“老钱”先生之上。钱钟书先生的父亲钱基博先生(1887-1957),字子泉,也是当时声名遐迩的学者,所著《中国文学史》《现代中国文学史》《近百...  相似文献   

17.
汤孔仁 《船山学刊》1987,(2):114-116
黄宗羲所著的《明夷待访录》,是一部有很大思想价值的著作。《辞海》(1979年重新修订)对此书的命名,认为是因黄氏“向往箕子为周武王陈《洪范》,故以名书。”(《辞海》缩印本第1390页)《辞源》(1979年修订本)也认为黄氏“当易代之际,自感不遇,又不欲出仕,因取明夷为名” (第二册,第1413页)这些说法,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黄宗羲原来的书名是《待访录》,“明夷”二字是乾隆时首次刊刻其书的郑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定古人的生年和卒年,近来一些学术工作者作了资料的考订工作。《学术月刊》一九六三年第四期发表的刘大杰、钱仲联两先生所写的《关于一些古典作家的生卒年问题》一文,便是在编写《辞海》工作中,就古人生卒年代的问题,进行探索的文章。作者的用意是很好的。古人的生卒年如果发生误载,经考证加以纠正,原是一件好事。读完以后,除了肯定该文的成绩外,我想,对考证古人生卒年这一工作的如何进行和如何看法,还有可以研究的地方。这联系到我们怎样正确地对待考据,以及把考据在科学研究中放在怎样的地位上的问题。现就  相似文献   

19.
在一九五四年出土的应历九年(公元959年)《驸马卫国王墓志》的铭文中,“民”字缺末笔,在最近出土的保宁二年(公元970年)《刘承嗣墓志》和太平九年(公元1029年)《萧仅墓志》中,也见到同样的情况。金毓黻先生在《辽国驸马赠卫国王墓志考证》一文中曾说:“铭文中‘民’字  相似文献   

20.
我在《社会科学论坛》 (2000年第 2期 )发表了一篇随笔,名为《从“该出手时就出手”说起》, (下面简称:“从”文 )副标题是“警惕暴民意识”。我还把这篇六七千字的文章压缩为一千来字的短文,在《南方周末》“时事纵横”栏目上发表,直接名为《警惕暴民意识》。这两篇文章引起许多读者的关注,一些读者还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其中以在 2000年《社会科学论坛》 8月号林章芹先生的文章《治民必先治官·治暴不如治权》观点最为鲜明,说理最为充分,在批评文章中颇有代表性,有些说法对我也很有启发。学术本属公器,讨论更是促进学术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