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是中国当代文学中描写乡土爱情婚姻最深刻的一篇,它讲述的是农村一个荒僻角落里一家母女三人的爱情婚姻故事,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时间跨度30年.本文从民间视野的角度,解读作品中三个女性的爱情命运,剖析中国广大民间女性在不同时期的情感困惑和归宿,探究民间女性爱情观和婚姻观的内在互动变因,审视乡村妇女自主意识的发展轨迹和社会生活变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简·爱》和《倾城之恋》为主要考察对象,以女性生存意识为考察核心,通过比较文学分析法、平行研究方法系统研究可知:一、作品中主人公各自具有独特的个性。维多利亚时代的简·爱:自尊、叛逆、柔弱又自卑;封建社会的白流苏:柔弱、强悍、颇有心机又果断;二、在爱情婚姻抉择方面,简·爱追求精神上平等自由的婚姻;白流苏追求情感寄托与生活依靠的现实婚姻;三、两部作品中主人公女性生存意识有诸多相似之处:追求思想上的独立、敢于同不公平的命运努力抗争、向往美好的爱情和婚姻。作品都展现了女性对人生的态度和对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林黛玉与苔丝是中外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比较她们的异同,有利于我们加深对这两个形象的理解,有利于我们解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也有利于我们探寻东西方女性追求自由爱情婚姻的坎坷历程。本文拟从她们爱情悲剧的因素和社会意义来探讨生活在传统意识下女性的崛起与悲歌。  相似文献   

4.
元杂剧是元代戏剧艺术成熟的标志。其中爱情婚姻戏数量最多,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丰富、鲜明,个性突出。元杂剧爱情婚姻戏剧本继承了文学抒写爱情婚姻的传统,其女性形象书写的成功,得益于元代宽松的社会环境,也是大量文人投入杂剧创作的结果,承载了元代文人仕途和婚姻的幻想。这些爱情婚姻戏中的女性形象符合女性善良、勤劳、包容的传统理念,元杂剧爱情婚姻戏塑造的女性形象,对后世明清戏曲发展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中国社会,"丁克家庭"主要是一些具有现代意识的年轻人所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已有迹象表明,年轻时选择这种生活方式而现在已人到中年的"丁克"中,已有人改变初衷,走上了回归生育之路,其原因是爱情不等同于婚姻的本质、孩子对婚姻中夫妻间爱情的强化作用及以"不可名状的权威"方式间接对"丁克"们产生影响的中国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6.
简·奥斯汀的六部长篇小说都是描写适龄少女的爱情婚姻。她把故事背景放置在乡村,当时的女性由于经济原因只能被动的接受婚姻,但这并不阻碍女性的成长和女性主体意识的浮现。本文站在女性主义视角,从四个方面对奥斯汀的长篇小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如之何勿思——浅析《诗经》中征夫思妇的相思之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诗经》中有关征夫思妇离别相思的诗歌反映了战争对普通民众的影响,丰富了《诗经》中婚姻爱情诗歌的内容,同时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特点:女性的依附意识;人们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8.
元杂剧剧本计有五百多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这些作品提出了与传统道德截然不同的新的婚姻爱情标准,并塑造了许多极富个性的具有反叛意识的女性形象。本文分析了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并与唐传奇同类作品中女性形象作了对比,最后从元代作家的世俗化和元代思想统治的相对宽松两方面分析了其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9.
张洁是新时期前十年中女性作家的代表。她以自己观察社会的独特视角,以女性作家特有的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展示,以对女性奉为首位的爱情、婚姻和家庭问题的密切关注而给新时期中国文坛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在(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沉重的翅膀)中,张洁分别塑造了一系列当代知识女性的典型形象,笔者认为,这些形象无碍于其外表的美丑,而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张洁通过这些人物,展示了一系列爱情、婚姻和家庭领域里的重大问题:如爱情和婚姻相修离的问题、知识女性理想化的爱情境界与社会现实相矛盾的问题、男性和女性的冲…  相似文献   

10.
《傲慢与偏见》中的贝内特太太无知粗俗、愚昧依附、自我迷失,反应了当时女性主体意识缺失的社会现状,诸如女性智力教育权利的被剥夺、婚姻的依附以及人格魅力的缺失等等。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通过对贝内特太太和追求独立女性意识的伊丽莎白的对比分析,凸显了奥斯汀所倡导的男女智力平等的教育观、爱情第一的婚姻观、独立思考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1.
论新时期女性爱情婚姻小说张兵娟情爱,这一古老而永恒的文学主题,历来是男、女作家关注最多的主题。进入新时期以来,反映女性爱情婚姻的小说层出不穷。人们常说,情爱的问题最能反映一个时代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程度,最“可以判断出人的整个文明程度”。本文试图在对新...  相似文献   

12.
《傲慢与偏见》中四桩婚姻分别代表了四种不同的婚姻意识,最值得推崇的是达西先生与伊丽莎白的爱情和伊丽莎自身上所体现的婚姻意识。他们的婚姻与其他三段婚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好地突出了这种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爱情比那些只为金钱、权力等等其他因素的爱情婚姻更加高尚,也会更加幸福,更值得我们推崇、向往。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特定社会形态的历史范畴,爱情关系到个人生活的幸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明程度、伦理价值观、道德水平等多重因素。无论对爱情如何定义,爱情的内在诉求与外在付出都要求返回心灵的内在体验。爱情与友爱和同情有别,其辩证法在于主体的相互完善,真正的爱情是给予与回报的和谐统一。爱情和婚姻的伦理内涵和本质决定了只有把永恒同化到自己的意识之中,朝着婚姻殿堂迈开坚定的步伐时,爱情和婚姻才能获得恒久发展和更新。  相似文献   

14.
曹禺剧作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他塑造了一系列大胆泼辣、个性鲜明、具有叛逆精神的女性形象,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众多怯懦、无力的男性形象。这种女性崇拜意识与其童年生活、演戏经历密切相关。对女性的过分崇拜和长时间扮女角形成的自身“性别错位”使他的爱情、婚姻充满曲折。对众多怯懦、无力男性形象情感上的亲和与理智上的否定,则表达了他对“性别错位”产生的脆弱性格的恐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几种不同婚姻模式的具体剖析,论述了小说中婚姻与爱情的不等距离,指出只有建立在真正爱情基础之上、经受过人生种种磨砺之后得到的婚姻才是最理想的,这样的婚姻并不惧怕婚姻距离爱情的路途有多遥远。对现代青年知识女性如何将真挚的爱情引入幸福婚姻的殿堂提出了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6.
安娜的爱情悲剧折射出现代女性面对爱情、婚姻时的迷茫与矛盾。从现代女性的视角来看,无法逾越的七年之痒以及疯狂的爱情背后自我的迷失是造成安娜婚姻失败、爱情幻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既是一部爱情和婚姻的悲剧,也是一部女性命运的悲剧.爱米莉亚虽是剧中的陪衬人物,却处于全剧中心事件的漩涡里,在戏剧冲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文学批评中的女性主体意识为切入点,分析爱米莉亚在父权和夫权社会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苏醒、崛起和抗争,探讨她女性命运的悲剧原因.  相似文献   

18.
侯咏执导的《茉莉花开》,站在女性主义立场去透视女性情感和心灵,采取“章节”式、散文化的叙事结构,讲述分别生活在20世纪不同时期的一家三代女性的爱情与婚姻,完整展现了历史变迁中的女性命运的复杂多变,显示了深厚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后我国大范围内发生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模式是我国人口流动进程中产生的特殊婚姻迁移模式。其发生的机制复杂多样。从人口流动引发的选择结婚对象的空间范围发生的巨大变化、追求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得到年青人的普遍认同、外出务工经商的未婚青年男女正处在婚恋的最佳时期、农村女性婚姻自主意识增强、外出务工期间的艰难生存状态、性观念和性行为的逐步开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现代交通与通讯的便捷、婚姻自由权和女性的权益得到保护、户籍制度变革等方面分析农村女性婚姻迁移模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简·奥斯汀的每一部作品都洋溢着她本人对婚姻爱情的独特见解,她务实的婚姻观和逐步觉醒的女性意识让她的女主人公们在择偶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风格。本文从社会的剧烈变革带动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作者所处的物质经济条件、作者自身的婚恋经历三个方面综合分析了简·奥斯汀独特婚姻观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