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江右诗派”是明初诗坛的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雅正”是其一脉相承的诗学趣尚.从“江右诗派”的精神内涵而言,其“雅正”诗学观所具有的地域风源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同时,“江右诗派”的“雅正”诗学趣尚,不仅吻合了朱元璋的文道相贯的文治理念,而且随着这一理念的深入推行而得以彰显,即能贴近于明初的开国气象而注入“鸣盛”因子.该诗派也因此受到最高统治阶层的推崇褒奖,成为明初诗坛最为耀眼的文学群体之一,产生了较大的诗坛影响,成为反映明初诗坛的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2.
明初江右诗坛, 诗歌繁荣, 诗人众多, 但在地理的分布上, 却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 并显示出鲜明的区域特征. 明初江右诗人地理分布所表现出的格局态势, 与地理经济、 人文积淀、 教育情形等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 诗人们大致相同的生活时空, 又使明初江右诗歌创作呈现出地域趋同性, 雅正即为其中之义.  相似文献   

3.
明初僧诗承元代之绪,呈现兴盛的局面.明初诗僧身份、心态、创作与元末相比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他们参与颂圣,注重用世,但欲归隐不得,由此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明初诗僧论诗不喜专谈“妙悟”,而好言世运、性情,独具时代特色,所作也很难以蔬笋气来衡量,大抵味趋大全,兼有方外与方内之致.宗泐、来复、道衍、妙声诸衲为一时诗坛“龙象”,对明清僧诗多有开启风气之功.  相似文献   

4.
明代闽中诗派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以张以宁、林弼、蓝仁、蓝智为代表的初期,二是以林鸿为代表的中期,三是以王NDB39、高NCC64为代表的后期.闽中诗派之所以在明初占据文坛重要地位,既与其鲜明的隐逸地方特色有关,亦与其不断介入主流诗坛有关;而介入主流诗坛既是其扩大声誉的有利因素,也是其最终衰微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5.
论闽中诗派     
以林鸿、高棅为代表的闽中诗派之所以能在明初诗坛兴起,这是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与闽中地区的文化小气候交融汇合的结果。闽中诗派在理论上主张师法盛唐,这对以尊唐复古为基本特征的明代诗学产生了重要的启导作用。闽中诗派在创作上以摹拟唐诗的体格声调为主,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某些深切的生活感受,这对以乐教为基础的明代诗歌美学体系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开端。但由于明初统治者的专制独裁和政治高压,因而闽中诗派的作品多不敢干预社会生活,只能摹拟唐诗的外观,其末流甚至变为形式主义,这则是他们的弱点和缺陷。  相似文献   

6.
明初"闽中诗派",在当日诗坛上以独师盛唐树帜,以"闽中十子"为基本阵容,"雄据一方,先驱当代".其诗学理论,在当时具有纠偏除弊的重大意义,对后世诗风也发生深远影响.长期以来,闽中诗派一直屈遭后人的曲解和诋毁,被视为前后七子复古主义的根源,枉执其咎.本文拟通过对闽中诗派诗学理论的辨析,对其是非功过,重予评说.  相似文献   

7.
邹祖尧 《学术界》2012,(5):162-169,288
朱元璋的诗歌创作可以登基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诗作,粗豪霸气,威风凛凛,直有干云之势;后期诗作,雍容雅致,功利实用,几无风格可言。在朱元璋看来,大明诗歌应该成为与大明开国气象相契合的粉饰太平的工具。为达到这一目的,朱元璋身体力行、垂范作则,大量雍雅、实用之作在朱元璋的后期诗作中接踵涌现。这些诗作,不仅直接左右和控制了明初及明朝前期诗坛,也影响乃至笼罩了整个明朝诗坛。  相似文献   

8.
元末明初的杭州诗群为吴越诗坛重镇之一。瞿佑是诗群后期最杰出的诗人,所撰《归田诗话》领明诗话撰著之先,诗承"铁崖体"及杭州元诗风雅,组织工丽,擅长寄托,主于用事,不废俚俗,在明初诗坛独具一格。《剪灯新话》之诗大都是瞿佑托名之作,诗歌与叙事珠联璧合,或平实而真,或融工丽为一,别具风神意蕴。瞿佑之诗及《归田诗话》对明初越诗的繁荣、明清杭州风雅的开启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日本平安朝初期的诗坛风会较之近江、奈良朝的诗坛风会,既有相异的一面,也有相同的一面,而这都充分反映在"敕撰三集"中.就相同的一面而言,将汉诗当作娱情遣兴的工具和崇文尚雅的游戏的倾向依然十分严重.至于相异的一面,则主要表现在摹拟六朝诗的倾向已为模仿唐诗的趋势所代替.这种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汉诗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中国革命史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国共两党由合作走向破裂,其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内的右派刻意造成的,国民党右派利用孙中山理论体系中的缺陷蓄意歪曲放大制造反共理论依据,借用国民党"以党治国"政治体制排斥中共和国民党中右派势力逐步集聚形成反共强势等等原因才是导致合作破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一是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三是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四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在未来仍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  相似文献   

13.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起源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形成于苏共,对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极大。邓小平身体力行地作出了表率,废除了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这是对毛泽东干部路线的直接承存和发展,不仅在中共历史上,而且在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史上也属首创,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理空间移动是人类基本的空间行为之一.本文分析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基本类型,重点探讨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特点及其对回族的影响,对深入研究大分散状态下回族族群认同及其文化一体形成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在中国政治系统中充当着中央政府行使职权的代理者和具体执行者的角色,在社会转型期,更多地承担着直面各种社会矛盾的重任,其公信力建设对于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弱化不但增加了政府运作的实际成本,而且威胁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现有央地权力配置模式,是当前央地关系运作逻辑下的必然结果。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是与央地规范分权同行并交织在一起的,要实现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塑就应着眼于央地规范分权,力求在共同战略目标之下构建两者的和谐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贪污罪主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村民小组长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企业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贪污罪主体共同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五四爱国主义在继承传统士大夫济世拯民、爱国报国精神的同时,更赋之以全新的内涵。它摒弃了传统士大夫对于君主权威的依附人格,代之以生机勃勃、个性独立自主的民主气息;它饱含着浓烈的忧患意识,又充满着源于开放意识的信心与乐观;它不是盲目的“忠君报国”,而是立足于“科学”、“民主”之现代意义上的理性爱国。  相似文献   

20.
从第三人为抵押人出发,抵押人凭借专有抗辩权不仅可以对抗抵押权人的抵押权,而且可以暂时或永久地摆脱担保责任的束缚,保全自己的财产利益.我国相关法律对于抵押人专有抗辩权的规定十分模糊,应从担保法原理及相关法律规范出发,对抵押人之专有抗辩权进行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