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法人累犯存在的条件(一)法人累犯存在的社会条件纵观法的发展,我们会发现,法人在赢得民法的承认和保护时,却又闯入了刑法的禁区。那么刑法理论该如何对待这种非自然人的法人犯罪者呢?虽然法人犯罪与刑事责任的主体资格在长达几个世纪的讨论中已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刑法典及刑法学者的肯定,但是,刑法在这方面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法人累犯制的构建与否就是其中的问题之一。我国现行刑法虽然采取了否定的态度,但笔者认为,根据刑法体系完备、刑事政策以及刑事司法实践的需要,应该肯定法人累犯制。正如犯罪市场理论所揭示的那样,市场犯罪的出…  相似文献   

2.
法的演变可以按不同时期主导法的不同将法的演进过程分为刑法时代,民法时代和行政法时代。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来分析我国由刑法时代转变为民法时代的条件以及过程,探讨我国行政时代转化的必然趋势,最终揭示出法演进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法人独立责任辨析--从语境论的研究进路出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人独立责任是我国民法上独有的概念,其实质为公司法上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一种投影和扩张.<民法通则>基于特定社会经济背景的需要,将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作为法人的成立要件进而演变为法人之基本特征.全国人大法工委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全面照搬具有显著逻辑错误和制度缺陷的<民法通则>法人独立责任条款,将使得以合伙企业为载体的交易行为逸出于法人整体制度之外,成为阻碍我国法人制度进一步发展的禁锢.  相似文献   

4.
刑法与民法在规范目的、调整手段等方面迥异,但不能简单地将两者对立化,刑法与民法的关系体现在两者"分"合"的理解上."分"是两者所调整的行为在社会危害性上的区分,"合"是两者对致害事件的规制互相补充、互相影响,两者对致害事件的处理不可或缺.刑法规制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而危害不大的行为则交由民法调整,且随着社会认知的变化而改变,刑法与民法的界分也应随之做动态调整.在对待刑法与民法的关系上,既要警惕刑法优先适用的思维,遵守刑法的谦抑性,也应注意不能以民事判断代替刑事判断,更应分别运用民法规范和刑法规范对行为进行定性.  相似文献   

5.
在风险与发展并存的现代社会里,传统刑法观在应对一些新兴领域的刑事犯罪问题上已显得力不从心。创新社会治理体系这一治国方略要求创新传统刑法观以适应社会新形势,于是代表现代刑法观的市民刑法、风险刑法和敌人刑法在我国刑事法领域崭露头角并发展起来,随之而来的是现代刑法观与传统刑法观相碰撞而产生的激烈的批判和反批判。从此,我国刑法观便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刑法观的不稳定性会导致立法与司法上的诸多弊病,所以构建起以传统刑法观为基准,兼以民生刑法观为导向,以风险刑法观为补充,以敌人刑法观为例外的三级层次的三元化刑法理念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法人独立责任是我国民法上独有的概念,其实质为公司法上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一种投影和扩张。《民法通则》基于特定社会经济背景的需要,将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作为法人的成立要件进而演变为法人之基本特征。全国人大法工委提高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全面照搬具有显著逻辑错误和制度缺陷的《民法通则》法人独立责任条款,将使得以合伙企业为载体的交易行为逸出于法人整体制度之外,成为阻碍我国法人制度进一步发展的禁锢。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上看,民法从来是法哲学的发祥地,法哲学的观念和理论皆以民法为本.我国的民法哲学是关于民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民法哲学主要研究民法的本质、价值、地位、理论、体系及其建构方法等.民法哲学从属于法哲学,它是民法学和民事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的灵魂.民法哲学决定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市场经济的公理必然在民法哲学中得到反映."公平"和"规范"应是民法哲学中一对最基本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民法总则》的颁布与施行对于民法理论与司法实务具有重大的影响与意义。应当着重对《民法总则》的重要条文进行解读,从而阐明其立法目的、理论依据及适用规则。主要包括民法法源,自然人出生、死亡时间的证据规则,对胎儿的特殊保护规定,法人成员的有限责任,法定代表人,法人的登记,清算,设立人、出资人权利滥用与法人人格否认,法人决议的撤销,民事权利中的人格权及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相关规定,职务代理与狭义无权代理,以及民事责任方面紧急救助及侵害英雄烈士人格利益等民事责任的认定。  相似文献   

9.
法典化:我国民法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市场经济、民法建设和法律传统的要求等三方面论证我国民法法典化的必要性,并在比较研究大陆法系法典法与英美法系判例法基础上提出:我国民法发展只能是法典法而非判例法。  相似文献   

10.
经济法和民法作为规制市场交易和经济运行的互补互动的重要法律部门,是社会主义市场良性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深化,经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理清我国经济法与民法之论争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焦点及其实质,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介绍国外经济法与民法之论争,再对比我国的情况来揭示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关于人的研究早在古希腊就已开始了,但古希腊主要是在人与自然、人与神的关系层面上讨论人自身的问题.到中世纪,人成为上帝的奴仆,人把对自身的研究变成了上帝如何造人的研究.关于人的全方位的专门研究主要是近现代以后的事情.然而,西方自文艺复兴运动直到法国启蒙哲学、德国古典哲学,都只是在抽象的层面研究人自身,以各种抽象的先天人性来规定人的本质,离开具体的社会关系、社会实践及其历史文化条件去讨论人和人的异化问题.真正"现实的人"是在后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系列著作中才得到完整的阐述,其核心精神就体现在马克思所提出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命题之中.  相似文献   

12.
拉德勃鲁赫描述和分析了西方法律发展史上法律周围的人的演变,宏观上,乃是一个由寡到众,由悬殊到平均的过程;中观上,乃是法律上的人不断下沉,法律下的人不断上浮的对流交换的过程。然而,国内特殊的规则和法律双轨体系周围的人的结构则更加繁复。在整个的法律进程中,社会历史所浮现出的自然状态扮演了动力性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科学研究的本质和科研作为一种职业的特点分析科研人员的"科学人"和"经济人"的双重角色,且两种角色处于博弈中;指出女博士科研中两种角色表现的特点,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与同时期文本相比,《人啊,人!》以其独特的理性精神与超前性脱颖而出,可视为新时期初期启蒙文学的一座高峰。它在还原现代个体哲学的基础之上,对人性的丰富性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追问;它前瞻性地展示了对人的非理性关怀,在情感与理性、启蒙与反启蒙、伦理与道德诸种关系场中对人性进行了艺术的重构;它还从哲学理性的高度直逼人性之缺陷及其根源,并在这种批判性的反思中,预示了人性启蒙前往形而上思考与终极关怀发展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5.
人物聚焦     
<正>盖茨国会作证:让更多的人赴美工作据国外媒体报道,微软主席比尔·盖茨(BILL GATES)将怀揣多年来的梦想重返美国国会,呼吁为熟练的技术工人签发更多签证;在学校中开展更多的数学、科学和工程教育;加大科技投资等。此  相似文献   

16.
人物聚焦     
<正>徐建一出任一汽集团总经理12月27日,中组部副部长王尔乘在长春宣布一汽集团总经理任命,竺延风不再担任一汽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现任吉林省省长助理、吉林市委书记徐建一担任一汽集团总经理,集团党委副书记。  相似文献   

17.
人物聚焦     
<正>尹蔚民:掌管发展第一资源现年55岁的原人事部长尹蔚民,被任命为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多位专家评论称,掌  相似文献   

18.
亚当·斯密提出并系统论证的"经济人"概念并非狭隘范畴,而是内涵丰富的科学抽象,其间蕴涵着利己与利他的对立统一.从历史进程的层面考察,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融合--分离--新的融合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历史的演化与现实的实践昭示人们要用道德规范去审视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经济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视角,分析构成企业行为主体的人不仅仅是传统经济学所假设的经济人,同时还是道德人和社会人。提出只有在作了这样的补充和"修正"之后,经济学的企业理论才能更进一步地逼近真实的世界和更好地解释现实的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20.
徐僖院士,高分子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高分子材料学科的奠基人之一。现任四川大学教授、高分子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长。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油田化学》期刊主编。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工》高分子化工分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高分子化学分支副主编,《材料科学技术百科全书》高分子材料分支主编。 徐僖教授长期从事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成型基础理论、高分子力化学、油田化学、辐射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他即致力于高分子力化学的研究。力化学是化学与力学交叉的学科,高分子力化学一般较多研究应力导致高分子材料性能下降与结构破坏,他则着重研究应力对高分子材料的正效应。美国著名力化学家R.S.Porter在其专著《Polymer Stress Reactions(Academic Press,New York,1979)》中摘录了徐僖教授20世纪60年代的全部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徐僖教授和他领导的科研群体通过超声作用合成了18种难以从其单体合成的嵌段/接枝共聚物,可用作不相容聚合物的增容剂,油、气田勘探开发用的化学品和金属冷加工润滑剂等新型高分子材料。研究成果“在超声作用下聚合物的降解和接枝(嵌段)共聚”被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徐僖教授在他长期从事的研究领域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撰写出版著作、译著4本,获国家发明专利28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等20余项国家、部委、省级奖励以及高分子材料学科建设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成就奖等。曾被授予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国防军工协作先进个人等称号。徐僖教授早已年逾八旬,却仍然辛勤工作在科研和教学第一线。他说:“我没有风烛残年之感,也没有仅能发挥余热的凄凉。我想到的是如何与国内同行、海外华人共同努力,树立我们中华民族在国际高分子材料科学领域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地位。”他的人生格言是“人生的乐趣在于无私奉献”。他最大的心愿是“中国人能在世界上普遍受到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