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胡适与梁漱溟之间的东西文化论战是中国学界1923年人生观论战的先声或预演。1921年10月,梁漱溟将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讲稿汇编出版,因该书浓厚的文化保守主义色彩与新文化路向相悖,且对胡适的学识和著述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故引起胡适等新文化派的深切关注和热忱回应,并引发了一场措辞激烈的东西文化论战。胡适与梁漱溟之间的东西文化论战历时半年,前后共有两次公开的思想交锋,折射出西化自由主义者与文化保守主义者对东西文化的不同立场。胡、梁二人的东西文化论战虽没有过多论及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但其论战的大背景则是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到底是西方化还是本土化,抑或是东西文化融合的抉择困局。胡适与梁漱溟对东西文化的认知虽各有侧重,但二人均将关切的目光投向中国文化的更新与再生,其态度是积极的、认识是宝贵的,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依然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3.
李大钊、胡适、梁漱溟分别属于激进的社会主义者、温和的自由主义者、保守的新儒家学者 ,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学思历程 ,以不同的方式关注并试图解决社会改造、文化重建等重大问题。由于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着“共识” ,且私交甚深 ,“五四”前后曾共同参加李超女士追悼大会 ,并共同列名“好政府主义”。本文以上述两次“合作”为切入点 ,分析考察了三人在妇女运动和社会改造问题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在后五四时代,文化的区域性与世界性是个敏感而微妙的问题,所见人各不一。时人明知东方和西方并未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却惯以它们来表述世界,提示出特定的时代关怀;而提出反对的质疑者,其实也有具体的针对性。尽管时人可以在缺乏共识的基础上进行相互分享的探讨,后人则不宜忽视当年那些似可不言而喻的歧异认知。而当从仿佛可以不计的小异中,探索其间的大不同。  相似文献   

5.
胡适的孔子研究是其“整理国故”的一次具体实践。借鉴西方现代学术方法,胡适系统梳理了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史,其西化视域下的孔子研究也受到质疑和批判。梁漱溟的孔子研究基本上是回应胡适之论而起,但其结论往往针锋相对。梁漱溟是文化保守主义者,他对胡适的孔子观的批判,恰是保守主义和全盘西化两种文化观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本文比较系统地评述了胡适关于文明内涵的界定和中西近代民族文化意识的比较,进一步阐述胡适建立在比较、反省基础上的再造中国现代文明的思想,指出这是一种开放的、主动汇入世界现代文明潮流的有效途径。因此,胡适文明观在我国现代化发展中仍不失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学术界,一般人总认为梁漱溟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东西方文化论战,是站在陈独秀,胡适一派的对立面,是东方文化派或顽固或顽固守旧派的主将与代表人物,他的文化思想代表了更为保守的社会层面,然而事实上,梁漱溟并不笼统地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相反,他时常以陈独秀,胡适的同道自陈,胡的思想表示了某种程序的赞赏,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梁漱溟没有限当时的东西文化孰优孰劣之急,而是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一种文化多元论的眼光来处理西,中,印文化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寻求拯救人类文明的良方,这不能说是他的高明之处。  相似文献   

8.
在学术界 ,一般人总认为梁漱溟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东西方文化论战 ,是站在陈独秀、胡适一派的对立面 ,是东方文化派或顽固守旧派的主将与代表人物 ,他的文化思想代表了更为保守的社会层面。然而事实上 ,梁漱溟并不笼统地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 ,相反 ,他时常以陈独秀、胡适的同道自诩 ,并对陈、胡的思想表示了某种程度的赞赏。尤其难能可贵的是 ,梁漱溟没有限于当时的东西文化孰优孰劣之争 ,而是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 ,以一种文化多元论的眼光来处理西、中、印文化之间的关系 ,并试图寻求拯救人类文明的良方 ,这不能不说是他的高明之处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的几个重要概念:文化、文明、传统与现代进行了深入研究,辨析源流,考究内涵,厘订关系,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文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胡适的文化思想存在着明显的矛盾之处,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时而猛烈批判,时而热烈赞扬。关于中国文明的未来,他既提倡全盘西化,又强烈要求传统文化的复兴。然而在这些表面矛盾之下,仍然有其内在逻辑。以价值一元论为根本的出发点,胡适肯定人类共同的本质和价值追求,并进而确立了人类文化的普遍本质。文化的本质和基本要素都是一样的,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成分造就了中国文明过去的辉煌,西洋文化近代以来的核心要素促成了西洋文明当下的先进。这几个观点的相互融合,就是胡适文化思想表面矛盾之下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1.
梁漱溟与胡适是 2 0世纪中国重要的思想家 ,两人在学术、社会、政治领域都有极高的素养。梁、胡在中国社会问题的基本分析、中国社会改造的道路、理想社会的设计等政治哲学思想方面 ,既有区别 ,亦有不少相同之处。这与两人中西不同的教育背景及理论渊源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2.
梁漱溟的“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所展现的东西文化观,是继“中体西用”模式后,中国人回应与容受西方文化之挑战所创造的最为圆融和形而上色彩最为浓厚的文化体系之一.他将文化定义为生活的样法,采用多元模式说,对西方文化给予了现实的肯定,但又作了终极性的拒斥.这一根本态度,使他成为现代新儒学的开山,也成为20世纪的中国文化试图重建堡垒的象征.  相似文献   

13.
地球科学被定义为自然科学,迄今主要从自然的角度进行研究。但是,现在的地球是人类学的地球,是工业改变了的地球,需要有关于它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本文从地学人文社会科学的视角,研究古代土地崇拜的地学文化以及现代人统治自然的地学文化。如今,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时代,需要新的地学文化和人-地协调发展的地学文化。新的地学文化,是一种新的地学人文精神。它作为地学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指导地球科学的发展,引导和制约人类改变、利用和保护地球的活动,这是建设生态文明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朱熹与陈亮的著名辩论在古人眼里是性命与事功之争;而到了某些现代学者那里,又成了功利主义儒家对正统儒家的挑战。然而西方的功利主义概念根本不适合用来指称陈亮的立场。而这种不适合促使我们重新思考这场著名争论的实质。其实,朱陈的分歧并非在是否要功利,而在更加深刻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的层次。朱陈之辩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含义丰富的古人如何理解历史与政治的案例。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玄学的论争是我国二三十年代思想界的一场重要论争,胡适是这一论争中科学派的主要人物之一。本文围绕胡适与这场论争的前后联系,对论争的思想前奏、论争的实质与科学人生观的确立、论争对尔后思想界的深刻影响等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6.
民国社会整体上处于崇尚斗争的党同伐异时代,不屑于党同伐异的安徽籍北京大学教授胡适与浙江籍北大校长蔡元培基于全社会的学术教育事业的良性合作,就显得有些脱离时代、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17.
梁漱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也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乡村建设理论不仅对当时的乡村教育乃至整个乡村社会的改造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以后的农村教育和农村社会的发展也有很大启示。曹州办学是梁漱溟经历的一次早期教育实践活动,对他的乡村教育理论的形成以及他最后走上乡村教育的实践道路都有重要影响。文章主要通过梳理、分析梁漱溟曹州办学的起因、宗旨和失败的原因,揭示梁漱溟从事乡村教育的思想动因及其转变过程,从中也可以反映出梁漱溟独特的教育追求和价值情怀。   相似文献   

18.
梁漱溟一生都在为解决人生和中国问题而奋斗。前者本应在他清静无为的禅坐功夫中得偿所愿,但对后者的牵挂使他将人生志愿暂搁一旁,专心致力于复兴中国的事业。事一日不能成,则志一日不可续。本文力图从文化的角度再现梁漱溟对人生的选择和对社会的思考与实践,并据此对他进行“志”与“事”的辩证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鲁迅与梁实秋翻译论战的场域里,两人主要围绕"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展开论辩.双方所较量的不仅关涉语言规范问题,更突出的是,参与者藉翻译之名,争夺文艺思想的合法性,亦即翻译社会学意义上的象征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