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道教清微派炼度科仪过程的描述,并在分析道教炼度仪式的内炼依据的基础上,阐明了道教炼度科仪中"书符箓法"所具有的回向宇宙创造之初,借助宇宙创生的原初力量的象征意义,以达到道教炼度仪式中所特有的超幽度亡的宗教关怀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道教之"道",是神仙信仰之"道";道教之"教",是"教化"之"教"。作为中国本土固有的宗教,以神仙之道设教是道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显著特征。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神仙道教力求从调节人们的身心关系出发,逐渐形成了注重内在炼养、注重师承传授的宗教文化特色。道教的这种调节和整合功能,客观上适应了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体现了道教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面。同时,由于道教文化兼容并包,涵盖斋醮科仪、风水术数、武术导引、医药卫生、内外丹炼养等内容,这些内容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深深的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世俗社会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道教又被称为生活道教。  相似文献   

3.
瑶族宗教中常用的挂三台灯、挂七星灯、挂九星灯和挂大罗十二盏灯等几种挂灯仪式,全与道教北斗七星信仰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并受到了道教设灯仪祭拜北斗七星和授箓的影响。其中前两种仪式与道教北斗七星本命星信仰有极大的关联,挂灯经书的部分内容直接抄自道教《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与道教北斗信仰追求现世得道升仙所不同的是,瑶族挂灯主要在于祈求来世成仙。  相似文献   

4.
我国许多民族,许多宗教中,都存在着神像画,自古以来都有着鬼神信仰的瑶族社会也不例外,许多仪式都离不开神像画.对于瑶族宗教仪式研究的成果数不胜数,但对于神像画与仪式之间的关系以及神像画在仪式中所具有的功能意义和象征意义的研究成果迄今仍阙如付.因此,文章试图通过对仙回瑶族神像画的研究,来解读神像画与仪式之间的关系,剖析其在仪式中所营造的特定环境和独特作用,分析画像背后所包含的宗教信仰问题和功能、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白玉蟾对南宋道教科仪的创新--兼论南宗教团的雷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玉蟾是南宋著名道士,被尊为金丹派南宗五祖.白玉蟾的南宗教团倡行内丹道,并将内丹修炼与斋醮仪式相结合.白玉蟾在斋醮科仪申融入雷法的仪格,以增强斋醮济世度人的法力,这既是宋代雷法盛行的时代背景所决定,也是白玉蟾对道教斋醮科仪格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道教作为中华大地土生土长的宗教,深深的植根于传统中华文化之中,对于古代中国文明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道教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作用,与其深厚的的民族特色是密不可分的,并且通过道教独特的科仪作为媒介对广大教徒以及信教群众产生深刻的影响。斋醮作为道教科仪的主体与核心,以其独特的方式与宗教形态,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宗教需求、增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还在强化中国传统天人合一人生境界、深化社会等级观念、宣扬长生不老的宗教信念等方面,对人们的思想教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道教之“道”,是神仙信仰之“道”;道教之“教”,是“教化”之“教”。作为中国本土固有的宗教,以神仙之道设教是道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显著特征。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神仙道教力求从调节人们的身心关系出发,逐渐形成了注重内在炼养、注重师承传授的宗教文化特色。道教的这种调节和整合功能,客观上适应了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体现了道教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面。同时,由于道教文化兼容并包,涵盖斋醮科仪、风水术数、武术导引、医药卫生、内外丹炼养等内容,这些内容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深深的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世俗社会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道教又被称为生活道教。  相似文献   

8.
仪式是宗教的外显形式,强化了宗教与生活的关联,其本身也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藏族的宗教仪式繁多,且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嘉绒藏族村落一年的宗教仪式就清晰地呈现了仪式与村民日常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道教与水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道教是在中国本土各种原始自然宗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宗教。水崇拜作为原始自然宗教的一种类型,对道教的宇宙观、基本信仰及其它理论、神仙谱系、科仪方术等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宗教信仰与宗教仪式是相辅相成的,形而上的宗教信仰,大都经由一系列充满象征意义的宗教仪式而得以实践与传承。上刀山下火海是傈僳族原始宗教仪式中程序最为繁复,文化意义最为丰富的综合文化事项。运用宗教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从泸水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展演场景中仪式过程为考察对象,对解读该仪式的文化象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89年,我在湖南兰山县汇源乡参加了瑶族为期十天的集体度戒仪式.兰山瑶族位居高山区,交通闭塞,今日的生产、文化仍带有原始性特点.度戒仪式保持了汉族道教早期集体度戒的传统,又有瑶族文化本位内容.将这次大型的宗教活动作出报告,会对傩文化和傩戏学的研究提供非常有价值的资料.另外,我对仪式所展现的傩文化进行了初步辨析和探索,是期抛砖引玉,求得专家学者们的批评.  相似文献   

12.
"还盘王愿"是盘瑶人民为缅怀始祖盘王的功德、祈求盘王的保佑而举行的隆重的祭祀活动."盘王舞"是"还盘王愿"祭祀仪式中全部舞蹈的总称.文章分析了"盘王舞"的典型舞蹈中具有增强瑶族族群认同、沟通神人关系、宣泄宗教感情等宗教舞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宗教仪式与村落生活密切相连,它是世俗社会与神圣社会取得联系的途径.宗教仪式分为两类:强化仪式与转换仪式.文章中选择了畬族的强化仪式——“做福”及转换仪式——“传师学师为”为切入点,重点探讨这两种宗教仪式与畬民村落生活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杂剧十二科"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的<太和正音谱>,这种分类与宋代"说话"家数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同时,它与<青楼集>提及的杂剧分类也有联系."杂剧十二科"的分类法,一直因其琐细又交叉重复而受到人们的质疑.可是,如果我们结合现存的元杂剧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它不乏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 :原始信仰与道教的融合 ,是瑶族宗教文化的独有特征。进而指出瑶族神职人员“师公”、“道公”做法时的特殊着装 ,涵盖着丰富的宗教文化意义 ,是其他民族中少见的宗教礼服 ,除了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和审美价值外 ,对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唐代道教文学研究在"宗教与文学相互关系"方面成果最为丰硕,在吸收20世纪70年代以来道教学研究成果方面仍待加强。唐代首次形成遍布全国的道观网络,多部道经在国家制度的支持下成为全民熟读的典籍。唐代形成了一套融合所有道教传统的科仪经系以及相应的道经位阶体系,这决定了唐代道教文学独特的知识谱系。六朝时期不同经派背景的仙真被整编到唐代道教仙山地理系统之内,仙山地理的相关道教文献是唐代道教文学尚待开拓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100年前的京城民众都生活在封建信仰的时代,梨园行的表演亦是在宗教艺术之列,因此在春节大年初一开台时多要搞些表演科仪,既是维护当时人们的信仰需要,也是借此烘托喜庆祥和的热闹场面。通常有"跳灵官""跳财神""跳加官"和"报台"等表演科仪。近年来,还有"跳财神"的表演偶尔出现,但与当时注重科仪的表演特点相悖,完全是为了喜庆场面而表演。  相似文献   

18.
安多藏区的文昌神信仰,是藏传佛教文化圈中比较独特的道教文化个案.文章依据笔者田野调查获取的第一手材料,对安多藏区文昌神信仰的四种宗教仪式进行了描述,并试图运用人类学的相关理论进行简单分析.认为这些仪式是多种宗教文化整合的产物,是展示和延续传统文化的表现手段.形成了人与文昌神之间的互惠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神话──原型的批评方法来论述曹禺前期剧作的仪式性。全文分两部分:一、仪式:从世俗上升到宗教。仪式应该有三个层次的建构:世俗仪式、审美仪式与宗教仪式。曹禺的前期剧作作为一种审美仪式,是与宗教仪式和世俗仪式上下贯通的,并以世俗(社会──政治层面)和宗教的双重特性获得极大成功,成为一种类似于马丁·艾斯林所说的“国家的仪式。”二、祭典:从宗教转化为象征。曹禺的前期剧作,首先是一个神话祭礼的世界、一个原型象征的世界。观众为什么对曹禺剧作那么迷恋,就是因为曹禺的前期剧作孕含了神话祭礼──原型象征的模式,因此曹禹的前期剧作不仅是仪式性,而且也是象征性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道教继承并发展了宋元以来道教的"世俗化"趋势和"入世修仙"路线,使道教具有了更强烈的世俗性和社会性.这样的宗教特征乃是道教针对社会形势的重大变化和民众宗教需求上的改变所进行的调整所致.道教的"入世"倾向和"社会化"趋势对这一时期的神仙形象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这样的影响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