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哲学视野:信仰的两大类型及其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荆学民 《求是学刊》2004,31(1):52-56
信仰问题已成为社会转型期的大问题、真问题。文章主要论述信仰的两大类型即个人人生信仰与社会理想信仰及其关系。指出社会转型期的危机是这两种信仰的综合性危机,只有承认并正确认识这种危机,才能重建信仰。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末,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经济体制转型期: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封闭半封闭社会转向开放社会.在这一深刻、全面、复杂和曲折的变革中,广东妇女积极地迎接挑战,努力寻求突破自我、再塑自我的新路.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信仰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晓红 《浙江学刊》2001,(3):172-174
邓小平明确指出信仰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精神动力;要用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坚持精神信仰和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对人民群众的信仰建设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信仰水平.他强调,信仰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  相似文献   

4.
学报编辑思维的创造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报编辑思维的创造功能李其光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被称为世纪之交的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期是社会经济、教育、科技和思想观念更替、转变、推进的时期,是迈向新的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时期。高校学校编辑工作是一门充满智慧的高级精神劳动。在这个转型期,高校学...  相似文献   

5.
宋棠  刘岳 《学术交流》2003,(9):112-116
现实中的全球化与理想中的全球化有巨大差异。全球化是世界一体化趋势最明显的体现,但同时也是各种文化与价值观念由于生存空间和利益的原因冲突最剧烈的时期,在对待中西方文化价值交流和中国的文化与价值转型问题上的理想主义倾向是不切实际的和危险的。指导中国文化与价值转型的原则应为:本土性、内生性、市场性及反思性。只有在这种现实主义选择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保证中国文化自觉和经济自主,彻底保障中国国家利益的文化与价值转型。  相似文献   

6.
有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心理状态。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心理相对于常态时期具有更复杂、更躁动、更迷茫、更活跃的特点。本文主要阐述了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表现,特别指出社会工作在缓解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方面的价值与功能。  相似文献   

7.
高校心理咨询基本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时期,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发展速度加快,贫富悬殊加大,多种价值观并存冲突,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相距甚远等等,给高校大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心理挑战。同时,随着社会进步、教育程度的...  相似文献   

8.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相适应,要求建立一个新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变化及其正负效应 价值观念是人们对社会活动在价值上作出的判断和评价,它是人的心理素质的核心,是人们行为方式的精神支柱。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政治生活的巨大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发生急剧的、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7,(11):170-174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却出现不同程度的动摇。基于学习兴趣和方法的理论水准不高而出现的信仰缺乏科学认知基础,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非协调性对立认识导致对信仰缺乏辩证系统定位,这是当前信仰缺失的主要表现。而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的较大反差、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和某些腐败分子的负面影响是深层次原因,而问题的关键是必须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以及时有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即通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新风尚,加强高校与博物馆、纪念馆的协同创新,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强化对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灌输。  相似文献   

10.
王晋鹏 《探求》2006,(Z1):4-5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迅速变化,社会阶层迅速分化,社会利益格局迅速调整,社会生活日益功利化,致使严重的信仰失落、价值困惑、心理失衡.所以,重构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体系,特别是主导价值观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化困境:社会转型期信仰迷茫的文化因探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探讨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信仰迷茫的文化方面的原因,指出中国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以伦理性文化、政治性文化、经济性文化、神圣性文化、现代性文化、后现代性文化的形态在目前的中国社会多元并存、交错对接,使得人们的信仰陷入迷茫甚至危机之中。具体表现为信仰的文化认同、价值选择、人格崇拜几个方面的迷茫  相似文献   

12.
刘琳丽 《社科纵横》2006,21(5):154-155
针对社会转型期公安院校女学生的现状分析,提出加强社会转型期公安院校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改进社会转型期公安院校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杨建华 《浙江学刊》2007,(2):179-184
学科的精神品格是由学科的使命、学科的意识、学科的理想、学科的理论、学科的范式及学科的规范等构成,它是学科的灵魂,学科发展的支撑,也是学科走向成熟和繁荣的标志之一。社会学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对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这在今日中国迎来了社会学的春天的时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在对中西方社会学的发展进行缜密研究和认真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社会学有着由社会批判与社会建构的学科意识、直面现实的理想主义情怀、富有想象力与严谨规范的科学气质所构成的学科精神品格。新的世纪,新的召唤,社会学者只要执着和弘扬社会学的精神品格,一定能推动社会学的长河在新的世纪卷起更加瑰丽澎湃的学术和思想大潮。  相似文献   

14.
从道德信仰的客体性构成来看 ,它涵盖道德本体与价值、理想与目的、原则与规范三个缺一不可的内容。从道德信仰的客体性本质来看 ,道德信仰只能是对人的社会本质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任映红  郭柳显 《探求》2024,(1):40-48+87
中国共产党人何以能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构筑起精神谱系,原因有三:中华五千年文明精华和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和高尚品格的凝炼形塑、百年征程中各个历史时期精神特质的时代表达;其思想内涵主要有:共产主义理想信仰、爱国主义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自立自强的进取奉献等。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迫切需要探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动能转换:一是通过价值引领和制度化建构转化为治理效能;二是通过分众引导和社会化建构凝聚为社会共识;三是通过榜样引领和创造性实践内化成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6.
论信任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青云 《唐都学刊》2005,21(2):80-83
社会信任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社会信任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信任危机,致使社会赖以存在的结构要素如人的要素、物的要素及关系要素遭到破坏。为此,应加强伦理道德建设、法律制度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强社会信任教育、社会舆论监督和宣传作用,以增强社会信任,从而有力地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个法律部门,其价值目标是多元化的,这其中,哪一种价值目标是经济法基本价值取向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目前,几种主流学说认为.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取向主要集中在公平、民主、效率和自由等方面.然而,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法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在我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财富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法应发挥其自身的功能和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和协调发展,从而提高人们最大化地积累社会财富的动力.所以,在法的诸多价值目标中,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取向应当是效益和公平.其中,经济法的效益价值取向应是社会整体效益价值取向;公平是以社会本位为基础,是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的统一,是可持续发展的公平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9,(8):136-140
信仰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为了更好地进行大学生信仰教育,我们自制问卷,选取了全国7个地区不同层次的12所高校,进行了大学生信仰教育相关情况的调研。目前,大学生信仰教育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与大学生自身对信仰的认知、高校现行信仰教育的模式以及多元文化思潮密切相关,这不仅需要我们丰富大学生信仰教育内容、创新大学生信仰教育方法,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方协调,共同优化信仰教育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9.
<正>信仰是人们对某种事物(包括自然、理想或主义)的极度推崇和信服,并把它视为终极价值以作为自己精神寄托和行为准则的一种精神活动。信仰属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范畴。信仰是灵魂,信仰是生命。没有信仰的民族,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民族;没有信仰的国家,是一个没有凝聚力的国家。我同意一个学者的说法:具有政治信仰的人,是骨干分子;具有宗教信仰的人,是稳定分子;没有任何信仰的人,会成为暴徒。人是不能没有信仰的。一个人没有信仰,他就没有  相似文献   

20.
个人价值的实现,对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们来说,都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改革时期,在入本身的需求和利益日益受到重视的条件下,对于这个问题进行理论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人的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而基本的方面。因为我们这里所说的人,既不是抽象的、普遍的人,也不是单纯的个体,而是两者的辩证统一.即社会的人。因而,人的价值实现.是个人价值实现和社会价值实现的对立统一。个人m值的实现,指的是个人欲求的满足,即个人的生存基本权利、个人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