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类书是一种“捃摭群书,以类相从”的古籍。它专门辑录古书中的史实典故,名物制度,诗赋文章,丽词骈语等,按类或按韵编排,以便寻检和征引,供读书治学,校勘辑佚之用。它是我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其内容之广泛,材料之丰富,列古代工具书之首。对于巩固封建制度,保存和发展古代文化,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整理古籍是继承、发扬我国民族文化的需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义之邦著称。灿烂的古代文化,曾对东方文明乃至整个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浩瀚的历史文化典籍,数量之多,内容之广,质量之优,世界所罕见。中国的民族文化之所以始终保持其连贯性並不断得到发展,这和后世不断地对古籍进行整理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古籍是以书面形式保存下来的古代(主要是封建时代)文化,是封建社会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我国的古籍极其丰富,近人丁福保编辑的四库总录、丛书总录、方志总录,所收古籍已达三万六千多种,有些专家估计在五万种以上(甚至有人认为不下十万种)。这里面,包含了很多对我们今天仍旧有用的宝贵的文化遗产。用批判的态度总结和继承这份遗产,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一项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所收藏的满文古籍数量颇为丰富,涉及内容广泛,满汉等多语种合璧古籍较多,文献价值较高。辽宁省作为我国满文古籍的收藏中心之一,有理由、有条件使满文古籍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探讨古籍常用分类法的弊端,并参照资源共享条件和人们的认可程度,类分辽宁省满文古籍可直接使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只要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类号后加一辅助区分号即可。改进后的分类方法简明易懂,利于检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机器人的应用日渐广泛。在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机器人呢,大量古籍的记载告沂我们,中国古代是有机器人的。 所谓机器人,就是模拟人的动作的机  相似文献   

6.
中国封建时代的古籍目录,不仅记录了历代典籍的存亡,其类目设置、大序小序及书目提要的内容,都与中国古代学术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本文从分析古籍目录类目变化、大序小序学术源流变迁、提要目录的时代特点等方面入手,揭示古籍目录与古代学术的联系,从而说明古籍目录是古代学术的组成部分,其价值、功用于研究中国古代学术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是指书写或印刷于1911年以前、反映中国古代文化、具有古典装订形式的书籍。它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何开发利用古籍资源,为教学、科研服务,谈点个人拙见。 我认为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古籍资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古籍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一个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古籍利用率的高低。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便要求管理人员端正服务态度,具有奉献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牢固树立读者就是上帝的思想,积极主动提供书籍资源,热情细心地为读者服务。让读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其次,要求  相似文献   

8.
金文研究与古代典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王国维先生提出“古史二重证”以来,古文字学与古代典籍的密切关系日益为广大学者所重视,目前的古文字研究已与古代典籍密不可分。从西周时期开始,已有典籍流传下来,东迁以后,文献益多,这就为广泛利用古籍来研究周代金文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同时,丰富的金文资料又为古籍的整理和研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二者互为证补,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9.
鲁迅一生在辑校古代小说、文人文集、乡邦文献及金石文物等方面费力颇巨,不但搜罗广泛,考订谨严,而且注重体例,因此成就宏富.鲁迅古籍文献整理辑校的实践,也为今人批判继承我国文化遗产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0.
传送信息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在原始社会 ,古代先民就已经采取语言和符号来交流情况和感受。人类社会的发展 ,促进了新闻活动的产生和发展。我们从翻阅古籍中 ,略约可以觅寻到古代新闻活动存在和发展的线索。本文对我国古代新闻报纸及新闻活动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有着悠久农业历史的文明古国,但由于很多珍贵古籍已经失传或是难以考证其具体成书年代,故难以明确关于我国古代嫁接的缘起和最早记载年代,导致异说纷呈。通过对大量文献的考证分析,认为中国古代可能是受天然嫁接和寄生植物的启发,或因扦插技术的发展而发明了人工嫁接技术。目前考证出比较可靠的最早记载我国人工嫁接的古籍是《尔雅》中的《释木》篇,大致出自春秋至西汉初年,更具体的成书时期还有待进一步考证。此外,对一些文献中关于植物嫁接起源的错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古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我国丰富的历史和人文信息,保护古籍就是保护我国的文化瑰宝。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也为图书馆古籍的整理与保护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图书馆通过数字化建设手段保护古籍,对古籍进行数字化处理、保存、呈现和传播,既利于读者的使用和传播,也保证了古籍的安全和完整,因此,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成为当前古籍保护领域的主要手段。本文阐述了图书馆开展古籍数字化建设保护的意义,在研究数字化建设保护应用技术和步骤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古籍数字化建设保护中面临的困境,探讨和总结出几点建设保护路径,以期为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保护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古籍编目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读者能迅速、准确地进行检索,以得到所需要的古代文献资料,让蕴藏在古籍中的丰富而有价值的资料得以充分利用。我国有四千多年的文明史,历年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军事家、科学家和发明家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历史遗产。其数量之多令人瞠目,其价值之高更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迅猛发展时期,古籍资源的开发有助于经济建设。比如;著名的计算机二进律就是根据《周易》发明的;《孙子兵法》也被世界各国的企业家视为指导社会经济管理、经济战略的重要著作。所以…  相似文献   

14.
倪根金 《南都学坛》2000,20(4):13-17
<四时纂要>是我国古代著名农书.现有明代朝鲜翻刻本存世.对这个刻本,特别是某些次序颠倒的句子,学术界曾有怀疑.从古籍中稽查到的<四时纂要>引文与翻刻本对照来看,翻刻本是真的.从<四时纂要>刻印历史、流传情况、书目著录和明清古籍引用<四时纂要>数量变化来考察,现行的"在我们北宋时已经失传"之说不确,其佚失当在明清之际.  相似文献   

15.
古籍目录与中国古代学术密不可分。古籍目录不仅著录古代典籍,而且反映历代学术发展、演变的状况,品评学术优劣、短长。中国学术思想中儒道释三教合流的历史趋向及其学术理念,就是在古籍目录子部的发展源流中得到凸现,并逐步推动其细密和深化。  相似文献   

16.
中华古籍,浩如烟海,源远流长,是民族的传统文化赖以延续的渊薮。其中既包含着前人的思想精华,也记录着祖先生产斗争的可贵经验。不应否认,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有其历史延续性,我国古代文献的流传和发展,也有其自身的历史进程,其间一代代文献学家的艰苦努力,起着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古代文献学的发展,与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是由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原因所决定的。本文拟就古代文献学的历史发展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并对这种发展的原因试加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藏书楼的今日"重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的藏书楼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但是古籍传统的收藏和传播方式已经不适应信息时代的图书馆模式。有必要应用当前的数字化技术,将藏书楼的经典古籍建立古籍数据库,以实现古籍的资源共享和传统藏书楼的虚拟再现。  相似文献   

18.
古代文史研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注定了古代文史研究论文在参考文献著录方面有特殊要求,这是现行的参考文献著录规范无法包容和满足的。不仅古籍中常见的分卷、分篇形式在现行规范中没有涉及,就连版本、形态、责任者等古籍基本信息也被忽略甚至排除在外,从而给广大读者和古代文史研究人员造成了诸如理解、翻检等许多不便与困难,所以亟待修订完善。  相似文献   

19.
古籍中的农事图展现了古代农业生产画面,主要存在于南宋之后的农书、类书当中。在农事图的绘制历史上,南宋楼璹《耕织图》与清代焦秉贞《耕织图》为创新之作,起到了里程碑式的模范作用,二图的绘画技法与绘画理念被广泛模仿与继承。其他农事图对此二图多为移花接木式的机械模仿,少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中医古籍有不少冷僻字未得到系统的整理研究,既影响了中医古籍的解读,也是古代文字研究的缺憾。主要根据中医古籍中的用例,考释了中医古籍中使用而《汉语大字典》未收载的中医古籍特殊字形(5例)或字义(8例),可对此两方面有所裨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