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伯林看来,理性主义人性论是一种基于理性主义一元论的普遍人性论,在纵向维度上是一种非历史主义和历史决定论的永恒人性论,在横向维度上则将人看作是孤立的、原子式个人。伯林的人性论正是基于对理性主义人性论上述三个层面的逐一批驳,从而实现了某种程度的超越。他主张人性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人性是历史地形成的,更强调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尽管伯林的人性论有其自身的理论局限性,但它毕竟揭示了关于人性的某些真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人性理论丰富多彩 ,这些早熟的人性理论并不具备产生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但是 ,中国的性善论以其人本取向为现代管理理论确立了人文价值目标。以性善论为人性基础的管理理论告诉我们 ,管理要有人文价值目标的支撑 ;管理是人本管理 ,它不应该是对人性的压制 ,而是对人性的张扬。  相似文献   

3.
人性善恶,是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古人先后提出性善、性恶、性无善无恶、性有善有恶、性善恶混等不同主张。对人性的认识之所以产生如此大的分歧,主要原因是有人把后天的染性与先天的天性混为一谈,把染性等同于天性;而有人又把天性与染性截然分开,忽略了天性中的善恶潜质,从而找不到善恶产生的根源。只有把染性与天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结合起来探讨,才能够对人性的善恶得出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艺术作品(包括电影、电视剧)中,经常有反映古代战争的内容,古代战争到底是怎样进行的?使用哪些兵器?它们是如何演变的?观就笔者研究所得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5.
共同心理素质(即通常所说的国民性、民族性、时代精神)的近代化,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近代化一道,是人类社会近代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部分,也是人自身近代化的主要标识。在资本主义农工商各业发展、统一的国内市场建立、近代民族共同体形成、近代资产阶级国家创建等各个方面,它都以异乎寻常的活力发挥着积极能动的作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致力于近代化时,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把共同心理素质的近代化放在引人注目的突出地位。近代各国的人本主义思潮,便是因此而萌动、滋生并茁壮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矛盾学说,揭示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通过先秦时期哲学、汉--唐时期哲学、宋元明清时期哲学产生和发展起来,并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一些进步的思想家必然把辩证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伦理人性论从存在理由、目标方向、具体约定三方面影响道德建设。人类精神层面的存在及其对人性的自我追问是道德建设存在的主体内在依据;理想人格的设定是伦理人性论区别于其他侧面人性理论的重要标志,为道德建设预制了目标方向;伦理人性论要求具体道德规范设计必须合乎人性,才能使道德获得尊重和信守。这三个方面贯穿于道德建设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家族书院作为造福后人 ,维系家族长盛不衰的一种文化教育事业 ,自唐代出现以来 ,即受到中国士人的特别重视 ,遍布全国各地 ,形成三种类型 ,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服务并满足于各地各类家族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需要 ,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简论儒家道德修养的人性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性论是道德修养的基础,有什么样的人性论,就会有什么样的道德修养理论与原则.整个儒家的思想体系就是以研究和认识人的本质即人性这个问题为起点的.儒家思想在发展与流变过程中,围绕人性的本质问题基本上形成了性善论、性恶论、性三品论及人性结构二重论等几种观点,而这几种人性论构成了儒家道德修养论的人性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的诗歌传统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里,读诗作诗一直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重要的内容之一。往往是诗人的心声首先叩开儿童智慧的大门,因此以诗歌创作而显露童年才华者极多。神童诗和文人诗、帝王诗、后妃诗、  相似文献   

11.
简论义和团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史上,义和团运动是一个大的转折。它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当时的民族工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从那时起便逐渐结束了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统治地位,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便成为时代的主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散文源远流长 ,有着极其辉煌的发展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作为正统文学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代散文成熟于春秋战国 ,当时出现了以诸子散文和史传散文为主体的第一个古代散文创作高峰 ,成功地记述传播了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 ,记载描绘了唇枪舌剑 ,刀光血影 ,纵横捭阖 ,攻城略地等纷繁复杂的历史进程。秦汉时期 ,出现了以司马迁的《史记》为代表的古代散文创作第二个灿烂的高峰。唐宋时期各家辈出 ,各领风骚 ,出现了一个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第三个古代散文创作高峰。这一时期的古代散文创作 ,呈现出风格多样 ,个性鲜明 ,题材广泛 ,…  相似文献   

13.
<正> 艺术家以表现客观世界和主体情感为指归,但这一目的只有通过艺术媒介才得以完成,因此,艺术媒介对艺术具有最本质的意义.它规定艺术的性质,划分出艺术门类,限制着艺术的自由.艺术要在本质上优化和升华,就要和自身的艺术媒介作永恒的搏击,这是横在艺术家面前一个严肃而深刻的命题.对此,中外古代艺术家作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西方古典艺术家完全遵守艺术媒介的规定,以科学实证的严谨在艺术媒介所划定的框架内下功夫,研究艺术媒介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追求艺术和自身媒介的亲和关系,以求得艺术属性的准  相似文献   

14.
富农是中国近代农村中一个重要的劳动者阶层,它是从农民、商人或地主转化而来的。富农在农村人均耕种土地较多,他们通过自耕、雇工耕种或出租等方式经营其土地。富农既是剥削者又是受剥削者。富农经济是农村的资本主义经济,是中国近代农村重要的经济力量。  相似文献   

15.
由于近代中国疾疫猖狂为害 ,专业的医学教育又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使得开展民众卫生教育成为必要之举。民众卫生教育兴起后 ,多采用借助新闻媒体、发行卫生刊物或出版卫生书籍、开展各项卫生宣传等方式进行。其主要内容涉及普及卫生知识、研究和预防传染病、倡导民族健康运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标志着哲学从对客观真理的追求转变为对主体认识能力的探究,认识能力被看作是主体用以与客体相连接的手段或工具,又因为认识往往是不可靠的,造成主客二分,互相割裂的结果,也使得真理由于缺乏尺度,无法考察。黑格尔在面对近代哲学的困境时,提出一个超越性的观点,也即用主体的构建性来统合主客二者,根本消解掉近代哲学所可能产生的问题,最终使得知识与真理同一,存在与思维同一,概念与对象互相符合。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作为一种伦理制度,一直支配着传统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并起着化民成德的作用.有"礼之始"之称的冠礼在古代中国地位非常重要,它在帮助个体顺利跨越人生的不同阶段的同时又引导其进入礼的社会语境.冠礼是以仪式为载体的"成德之教",通过具体而生动的礼仪活动来启发和教育个体,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冠礼具体仪节所蕴涵的道德精神,今天依然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8.
道家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关于艺术构思的"虚静"说;艺术创作中的物化境界;意象、意境与境界;创作方法与艺术风格;艺术表现法与艺术风格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征戍诗伴随着征戍之事而产生和发展。强烈的政治色彩、尖锐的情理冲突、深刻的人民性和浓郁的时代感是其思想内容的突出特点 ,在艺术上也多有颇可称道之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对教坊青楼诸歌舞娼妓开展的文化教育颇具特色.尤其至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萌芽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更加丰富多彩,在社会中逐渐形成一种既注重外在姿貌的修饰、又注重学习修养文化艺术知识的“青楼文化”.在这种文化背景的影响下,遂出现了一大批精通文史知识、能诗会赋的青楼才学之辈.不仅如此,对青楼女性进行文化教育的史实,也对民间女性接受文化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