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代特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内核或者说基本原理在当今时代和中国的时空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存在样态,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崭新理论形态。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理论地位有助于廓清国内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非马克思主义化、非社会主义化的误解和歪曲。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精髓论,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按照实践的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3.
当前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性问题的研究存在着观点不够全面、论证不够系统的理论局限,即理性缺失。经全面系统研究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性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现在二者对无产阶级立场的共同坚守上——坚持共同的阶级属性、精神指向、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二是体现在二者都具有的与时俱进的实践品格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本质层面上的同向建构和在逻辑层级上的经验升华;三是体现在其内部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统一上——坚持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的创新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性表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立场和主导方向,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性引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践中,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提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阶段进行新的科学定位,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引向新的科学道路,把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扩大到新的范围,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指导作用提升到新的高度,从而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视域。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突出特点就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一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鲜明特色,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6.
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与毛泽东思想明确区分开来,有利于完整地呈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周期性、阶段性与逻辑层次性.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发展,总体上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时代转折,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完备而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科学性、整体性、创新性、开放性和人民性。当前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其自身不断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其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本质要求。要从整体上扩展构建该理论体系的思路,积极构建出一个结构完整、逻辑严谨、具有开放性的较为成熟而科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要求看,从我们党所面临的新的时代环境和历史任务看,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看,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其客观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体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需要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关系的研究上,学术界存在二律背反现象:一方面,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为理由,从而简单地否定"始于毛,成于邓"的说法,看不到两个理论体系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在极力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的同时,又花大力气来说明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孕育等,这就陷入了自相矛盾之中。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可用"源于毛、创于邓"来表达。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梦"确立了根本方向和基本价值,对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有强烈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至关重要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历程经过了八个重要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分别表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认识形态与社会结构形态,是密不可分的“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制度,是对中国传统社会与苏联模式的变革和扬弃,是对资本主义及其它社会形态文明成果的批判、继承与超越。它既具有质的稳定性,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首要特征、价值目标、发展模式和理论渊源层面上,探讨其科学性与实践性、发展性与人民性、开放性与民族性、传续性与创新性的多维统一,是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新视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明显的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既表现于其理论渊源的科学性,又表现在其主要内容的科学性,同时也表现为其思想方法的科学性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具解释力。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其强大的解释力解疑释惑、解悟释难,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把握:从理论的形成历史和发展逻辑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理论形态、构成要素和基本内容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严密的层次结构,依次表现为哲学基础、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和应用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历时态和共时态这两个方面的逻辑结构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逻辑结构严谨的理论结构体系,这一结构体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立场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判断,并深刻地反映了当今时代的特征和历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会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推进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遵循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都进入到对高级认识运动基本规律的较好把握。  相似文献   

17.
任何理论的发展,只有实现了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才能成为实践发展的科学指南,而当两者出现不和谐甚至有所偏废的时候,理论的发展就会陷于停滞的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民族传统文化角度来说具有民族性特征,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具有时代性特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的思想精华和合理内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方法论的一个重要来源,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得到传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从“经世致用”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一多统一”到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从“循序渐进”到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从“重视整体”到整体思维与协调发展相结合、从“贵和尚中”到和谐相处与求同存异相结合、从“知行合一”到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等方面。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方法论中的传统智慧,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